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审图要点(优化篇)

结构审图要点(优化篇)

×
2
梁截面宽度尽量避免采用350mm;

3
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框梁箍筋最小直径可为6;四级时加密区间距最大可为150(要与纵筋直径匹配,满足规范),且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宜只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200mm。次梁箍筋采用最小直径可为6。
×
4
主梁面筋贯通筋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支座附加;底筋亦应尽量减少钢筋排数。
×
15
对剪力墙结构尽量不采用短肢剪力墙构件和短肢剪力墙结构。同时应避免墙肢计算长度不大于4倍墙厚,否则按柱要求
16
对剪力墙结构,与剪力墙垂直相交的梁是否可以设铰接,这样可以减掉该处的暗柱。
×
17
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连梁刚度或改变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的方式来减小梁配筋(保证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18
是否可以调整梁截面(如需要增加整体刚度,可调整关键部位梁截面;如指标满足要求,需要减低梁配筋时,可减少梁截面)
×
5
剪力墙暗柱纵筋间距最大可按300mm控制。
×
6
暗柱箍筋可取6@250.
×
七、楼梯节点图纸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楼梯受力钢筋和板厚严格执行公司相关要求。(补充该要求)

2
根据《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四版P383页,楼梯分布钢筋一般可采用6@250,板厚不小于150mm时,分布钢筋可采用8@200.
×
3
有条件的板采用分离式配筋
5
对有些地方做法中,如果要求端跨双层双向拉通,并且钢筋间距为100时,配筋可为板面采用 8@100双向,板底采用 6/8@100双向。
×
7
楼板采用三级钢筋,混凝土等级为C30时,其最小配筋为0.18.
×
五、梁图纸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控制梁配筋的超配系数,须同时满足抗震加强要求、裂他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剪重比、刚重比、承载力比)
13
对剪力墙结构,是否可以调整部分剪力墙或部分墙垛以减少暗柱数量(易将Z形、T行墙垛调整为L形),调整后剪力墙面积比基本不变,但是暗柱数量显著减少。
×
14
对剪力墙结构,检查暗柱配筋是否偏大,暗柱偏大地方是否可以采用将梁按洞口形式输入(按洞口形式输入后,指标基本不变,暗柱配筋显著减少,梁配筋稍增加,刚心变化比较明显)
×
3
根据《砌体规范》6.3.4条规定,构造柱纵筋可采用D10,箍筋可采用D6@250.
4
长度小于1.2m的悬挑板,宜单层配筋。
二、主楼结构计算模型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混凝土容重(框架25.5,剪力墙26.5,框剪或框筒26)

2
地面粗糙度(对沿海地区或风荷载作用明显的地区是否可调整为C类)
×
3
风荷载输入和体型系数是否合适
4
抗震等级是否合理
5
活荷载是否按规范折减
6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合理(易手动输入)
×
4
后浇带加强筋是否可以取消;部分洞口加强筋是否可以取消。
×
5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问题
×
6
地下室集水井、电梯井等局部深坑的做法
×
四、板图纸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板厚和板配筋方式要参考地方做法;有必要可与当地审图公司或当地设计院沟通;
×
2
阳台、厨房、卫生间板厚可取符合地方规定的最经济厚度
基础梁钢筋是否按计算配置;基础梁箍筋一般可以采用200间距;承台尺寸和配筋是否按计算设置;主楼承台配筋建议采用有限元计算而不是常规的深梁计算模式
×
9
基坑大样的构造钢筋是否偏大;一般可按10@150或12@150配置;

10
基础钢筋锚固长度是否按非抗震锚固;
×
11
人防、消防荷载在YJK内可以单独布置
×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地下室部分抗震等级是否满足要求(《抗规》6.1.3和14.1.4)

2
砼标号C30起步,尽量不采用C25;钢筋连接方式按照表格明确
×
2
根据《砌体规范》6.3.4条规定,构造柱纵筋可采用D10,箍筋可采用D6@250.
×
3
根据《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四版P383页,楼梯分布钢筋一般可采用6@250,板厚不小于150mm时,分布钢筋可采用8@200.
7
周期折减系数是否合理(计算指标时,可取1.0,配筋可按规范折减;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配筋和指标均可取1.0)
×
8
0.2Q0调整是否合理(应分段调整)
9
嵌固层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减小嵌固层下剪力墙厚度
10
周期比和位移比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减小剪力墙数量和厚度(是否可以分段减少剪力墙厚度)
11
轴压比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降低墙柱混凝土等级或减少墙柱数量和厚度,如轴压比较多在0.3附近,是否可以采取有效方式将轴压比降低在0.3以内。
六、墙柱图纸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底部加强区层数,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层数是否正确

2
分布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是否正确
×
3
在剪力墙平面图中,标示出间距小于400的两暗柱,该处暗柱可以合并。
×
4
剪力墙箍筋形式要最大限度减小重叠部分,允许用拉筋处尽量不用箍筋,且采取外大箍内拉筋的方式。三、四级抗震,除计算外,箍筋和拉筋直径采用6.
×
4
基础结构选型(基础类型、桩径、桩长、桩身配筋等)是否可以优化
×
5
基础板厚是否可以优化调整;
×
6
基础外扩尺寸是否偏大;一般外扩300mm满足要求;

7
基础构造配筋率是否可以调整为0.15;对地下车库底板,如果是防水板加柱帽的形式或类似的结构形式,防水板构造配筋可为0.2,柱帽构造钢筋0.15;
×
8

19
是否可以去掉局部小的次梁(不能增加板钢筋)
×
20
是否可以减少板厚(阳台、卫生间、厨房处可为90,其他地方板厚按地方规定。地方做法可以采用协商的方式,主要是与当地审图沟通)
×
21
剪力墙配筋:构造边缘构件不采用封闭箍,仅采用开口箍;边缘构件、分布钢筋需精细化设计
×
三、结构设计总说明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祥生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一、地下室和基础结构
序号
优化管控要点
是否达标
优化建议
设计单位意见
1
地下室顶板结构选型:是否有条件做无梁楼盖或框梁大板+柱帽形式;或跨中按T行梁设计
×
2
顶板梁,最底部一层钢筋锚入支座,其余可以断开;梁箍筋建议不采用100,150,200的模数
×
3
地下室顶板是否采用通长筋+附加筋形式,通长筋尽量按照最小配筋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