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崇拜也是生殖崇拜
2011年4月5日上午,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央和各省市的代表,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代表,依次向轩辕黄帝敬献花篮。
从新郑祭祖大典说起
2011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隆重举行
来源:河南日报)
惠风和畅,春满中原。
2012年
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壬辰
龙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如期
举行。
与往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不
同之处在于,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
大典有五个“第一次”:第一次由党
中央、国务院批准举办,第一次由
河南省政府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参
与主办,第一次整合经贸、文化等大型活动于大典期间举办,因此规格更高,内容更丰富,更加注重实效。
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万余人喜聚盛典,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共同祝愿世界和平和谐。
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华侨华人,以及国内社会各界近万人,一起参加了这一盛大的拜祖活动。
…………
9时46分,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叶冬松致辞,代表主办单位和一亿河南人民,向前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界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9时50分,大典主司仪、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宣布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开始,全体肃立,鸣盛世礼炮21响。
在庄严悦耳的乐声中,桑国卫、厉无畏、许嘉璐、卢展工、郭庚茂、叶克冬、李祖沛、连维良、赵建才等向黄帝像敬献花篮。
净手上香仪式开始,张昭雄、曾智
明、乌巴特尔等先后走到台前,净手上
香。
接着,现场全体人员向黄帝像行施
拜礼,深深三鞠躬,气氛庄严肃穆。
然后,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恭读拜祖文:“惠风和煦,万物复萌。
河洛浩浩,溱洧清清。
豫州亿众,意气腾腾。
小康既现,黾勉攀登。
南联鄂皖,陕鲁西东。
并肩挽臂,七省齐兴……”
10时25分,恢弘的音乐响起,240名成人组成的合唱队、80名少年儿童组成的合唱队齐声高唱《黄帝颂》。
歌唱家殷秀梅和童星李木子手牵手,在金色的祈福树下领唱。
在接下来的“乐舞敬拜”环节,和着悠扬的乐曲,舞蹈演员头戴金色高冠,大红镶金的华服和领舞的蓝色服装,红蓝交错,长袖飞舞,用灵动优美的舞姿,向轩辕黄帝表达炎黄子孙的景仰之情。
在“祈福中华”环节,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刘爱琴,新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著名电视主持人沈力,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中央民族歌舞团艺委会副主任、著名歌唱家胡松华,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久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十大灭火救援尖兵李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国际软件屋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名誉校董廖凯原,美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美国美孚国际集团董事长陈清泉,澳门世界华商总会会长、华盈环球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生,世农泰运集团总裁杨智为,广州亚运会三枚金牌获得者张国龙等18位海内外代表,在祈福树上挂起祈福牌。
接着,他们登上拜祖台,在9.5米的拜祖文长卷上落款用印,用书法和中国印等中国元素,表达了对祖国民富、国强、文明、和谐的衷心祝愿。
最后,来自北京、台湾、香港、澳门的4名儿童走上拜祖台,放飞了手中的和平鸽。
紧接着,拜祖广场鸽群飞起、金龙吐水、气球纷飞、礼花怒放,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10时40分,主司仪梁国扬宣布,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告成!
这是关于2011年河南新郑祭奠黄
帝活动的新闻报道。
新郑祭奠黄帝活动
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国内已有声名。
河
南省新郑市,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
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
黄帝一
统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
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庄子曰: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如今的黄帝
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
地。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
轩辕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在中国历史上,祖先崇拜是继图腾崇拜后,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一种强烈的精神信仰,也是宗法社会的精神支柱。
祖先崇拜的对象变成了人
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不同,图腾崇拜的对象主要是动植物,祖先崇拜的对象主要是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所以说,祖先崇拜也叫灵魂崇拜,是原始社会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后而出现的一种对死者灵魂加以崇拜的宗教行为。
它通常包括鬼魂观念和崇拜仪式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原始人来说,在活人身体内存在的,而在死者后又离开的东西,就是灵魂。
灵魂不灭是祖先崇拜最基本的观念。
中国人认为人如能在死前留下自己亲生的子女或后代,就是自己生命及祖先生命的
延续。
这种观念不仅是延续生物性的生命,也重视社会性、文化性及道义性的生命延续。
这种永生观可回溯至鲁国人叔孙豹所言的立
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概念。
能因此而被
后世尊崇追念的人,只有那些在历史上做出
过突出贡献的人,人们为这等人立庙宇塑金
身,当作不朽的神明。
比如最广为人知的关
公,不过这样的祖先崇拜终究是少数。
而绝大多数平凡无特殊贡献的人,只有家族及子孙因血统关系而祭祀,老百姓通过祭祀祖先,让祖灵享受“长生福禄”。
只要自己能繁衍后代以保香火不断,便能让祖先“含笑九泉”安然而去,且也算尽了子孙后人之责。
祖先崇拜的最基本理念还是承认死掉的人依然通过灵魂存在这个世界,通过现实世界子嗣的延续将自己延续下去。
这种崇拜与祭祀,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宗族血脉的大展示、大阅兵。
香火一代代传下去是中国人最着重的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由此可知,祖先崇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家族血脉的延续。
祖先崇拜还是和生殖有关系
祖先崇拜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中国早熟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血缘血亲建立起一种氏族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典型的管理特点就是家长制,一个家族内的大家长或者叫族长具有极高的权威,在这种模式上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文化上独具特色的祖先崇拜,把死去的祖先神格化,成为整个家族的保护神。
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具有几个特点,其中最鲜明的就是具有本族认同和异族排 河南洛阳关林唯一的“冢、庙、林”
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
斥。
一个被神化的祖先,只有他的后人才会去Array祭祀,并且相信,这个已经成为神明的祖先,
其佑护范围也仅限于本族之内。
对于其他人的
祖先,抱歉,不认识,自然也不会去祭拜。
由此可知,祖先崇拜带有浓烈的血缘色彩。
这并不是偶然,如果从祖先崇拜的起源开始探寻,其实图腾崇拜就是最初的祖先崇拜,因为图腾已被视为氏族的非人格化的始祖。
图腾崇拜是宗族血缘祖先崇拜的心理基础。
由动植物的图腾祖先崇拜发展为重在生殖繁衍的女性祖先神祗崇拜,再进而演进到对男性祖先神的崇拜。
祖先崇拜是生殖崇拜适应社会变化而演变的一种结果,就两者所共有的重视血缘纽带和繁衍后代这些特点来看,两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
当原始人的宗教主题由自然界、动物转向人自身的时候,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的时代便已来临。
生殖崇拜既是对生殖现象的崇拜,同时又是对担负繁殖人类使命的妇女的崇拜,因此可以称为早期祖先崇拜。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祖先崇拜是生殖崇拜的一条途径。
在母权制时期,妇女除了担负繁衍氏族的神圣任务外,还在生产和生活中担任主角,取得了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首领在组织生产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人遂成为最早的文化女神。
也就是说,最早的祖先崇拜,崇拜的是女性祖先。
最为典型的女性祖先形象就是女娲,神话当中,伏羲女
娲是人类共同的始祖,可是根据考证,女娲的形象要早于伏
羲,是最早被当做祖先崇拜的偶像之一,也是中国本土神话
当中的造人之神,伏羲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才产生的。
随着男性在社会中地位逐渐提高,并最终成为社会主导之后,
男性始祖成为祖先崇拜的主流。
这个时期,祖先崇拜才在形
式上淡化了生殖崇拜的痕迹,但是其核心,还是血脉传承和深圳雕塑女娲补天
后代繁衍,仍然没有脱离生殖崇拜的范围。
祭奠黄帝的意义超越了传统
当然,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地位已经不是一般的家族祖先可以比拟的。
其“天下共祖”的形象让黄帝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帝,是历史上对于黄帝形象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得出的形象。
从唐朝开始,帝王的皇家祭祀就开始祭祀黄帝,尤其是清朝,从开朝到末代祭祀得最为卖力。
这就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通过祭祀黄帝来笼络民心。
而现代我们重新祭祀黄帝,是源于血缘的认同,而且通过祭祀强化血缘的延续,把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血脉合二为一。
以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告慰祖先。
所以祭祀黄帝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种情感认同,能够维系家庭、维系祖宗、维系整个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通过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满足民族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扬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