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与决策习题一、判断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若线性规划无最优解则其可行域无界( ) 2. 在邻接矩阵中,全零的列所对应的点为汇点( ) 3. 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一定是基本最优解( )4. 可行解集非空时,则在极点上(凸多边形顶点)至少有一点达到最优值 ( )5. 基本解对应的基是可行基 ( ) 6.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是基本解( ) 7.可行解是基本解( )8. 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检验数为最大正数对应的k x 作为进基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 )9.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 下,,当 时,拒绝 即可认为 与 之间确有线性关系( ) 10. 凡基本解一定是可行解( ) 11. 正反馈系统具有自我增强功能( )12. 选取检验数为最小值对应的k x 作为进基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 ) 13. 马尔柯夫链的特性为:事物的第n 次实验结果仅取决于(n-1)次实验结果( ) 14. 对于非确定性问题,无论采取何种预测方法,也不可能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 ) 15. 可达矩阵表明了各点长度不大于n-1通路的可达情况( )16. 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过程中,由专家构造的判断矩阵也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 ) 17. 决策的定义是: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满意)方案,并加以实施( ) 18. 科学决策就是依靠决策者的个人阅历、知识和智慧来对可行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 ) 19. 小中取大原则—悲观原则,是一种悲观保守的决策策略,而大中取大原则—乐观原则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决策策略 ( ) 20. 决策树针对的是具有风险性特征事物的一种决策方法( ) 二、填空题α()1,-->k n k F F 0:210====p H βββ y ˆk x x x ,,,2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其中 (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和 )是( )。
2 由()i i y x ,,n i ,,2,1 =得出()2∑-x x i ,()()y y x x i i --∑2,其中x 等于( ),y 等于( ),则用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bx a y +=,b 表示为( )。
3 根据决策环境可将决策分为( ), ( )和( )决策.4 在用图解法求线性规划时,目标函数y x f 53+=,则直线1053=+y x 是一条f 的( ),而当可行域有界时最优解必定在边缘折线的( )达到。
5 自然状态意指( ),当未来状态唯一时的决策为( )决策,当未来状态不唯一,且每种状态发生概率已知时的决策为( )条件下的决策6 决策树是(风险)条件下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图中方框表示( )结点,由它引出的分枝称为( )分枝;圆圈称为( )结点,由它引出的分枝是( )分枝7 解包含人工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有( )和( )8 线性规划模型中( )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 ( )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9所谓决策就是决策者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 )方案,并付诸( )。
. 10 AHP 法一般由三层结构构成。
即由( )、( )、及( )构成。
11 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 )达到。
12 将目标函数215m ax x x f -=转化为求极小值是( )14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P 的最优解是(0,6),它的第1、2个约束中松驰变量()43,x x = ( )21m ax x x f +-=()P ⎪⎩⎪⎨⎧≥≤+≤+0,8462212121x x x x x x15 在约束为0,≥=X b AX 的线性规划中,设⎪⎪⎭⎫⎝⎛102011,它的全部基是( )16 约束条件的常数项br 变化后,最优表中( )发生变化。
三、选择题1下面有向图的可达矩阵为( )p 1p 4 p 3 p 2(A) ⎥⎥⎥⎥⎦⎤⎢⎢⎢⎢⎣⎡1111111111111111 (B) ⎥⎥⎥⎥⎦⎤⎢⎢⎢⎢⎣⎡0111101111011110 (C) ⎥⎥⎥⎥⎦⎤⎢⎢⎢⎢⎣⎡0001001010000110 (D) ⎥⎥⎥⎥⎦⎤⎢⎢⎢⎢⎣⎡1000010*********2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r 是相关系数,则第( )个结论是错误的A .r 不可能取负数B .求出b =0时,则y 与x 不相关C .()()∑∑--=22y yx xbr iiD .()()∑∑-≥-22ˆy y y y ii ∴12≤r 3 如果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求得x y 12.02.10+-=,则第( )个结论是正确的A .相关系数r 必很小B . 当10<x 时,因变量y 是减少的C .12.0=b ,则y 与x 相关精度必然很低D .y 与x 正相关4 如果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求得2ex bx a y ++=,则第( )个结论正确A . y 是x 的线性回归模型B . 模型中含x 、2x 所以该模型既是线性的又是非线性的 C .模型既不是线性的又不是非线性的D . 经过变量代换可以作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5 模糊集的隶属度取值范围为( )A .(0,1);B 。
{0,1};C 。
[0,1] ;D 。
(-∞,+∞)6 构造层次分析法正确的层次顺序为( )A.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B.准则层、目标层、和方案层C.为目标层、方案层和准则层D.方案层、目标层和准则层7.某地欲选作哈尔滨动物园的新址。
现邀请9名有关专家对下面4个因素:u1=交通;u2= 自然环境;u3= 土地面积;u4= 地理位置,进行表态。
其决断集为:v1= 很好;v2= 较好;v3= 一般;v4= 不好。
已知隶属度向量及分配权重为:⎥⎥⎥⎥⎦⎤⎢⎢⎢⎢⎣⎡=8.01.01.001.07.01.01.03.02.04.01.01.01.06.02.0R A=(0.2,0.1,0.4,0.3) 则对该地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为( )A.较好;B.一般 ;C.很好;D.不好8.决策树法是( )的一种决策方法。
A.不确定性决策;B.确定性决策;C.风险性决策;D.都不是9.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时,一致性检验通过的准则是( )(1)1.01max <--=n n CI λ (2)1.0<=RICI CR(3)1.0<=CI RI CR (4)1.0≤=RICI CR10.下面哪一种问题属于非确定性决策问题 ( )A.根据居住面积确定照明灯的数量和瓦数 ;B.根据气象预报决定穿何种衣服出门C.根据指纹确定犯罪事实 ;D.根据某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该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11.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同时在可行域的两个顶点达到,则最优解有( )A .无穷多个;B .过这两点的整条直线;C .不可能发生;D .有两个12.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是指( )A .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B .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C .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D .可行解集合有界、13. 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4,1,04223421321 j x x x x x x x j则基本可行解为( )A .(0, 0, 4, 3) ;B .(3, 4, 0, 0);C .(2, 0, 1, 0) ;D .(3, 0, 4, 0)14.已知2143m in x x f +=⎪⎩⎪⎨⎧≥≤+≥+0,224212121x x x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无可行解;B .有唯一最优解;C .有多重最优解;D .有无界解15.线性规划最优解不唯一是指 ( )A .可行解集合无界 ;B .存在某个检验数0>k λ且()m i a ik ,10=≥C .可行解集合是空集;D .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非零16.对于该线性规划问题正确的答案为 ( )214m ax x x f +=⎪⎩⎪⎨⎧≥≥≤+0,10243421221x x x x x A .无可行解; B .有唯一最优解; C .有无界解; D .有多重解17.线性规划可行域的顶点一定是 ( )A .基本可行解;B .非基本解;C .非可行解;D .最优解18.X 是线性规划的基本可行解则有 ( )A .X 中的基变量非零,非基变量为零 ;B .X 不一定满足约束条件C .X 中的基变量非负,非基变量为零 ;D .X 是最优解四、简答题1 在一元线性回归中何谓y 与x 的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完全相关?2 请将线性规划矩阵式中的所有矩阵写出来cx z =max s.t.⎩⎨⎧≥=0x bAx 3 在应用AHP 评价法时,由专家构造的比较判断矩阵为何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在现实生活中,为何有些事物不能用01逻辑(不是既非)的精确方法来描述。
5 什么的评价问题适用于采用乘法规则 五、已知单纯形表试写出B x 、B y 、b B c B 1、c A B c B --1、b B 1-。
并进行下一步迭代T(B 1)。
六、作图题已知邻接矩阵A ,试作出其有向图,并找出其源点和最长路经。
⎥⎥⎥⎥⎥⎥⎦⎤⎢⎢⎢⎢⎢⎢⎣⎡0010010100000101010001010⎢⎢⎢⎢⎣⎡T(B 0)= P 1 P 2 P 3 P 4 P 5 P 1 P 2 P 3 P 4 P 5 A =七、计算题1、分别用折衷原则( =0.60)、maxmin决策准则、maxmax决策准则和最小遗憾准则选出最优的决策方案;2 某工厂有四条流水线生产同一种产品,该四条流水线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15%、20%、30%和35%,又这四条流水线的不合格品率依次为0.05、0.04、0.03及0.02。
问:(1)现从出厂产品中任取一件,恰好抽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多少?(2)那条流水线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承担的责任最大)?八、论述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谈一谈这门课程对于你今后的工作都会有哪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