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方案

钻孔灌注桩方案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洪泽县洪三公路C合同段(桥标):洪金北干渠桥全长52.07米,桥面宽净11M+2x0.5M(防撞墙),跨径布置为(3*16)米。

设计荷载,快车道按公路-Ⅰ级,双向四车道布载,慢车道按公路-Ⅱ级,单向一车道布载。

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为1.0,本桥按Ⅶ度经行抗震构造设防。

本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快车道单个台帽下采用4根桩径1m桩长33m的钻孔灌注桩;慢车道单个台帽下采用2根桩径1.2m桩长27m的钻孔灌注桩,快车道单个盖梁下采用4根桩径1.2m桩长48m的钻孔灌注桩,慢车道采用双柱式桥墩,桩径1.2 m桩长42m。

本桥桩基础都按摩擦桩设计。

2、组织安排本桥钻孔灌注桩施工设置一个施工队伍,负责桩基施工3、施工准备⑴人员准备为了对质量、安全严格管理,加快施工进度,本桥由项目经理部副经理现场协调、指挥,试验、技术、质安、后勤服务人员现场配合施工。

投入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⑵机械设备准备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表⑶材料准备水:砼拌和用水以地下水为水源,水质清洁,水泵抽水供水;电:施工现场设置一台150KV A箱式变压器,从地方接线至现场,保证项目生产、生活用电。

施工现场设两台75KW发电机应急备用。

原材料:严把进场原材料质量关,所有进场材料及时自检,并书面通知驻地监理抽检,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退出场。

4、完成工程量5、钻孔灌注桩施工本工程桩基础为摩擦桩设计,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及我公司已往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经验,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采用正循环钻孔成孔工艺。

施工中产生的钻渣、泥浆集中后沉淀一次清出场,不得排入河道内。

钻孔桩砼采用商品混凝土,砼罐车水平运输至现场。

施工平台:首先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使钻机底座不致发生位移和沉陷。

施工放样:按照各墩台桩基的设计坐标,由专业测量工程师准确放出各桩的位置,桩位中心钉小铁钉,复测无误后用十字线法引出十字护桩进行保护,用钢尺丈量桩与桩的间距,与设计数据比较无误后,报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开钻施工。

护筒及埋设要求:采用A3钢板厚6mm钢护筒,护筒内径D大于桩径200mm。

埋设时,护筒中心轴线应对正测量标定的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大于50mm,护筒倾斜率小于1%,护筒底不透水、稳固。

护筒四周用粘质土分层回填、夯实,护筒顶端应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1.0米,高出原地面30cm,以防杂物、地面水落入或流入孔内。

护筒埋置深度根据规范要求和现场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埋置深度宜为2m,特殊情况下应该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

泥浆技术要求及泥浆循环系统:根据地层和钻进的不同情况确定泥浆的各种指标,一般开始钻进时,为防止塌孔,应严格控制泥浆比重,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20g/cm3左右,粘度为19~25pa.s,拟定采用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配合比配制泥浆;用泥浆拌和机拌制合格的泥浆,制成悬浮液体,存于泥浆池,用泥浆泵供应泥浆循环。

钻孔桩钻进过程中,现场应备足足量的优质粘土,以备调节泥浆比重,根据钻进过程中土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比重,保护孔壁,确保钻孔的顺利进行。

泥浆池设置在跨中每隔一孔设一组,分过滤池、沉淀池和回收池。

泥浆池在原地面开挖,在泥浆池的两侧沿桥向开挖两条沟,一条作为清水沟,另一条作为排浆沟,同时,不定期用泥浆泵或挖掘机清理泥浆池内的钻渣,并排放到指定地点。

在现场设合理的循环排浆系统和沉淀池,收回泥浆原料,并做好排污工作,减少环境污染。

钻孔:在钻进前,在桩位自检合格的情况下,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经复核桩位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在钻进过程中,要随时根据钻进情况、土层土质、泥浆比重等调整钻进进尺。

钻孔时必须孔位正确并慢速推进,待导向部位全部进入土层后,方可全速钻进。

一经开始,应连续进行,在钻进过程中认真填写钻孔记录表。

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样渣,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及时调整钻进速度及泥浆稠度。

终孔及检查要求:当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由项目部质检员同监理工程师一起检查机上余尺,确认孔深无误后,方可提钻。

终孔检查时用孔规测孔径、倾斜度,测绳测孔深,并真实填写记录表。

终孔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平面位置任何方向不得大于50mm,孔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钻孔倾度不得大于1%,钻孔深度不小于设计值。

清孔:钻孔到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清孔,同时会同监理工程师检测孔深、孔径,符合规范要求后,可以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加工与安装定位:钢筋笼在施工现场统一加工制作,吊车配合施工。

钢筋笼制作时搭接采用焊接接头,单面焊焊缝长度≥10d,双面焊焊缝长度≥5d,要求焊缝饱满,焊渣敲净,采用的焊条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钢筋笼起吊时严禁高起猛落,强行下放,防止倾斜、弯折、碰撞,每节笼上部1/3处为吊点,利用横杆,长钢丝绳,U型环连接,并用钢筋加强骨架刚度。

起吊时用人工抬送立起,送至孔口,需要焊接笼时,用吊机配合,先将下段挂在孔内,吊高第二段进行焊接,吊入后校正垂直、定位。

钢筋笼下入孔内前,在钢筋笼外侧焊接定位钢筋,每隔2米沿圆周等距离焊接,以防钢筋笼偏斜,在下放钢筋笼过程中应对准孔位,徐徐下放,防止碰撞孔壁。

钢筋笼底高程误差不应大于±50mm。

为防止钢筋笼的上浮与掉笼现象发生,钢筋笼顶部焊接2根φ16的钢筋,并用钢管穿过这2根钢筋的吊环,将钢筋笼固定在钻机上。

下放导管:根据本工程特点,导管直径选为30cm。

导管制作力求坚固,内壁圆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管节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

下放前应进行密水性、承压、接头抗拉试验,导管下放时应使导管位置居于桩孔的中心,并应在浇筑前进行升降试验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装孔壁。

二次清孔: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再次检查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性能指标,如不符合如下规定:含砂率小于2%,比重1.03~1.10,粘度17~20秒,摩擦桩桩底沉淀层厚度控制在t/d<0.3,应进行二次清孔,达到要求后及时灌注砼。

砼灌注:砼生产采用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送至施工现场。

混凝土按试验室的砼配合比报告严格计量,坍落度以18~22cm为宜,并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和易性。

首批混凝土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大于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保证孔内水不能回流灌进导管,对桩径 1.2m、首批混凝土数量分别不小于1.7m3。

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内砼料不满时,进料应徐徐进入,防止形成高压气囊,同时在首批进料时应连续不间断,以免形成真空,影响灌注,造成质量事故。

灌注时每根桩至少制作三组试块,并妥善保存、养护,强度测试后填入试验报告单,以作备查,并指定专人认真填好灌注原始记录。

砼灌注时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6m,灌注过程中经常探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置深度。

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直至浇筑到设计桩顶面。

混凝土顶面应高于设计高程50~100cm,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浇筑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桩基砼质量检测:成桩达到龄期之后,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部施工,并汇总检测结果。

6、钻孔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1)正循环钻孔注意事项①旋转钻机的起重滑轮和固定钻杆的卡机,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保持钻孔垂直。

②开钻前应在护筒内存进适量泥浆,开钻时宜低档慢速钻进,钻至护筒下1m后再以正常速度钻进。

钻进速度应与泥浆排量相适应。

在易坍孔的砂土、软土等土层钻孔时,宜采用低速、轻压钻进,同时应提高孔内水头和加大泥浆比重。

(2)钻孔异常处理:①钻孔中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和位置,进行分析处理。

坍孔不严重时,可采用加大泥浆比重、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后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回填重新钻孔。

冲击法钻孔时,可投黏土块夹小片石,用低锤冲击将黏土块和小片石挤入孔壁制止坍孔。

②钻孔中发生弯孔和缩孔时,一般可将旋转钻机的钻头,提起到偏斜处进行反复扫孔,直到钻孔正直。

如发生严重弯孔、梅花孔、探头石时,应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偏斜处,待填料沉实后再重新钻孔纠偏。

③发生卡钻时,不宜强提。

应查明原因和钻头位置,采取晃动大绳以及其他措施,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

④发生掉钻时,应查明情况尽快进行打捞处理。

⑤发生卡钻、掉钻时,严禁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内。

必须进入有防护设施的钻孔时,应确认钻孔内无有害气体和备齐防毒、防溺、防埋等保证安全措施后,方可进入,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3)清孔及安装钢筋笼应注意事项①钻孔至设计高程,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应即进行清孔。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允许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

②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清孔,在抽渣或吸泥时都应及时向孔内加注清水或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

③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

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④清孔达标后应抓紧安装钢筋笼和浇筑水下混凝土。

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应符合公路桥含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钢筋笼主筋与加强箍筋必须全部焊接。

钢筋笼吊装入孔后不影响清孔时,应在清孔前进行吊放。

吊装时,应严防孔壁坍塌。

钢筋笼入孔后应准确、牢固定位,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底面高程偏差不大于±10cm。

在钢筋笼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环或固定杆,钢筋笼外侧应对称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的垫块。

⑤基桩在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用射水或射风冲射钻孔孔底3~5分钟,将孔底沉淀物翻动上浮,射水或射风压力应比孔底压力大0.05MPa。

(4)水下混凝土导管注意事项①钢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

导管直径应与桩径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可为20~30cm。

导管管节长度,中间节宜为 2m等长,底节可为 4m,漏斗下宜用1m长导管。

②导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和试压,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

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超过钻孔深的0.5%并不宜大于10cm,连接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试压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③导管长度应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

漏斗底距钻孔上口,应大于一节中间导管长度。

导管接头法兰盘宜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

有条件时可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但必须有防松装置。

④导管应位于钻孔中央,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升降试验。

导管吊装升降设备能力,应与全部导管充满混凝土后的总重量和摩阻力相适应,并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