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字音、识字义、写规范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语文学习过程与能力:(1)了解七言律诗的诗歌形式,学会鉴赏诗歌。
(2)体会诗歌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感情。
(2)感受使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3)欣赏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七言律诗的诗歌形式,学会鉴赏诗歌。
(2)体会诗歌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感受使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难点:(1)感受使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教学时数一学时四、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图解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艺术鉴赏法、串讲法。
五、教学媒体音乐、图片、多媒体分案一、教学教点全诗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这是谁的诗歌?我们还学过他的那些诗歌? 提问法生:李白,《静夜诗》、《早发白帝城》。
师:很好,同学们对李白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学习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是李白的诗歌,同学们请看图,了解诗作背景:天宝三年———天宝十年———天宝十四年图解法被赐金放还作此诗安史之乱爆发自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就四处漂泊,一直得不到重用,个人遭遇趋困窘。
在宣州写此诗讲授法时已年过半百,此时唐朝已由盛转衰,正在酝酿着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国家混乱。
所以诗人是在壮志难酬、四处漂泊、社会动荡的情景下写了这首诗歌,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诗人写了什么?(二)整体感知,充分读书。
播放朗诵诗歌,让学生听诗歌的轻重、节奏、感情让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三)赏析品读,深入理解。
师:读了诗歌,同学们感受到诗歌有哪些特点?生: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问题教学法师:很对,同学们再看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音有什么特点?生:多是押ou韵。
师:诗句多是几个字组成?生:七个。
师:很好,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讲究声韵美,所以讲究对仗与押韵。
生:老师,有两个四字句,而且五六句的尾字“发”和“月”不押ou韵?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解答它。
解题师:同学们看看诗题,你们得到那些信息?学:这是一首送别诗发现问题法师:在哪送别?生:宣州谢朓楼师:送别的人有谁?生:李白和云师:云和李白是什么关系?生:是李白的叔叔。
师:同学回答的很好,这里的“校书”是唐朝的一种官名,只是一首写发生在谢朓楼的送别诗,是李白告别李云的诗,李云是盛唐是的散文家,极有才华,但遭贬谪,只作了秘书省的小官。
讲授法诗歌一共6句话,看第一、二句(范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朗读法今日之日多烦忧。
先看第一小分句弃:抛弃、离弃。
我:今天的我,串讲法李白诗歌中的主观色彩浓烈。
去:离开。
昨日:昨天。
之:结构助词,的。
留:挽留。
句子描述:抛弃我而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可以挽留。
诗人感叹日子的匆匆流逝、时光难驻、年华易老。
采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弃”和“留”两个动词采用拟艺术鉴赏法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自己被日子抛弃想挽留而不得。
第二个分句乱:扰乱。
心:心情、心绪。
今日:今天。
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多。
烦忧:烦恼、忧愁。
句子描述:扰乱我心情的今天的日子有很多烦恼和忧愁,诗人在此点出“烦忧”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的“多烦忧”的“多”指烦恼自己年过半百却壮志难酬和四处漂泊,忧的是君王和国家,是动荡混乱的社会。
采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二句的句法有四字句与七字句混用,这是散文句发运用,这更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昨日之日”“今日之日”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
感情基调低沉。
第三四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朗读法长风:远风,大风。
长风在这里突现出风的有力,因为风度强,所以可以吹得很远很远,暗示天空的空旷串讲法艺术鉴赏法万里:照应长风,在此作状语,修饰“送”,表现路程的远。
也暗示天空的宽广。
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长风送秋雁,秋雁:秋天南归的大雁。
这句话描述:长风不远万里送还秋天南归的大雁,这句话写谢朓楼外的天空的景色:长风送秋雁,点出了送别的时间:秋天,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秋雁”秋天南归的大雁,在此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南归的秋雁反衬诗人四处漂泊的处境。
第四句对:面对。
此:即长风送秋雁的景色。
酣:读Han,畅饮。
高:高高的。
楼:串讲法谢朓楼。
高楼,名词活用作状语。
句子描述:面对此景,(我们)可以在高高的谢朓楼上畅饮。
这句话采用直接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内的画面:畅饮楼。
此处畅饮为后文“举杯”设下伏笔“高楼”照应了诗题“谢朓艺术鉴赏法楼内的画面:畅饮楼。
此处畅饮为后文“举杯”设下伏笔“高楼”照应了诗题“谢朓楼”。
三四句是两句写景句,诗人在此处用了两个意象开阔宽广的字“长”和“高”表现了诗人豪门豁达的胸襟。
感情基调由低转高,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抒发。
第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朗读法蓬莱:传说海中的仙山,是藏经典秘籍的地方,喻指文的高深渊博。
建安骨:建安风骨,串讲法是以曹操父子为首的建安七子的诗派,诗风以“刚健遒劲”出名。
小谢:南朝齐人,谢朓,著名诗人,其诗风以清新秀丽著名。
清发:秀发,用清秀的头发喻指诗风的俊逸秀丽。
句子描述:(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贮藏的仙文一样高深,(同时还兼具)建安风骨的“刚健遒劲”,(而我的诗风)像谢朓的诗歌那样清新秀丽并且俊逸美好。
这两句分别写主客双方的文章,对彼此的文章的赞美,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负,用艺术鉴赏法“蓬莱”“建安骨”“小谢”三个典故,采用用典的修辞手法突出各人的才华。
“请发”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把诗风比作俊逸的人的秀发,形象表现了诗歌的美好,第七八句(范读)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朗读法俱:都。
怀:动词,怀有。
逸:飘逸。
兴:兴致。
壮:雄壮。
思:神思。
飞:飞跃。
串讲法欲:想。
上:登上。
览:通假字,通“揽“摘取。
明:明亮的。
月:月亮。
句子描述:(我们)都胸怀飘逸的兴致,雄壮的神思飞月,想要登上青天去摘取那明亮的月亮。
这两句是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承接上句对两人才华的自信所展开的想象,是虚写。
想艺术鉴赏法象去摘取皎皎明月吗“明月”这个意象在此象征光明的仕途前景,“逸兴““壮思”“览明月”夸张想象的词表现了诗人豪迈。
在这里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是想象,是虚写,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自负。
第九十句(范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朗读法抽:抽出。
刀:宝刀。
断:砍断。
水:流水。
更:副词,形容水流得很急很快。
举杯:举串讲法酒杯。
销:异体字。
同“消”,消除。
愁:忧愁。
愁更愁:第一个愁是名词,忧愁。
第二个愁是形容词,形容愁的浓和苦。
句子描述:(我)抽出宝刀砍断流水而流水流得更急更快了,(我们)举起酒杯(想要)消除忧愁而忧愁更浓更苦了。
这两句是转折句,从上两句的想象回到现实中来,情感基调艺术鉴赏法由高转低。
写诗人面对愁苦想要消除它,却不想这愁不仅排遣不掉,结果却更浓烈了。
这种动作与心理的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动作上想消愁,心理上的愁却消不了,理想中希望愁不在,现实中的愁却多。
突出强调了“愁”的“多”,在此照应了第二句的“多”。
这里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加强语势。
突出浓愁。
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愁比作流水,使愁更形象鲜明,表现了愁如流水的砍不断一样消除不了。
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抒愁绪,“断水水更流”“销愁愁更愁”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愁的淋漓。
第十一、十二句(范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朗读法生:出生。
世:世界上。
称:称心。
如:如意。
明朝:明天。
散发:不束冠,披散头发,意指放弃仕途。
弄:泛,划。
扁串讲法舟:小船。
诗句描述:人出生在世界上不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散头发,泛舟湖上,退隐江湖。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下,在消愁不成的情况下艺术鉴赏法的决定:退隐江湖、泛舟湖上。
“扁舟”是一个典故,典出《史记·殖列传》“乘扁舟浮与江湖”中描写范蠡的退隐。
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也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范蠡的退隐是功成名就的退隐,而李白在写下这首时已年过半百,却一事无成,反衬了诗人的“不称意”的愁苦。
(四)拓展延伸,巩固积累。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愁苦、烦闷的。
但诗人的情感却是变化跌。
线索引导法一二句低三四、五六、七八句高九十、十一、十二句低感情如波浪,如山峰。
一共有两次感情变化:当诗人看到廖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大雁的壮丽景色,不由得激起了豪情逸兴。
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
第二次是高潮过后,回到现实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的苦闷。
现在我们根据诗歌可以做一幅画画面分析法首先我们要画一个高楼,楼外是宽广的天空,天际有一群南飞的大雁,苍劲有力的飞翔。
送别的时间是白天,诗中出现“揽明月”是虚写,是虚实相映的表现手法。
楼内有两个畅饮的人。
师:诗人最总的选择结局是什么?生:散发弄扁舟。
(五)结尾课程,设计作业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了这首诗歌,对于诗人在如此苦闷的处境之下,还能写出这样一首高昂乐观的浪漫主义诗歌,可以说诗人的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们学完这首诗歌,联系自己的生活处境写一篇关于面对困难或种种不如意的事时,你们的感受、感想、体会或看法。
三、板书设计黑板中间写诗名、右上角写作者黑板左边写要点:(1)写作背景(2)每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3)每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黑板右边做稿书举例、画图四、教学反思师生互动环节不够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