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 道岔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

9 道岔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

道岔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人工整治道岔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安全技术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普速及提速线路人工整治道岔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集团公司《广铁(集团)公司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广运发[2010]165号);
2.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行车设备施工(检查)登记簿填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广运发[2008]44号);
2.3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
2.4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
2.5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GZT08Z-2010)。

3 作业目的
3.1 优化道岔及道岔前后100米范围内的平纵断面;
3.2 消灭整治区域内的轨道几何尺寸超限;
3.3 全面整治零配件缺失、松动等病害;
3.3 整治尖轨硬弯、钢轨肥边、接头低塌等设备病害。

4 作业程序(流程图)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现场调查
5.1.1 调查目标岔区平纵断面概况。

5.1.2 调查道岔钢轨伤损情况。

5.1.3 调查道岔区域内零配件缺失状况。

5.1.4 调查道岔框架尺寸是否达标。

5.2 平纵断面测量,精确测量:
要求对目标道岔(区)及前后100米线路的平纵断面按照5米1点(具体精度人工商定)的标准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并在测量出的既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出每一个测量点的起拨道量,提出最佳的目标区域平纵断面优化设计方案。

5.3 打桩精控确定动道量
在每一个标示在钢轨上的测量点附近埋设木桩,要求不能侵限并且木桩顶面与钢轨顶面之间的水
平、距离差不能超过道尺的测量范围。

利用道尺量取每一个测量点桩与钢轨顶面的水平、距离,并计算相应此点优化整治后的水平、距离,记录备案并作为验收整治效果的依据。

5.4 作业前准备
5.4.1工机具:两台道岔捣固机、五台内燃捣固机、起道机、拨道器、钢轨打磨机。

5.4.2材料:轨底大胶、尼龙座、轨距挡板、弹条、砼枕螺帽、机油等。

5.5 防护作业
车站联络员1名(由线路车间派员负责),要随时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向施工负责人和工地防护员通报来车情况,提前预报封锁地段情况及向调度汇报当日施工情况。

工地防护员视作业组数情况由当地线路车间指派。

工地防护员按具体施工情况根据《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2.8条设置防护,准备齐全的防护用具,负责随时和驻站联络员联系,邻线来车及时通知、督促职工下道,随时检查有无工具材料倾限。

抄录并确认封锁命令号、区间、里程、线别、起止时间。

与驻站联络员确认邻线来车的车次的具体情况,具体到要牌、接近和通过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负责施工安全、施工全过程人身、行车安全控制、停车牌等施工标牌的插放、防护拆除和短路线的连接工作。

5.6 起、拨、改道作业
5.6.1 岔区平纵断面整治:根据测量计算的结果,按照“先抬后拨”的顺序对岔区进行整治。

要求在捣固过程中严格按照捣固标准,扒开石碴进行捣固,之后再进行回填。

对由于钢轨硬弯而造成道岔惯性晃车的处所用地锚拉杆定位;同时着重加强基本轨接头、岔跟接头处的轨距水平的整治。

5.6.2 全面捣固:
使用道岔捣固机对道岔直侧向轨道进行全面捣固;同时时应使用多台20t起道器同时配合作业,相距不大于5孔。

捣固过程中的水平设置要求:道岔区岔间线路过短(甚至为零)的要选定水平基本股,应避免频繁变换水平基本股;道岔前后与曲线连接夹直线较短时水平应设置成与道岔前后连接曲线超高同一侧水平。

5.6.3 整治超限几何尺寸:
按“零误差”标准全面改正轨距、水平、高低、方向等常见几何尺寸病害,并根据护轨磨耗情况整治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超限,护轨磨耗大于8mm时要及时更换。

5.7 轨面修、补充紧固零配件
5.7.1整治接头病害:
包括常见的高低焊头、绝缘接头电路不良等病害。

要求更换磨耗和变形的夹板;采用钢轨平面打磨机对接头病害整治或更换,打磨的范围为轨缝两端各1~2米范围;对不良绝缘接头重新胶结或安装本克接绝缘接头等。

5.7.2打磨肥边:
对可动心轨、尖轨、基本轨、锰钢辙叉心轨、翼轨作用边和尖轨非作用边的肥边及未焊接头的轨端眉毛边要及时打磨,防止钢轨掉块和假轨距,特别是对尖轨、长心轨跟端异型断面容易压塌的部位要及时打磨平顺。

5.7.3整治零配件:
对道岔的联接零件应全面整修一遍,及时更换磨耗滑床板、垫板等并根据情况安排螺栓涂油工作,保证齐全有效;整正橡胶垫板,发生丢失、破损时,应及时补充、更换;弹片滑床板和弹片护轨垫板在安装、更换时,应注意区分弹片正反面,将其插入滑床台内,再将销钉表面涂油后,穿入滑床台侧面钉孔,用手锤敲击钉头使其就位。

5.7.4锚固道岔大螺栓:
对失效岔枕地脚螺栓重锚或更换垫圈,应通过及时使用专业工具将失效套管顶(凿)出,再用环氧树脂将新套管装入。

5.7.5整治尖轨病害:
包括尖轨不密贴和硬弯等常见病害,对尖轨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并和电务取得联系,对于尖轨硬弯可
采取集团“低温倒三角加热法”进行整治,其他病害连同电务共同整治。

5.8 补充石碴
按照修规要求枕木盒道碴要求饱满。

正线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250mm,站线不得小于200mm。

正线边坡按照1:1.75的标准进行整理,站线边坡按照1:1.5的标准进行整理。

5.9 质量回检
施工结束后由施工现场负责人对整治区域道岔进行质量回检,确认线路是否达到放行列车条件。

5.10 销点
施工结束后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后由驻站联络员在车站运统-46登记销点,开通线路。

5.11 完工会
施工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召开完工会,总结施工经验,认真查找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

6 重点控制事项
6.1 人身安全
6.1.1 晚上作业必须有充分照明;
6.1.2 联络员、防护员切实掌握邻线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准确通报邻线列车车次、通过时分、消灭不安全因素;
6.1.3 施工必须等联络员、防护员到位后,由施工负责人下令方能进行准备工作,没有施工负责人的命令一律不准上道;
6.1.4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严禁来车抢越或越过邻线避车,本线及邻线来车时按规定避车;
6.1.5 工地防护员应加强瞭望,督促施工人员做好邻线来车避车准备工作,并做好两线间的清道和拉绳防护;
6.1.6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听从统一指挥,任何人不得各行其是。

每组作业小组要自设专职人员进行防护。

上下班作业人员要集体行动,行走路肩,不得走道心,严格执行同出同归的规定,参加施工人员必须按标准着装和带齐防护用品;
6.1.7 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施工机具,包括撬棍、道尺及各种轻型车辆的车轴等,都必须有绝缘装置。

撬棍、起道器及单轨小车手柄等均要安装绝缘套,取放工具、抬运钢轨及金属料具,不得搭接两股钢轨及绝缘接头、引入线及轨距杆上。

6.2 行车安全
6.2.1 封锁前施工负责人确认信号备品、机具、材料齐全完好,封锁命令无差错,防护已设好,方可发布施工命令。

施工封锁牌根据电报所述施工条件,严格按《安规》执行,封锁施工时,工地防护员、联络员根据签发的封锁命令,按规定设置好施工防护,插(放)好施工停车信号牌(灯);
6.2.2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负责人的指挥进行作业,做到令行禁止,防止封锁开始前出现准备过头现象。

封锁作业中,施工负责人要随时掌握进度与质量,经常保持与防护员之间的联系;
6.2.3 施工过程中,工具材料不准随便乱放,不得侵入邻线限界。

施工前电台调到统一频道,转台时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

7 记录及表格
7.1 《道岔综合维修工作量调查簿》;
7.2 《线路检查记录本》;
7.3 各种《道岔检查记录本》;
7.4 《曲线正矢检查记录簿》;
7.5 《道岔综合维修验收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