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教学预设:第一部分讲述屠户遇狼的故事“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户遇狼“屠惧投以骨”——屠户惧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御狼“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户杀狼第二部分讨论故事的启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者议狼二、跳读课文归纳狼与屠户的形象1.跳读课文,理出特点。
狼的特点:找出表现狼的特征的句子。
这些句子突出了狼的什么特点“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的狡猾“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贪婪“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狡猾、凶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猾“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写出了狼的狡猾、凶残屠户的特点:表现屠户特征的句子有哪些突出了屠户的什么特点“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写出了屠户的恐惧、妥协“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写出了屠户的机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2.不同声音。
学生很可能会说,狼也是为了生存,或者为了在洞里嗷嗷待哺的狼崽子。
从生物学的角度,是可以这样理解的。
可以从小说的角度来引导,这是一篇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小说中的形象是有他的社会原型的。
(见前文分析)如果抛开了这点,是无法进行准确的阅读的。
三、尝试梳理,认识“狼”1.传统文化中“狼”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
每位同学说以一个,并简要说说成语或谚语的意思。
与狼有关的成语:鬼哭狼嚎狼吞虎咽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子野心狼奔豕突杯盘狼藉狼烟四起与狼有关的谚语:前怕狼,后怕虎披着羊皮的狼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交流完毕后,大家说说狼在传统文化里狼的特点,以及人们对狼的态度。
狼的特点:凶残、狡诈、愚蠢;人们对狼的态度:厌恶、惧怕、憎恨。
2.蒲松龄笔下的狼阅读《狼三则》,不难看出,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其一侧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其二侧重表现狼的狡猾伎俩。
其三侧重写狼的爪牙虽利,但最终还是难逃被杀死的下场,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
蒲松龄憎恶贪官污吏,在《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
它们大吃大嚼,制造出“白骨如山”的惨象。
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
《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四、拓展阅读关于狼的小说:《重返狼群》《狼图腾》。
了解不一样的狼的世界。
五、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2篇】活动设计背景《狼来了》这个故事:正在忙碌的季节里,放羊的孩子为寻自己的开心,不顾后果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大人,从此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活动目标让小朋友知道说谎的坏处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诚恳对待别人,不能够拿别人来寻自己开心,这样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1、《狼来了》的故事录音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小朋友,你们想听故事吗?!现在老师放《狼来了》的故事给你们听。
你们听了《狼来了》知道故事是讲什么的吗?!这个故事是讲,有讲一个小孩子子在山上放羊的时候,他感到无聊,然后他就朝山下正在工作的大人们喊“狼来了,狼来了”正在工作的大人们放下手上的工作就跑上山,没看到狼,就问那个小孩子“狼呢?!”小孩子就说“我是骗你们的,”第二天他就故伎重演,大人们又跑上山,结果没有看见狼……又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那小孩急坏的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可是这一回正在工作的大人们以为他又是骗人的,所以没有上来……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个不好的行为,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对人的良好品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3篇】《狼》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及重点]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4.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4.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
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
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布置作业』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