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问题
• • • • • • • • • 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为什么该患者会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上述临床表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些原因导致一系列表现的机制是什么?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该患者应进行哪些相关检查? 如何针对患者病情提出治疗方案? 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有哪些? 该患者的健康指导包括哪些内容?
这些原因导致一系列表现的机制是什么?
从病变部位分: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 垂体病变→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GH 、 PRL、
TSH 、ACTH↓
继发性: 下丘脑病变→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常见病因:
1 垂体及其附近肿瘤压迫浸润
垂体瘤:功能性(PRL瘤、GH瘤、ACTH瘤)
非功能性(无生物作用,但可有激素前体
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 2. 性功能障碍 :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有关 3. 身体意象改变:与身体外观改变有关 4. 活动无耐力:与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低下有 关 5.排便形态紊乱(便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
6. 体温过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
如何针对患者病情提出治疗方案?
1
一般治疗:营养,饮食
预防感染 注意休息,生活规律 身心愉快
2 激素替代治疗 靶腺激素替代治疗,终身坚持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先补充糖皮质激素 首选药物为氢化可的松,生理剂量 20 ~ 30mg/d, 服法,应模仿生理分泌,每天上午8时前服2/3,下午2时 服1/3 (2)甲状腺激素 须从小剂量开始,甲状腺片40 ~ 120mg/d (3)性激素 病情轻的育龄期妇女采用人工月经周期 治疗;男性病人用丙酸睾丸酮治疗
[治疗要点] (四)垂体危象处理 5、遵医嘱禁用或慎用麻醉剂、镇静剂、催眠 药或降糖药等,以防止诱发昏迷。
[学习内容] (一)复习内分泌系统解剖及生理 (二)定义及概述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六)诊断要点 (七)治疗要点 (八)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九)健康教育
重点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 措施:(1)避免诱因 (2)病情观察
(3)疾病护理
(4)心理护理
该患者的健康指导包括哪些内容?
1 2 3 4
生活起居 健康饮食 药物知识 及时就医
生活规律 缓慢活动 保持清洁 身体温暖 心情愉快 防感染外伤 三高饮食 少量多餐 容易消化 药物名称 剂量用法 不良反应 按医嘱服用 不任意增减 感染 发热 外伤 腹泻 呕吐 头痛 随身携带疾病识别卡
(四)生长激素不足症群 儿童可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侏儒症
(五)垂体内或其附近肿瘤压迫症群 头痛 视力障碍
(六)垂体危象的处理 什么是垂体危象? 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各种应激因素的 影响下,病人表现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 精神方面的严重症状
诱因: 各种应激如感染、败血症、腹泻、呕 吐、失 水、饥饿、寒冷、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
产生)压迫垂体 → 垂体功能减退
2 产后腺垂体坏死及萎缩
希恩(Sheehan)综合征 产后大出血,使腺垂体大部缺血坏死和纤维 化,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临床称为希恩(Sheehan) 综合征。十分常见
3 下丘脑病变:
如肿瘤、炎症、浸润性病变、肉芽肿等,可直接 破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使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从 而减少腺垂体分泌各种促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催乳 素等 4
小结:
病人能够长期坚持用各种靶腺激素规则的替
代治疗,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以良好的生理、 心理状态积极适应日常生活;得到家人、社会的 关爱和支持,有较高的个人生活质量
思考题 1、什么是替代治疗? 2、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人补充靶腺激素的 顺序是怎么样的? 3、垂体危象的病情观察及处理? 4、一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人即将出院, 你如何为病人做出院指导?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的护理
Nursing of anterior pituitary hypofunction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童立纺
[学习目标]
1 掌握内容:垂体危象的护理;腺垂体功能 减退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2 熟悉内容: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相 关的实验室检查 3感受内容:体会疾病带给病人的痛苦,愿 意用你的爱心和善良去帮助他们
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1、西恩氏综合征 2、垂体危象
为什么该患者会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Hypotic chiasm Anterior pituitary Pituitary stalk
LH FSH PRL TSH
Storage Posterior pituitary
临床表现
(五)垂体内或其附近肿瘤压迫症群
头痛 视力障碍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一)腺垂体激素测定
(二)垂体贮备功能测定
(三)靶腺激素测定
[诊断要点]
病史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营养,饮食 预防感染 注意休息,生活规律 身心愉快
[治疗要点] (二)激素替代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表现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症群 病人有疲乏,衰弱、恶心、呕吐、畏食, 体重下降,脉搏细弱,血压偏低。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减少 皮肤黑色素沉 着减少 肤色浅淡 ACTH减少 糖皮质激素减少 病 人对胰岛素敏感 重症病人有低血糖症
临床表现 (四)生长激素不足症群 儿童可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侏儒症
ACTH GH
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有:
促甲状腺素(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性腺激素(LH、FSH) 生长激素(GH) 泌乳素(PRL)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 )
什么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腺垂体激素分泌减
少或缺乏。由单种激素缺乏或多种垂体激 素缺乏所致的复合症群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治疗要点] (三)病因治疗
垂体瘤(手术、放疗)
[治疗要点] (四)垂体危象处理 什么是垂体危象? 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各种应激 因素的影响下,病人表现为循环系统、消 化系统和神经精神方面的严重症状。
[治疗要点] (四)垂体危象处理 1、建立静脉通路,50%葡萄糖40-60ml静脉 注射,10%葡萄糖盐水静滴,纠正低血糖 及失水,遵医嘱先补给糖皮质激素。 2、遵医嘱抗感染、补液纠正周围循环衰竭 3、低体温病人给予保暖措施,高热病人给 予降温处理。 4、有水中毒病人,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同时 给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
感染和炎症
脑炎、脑膜炎
5 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
6 其它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约50%以上腺垂体组织破坏后才有症状,
75%破坏时才有明显临床症状。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缺乏为最早表现,促甲状
腺激素缺乏次之;伴有ACTH缺乏
(一)促性腺激素和催乳素分泌不足症群 常常是最早出现,表现较严重的症状 男性:胡须减少,阳痿,性欲减退,青春期前 有第二性征发育不全 女性:产后无乳、乳房萎缩,闭经不育,毛发 脱落(腋毛、阴毛)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下丘脑
垂体 靶腺
[学习内容] (一)复习内分泌系统解剖及生理 (二)定义及概述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六)诊断要点 (七)治疗要点 (八)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九)健康教育
什么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该病是由多种垂体激素缺乏所致的复合 症群,可以是单个激素减少的表现.
[护理诊断] 1 性功能障碍 :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有 关 2 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 3 自我形象紊乱:与身体外观改变有关 4 活动无耐力:与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 低下有关 5 便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 6 体温过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
重点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 措施(1)避免诱因 (2)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血糖 意识 瞳孔大小、反射 (3)疾病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低温保暖,高热降温 皮肤粘膜护理 预防尿路感染 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遵医嘱给予替代治疗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Simmonds-Sheehan Syndrome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
刘智平
[学习目标]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有关检查 2.熟悉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 3.掌握垂体危象的护理;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病人的健康教育
案例(一)
• 患者,女,43岁,小学文化,务农 • 入院前10天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 沫痰,中下腹疼痛,腹泻,10-20次/日, 伴发热,畏寒、咽痛、流涕、恶心及呕吐 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治疗后发热缓解,咳 嗽、咳痰,畏寒、咽痛、流涕、恶心及呕 吐好转,但仍有腹胀及腹泻症状,遂到我 院就诊
(二)促甲状腺激素不足症群 病人有畏寒、皮肤苍 白、少汗、干而粗糙,弹
性差。严重者可呈粘液性
水肿、食欲不振、便秘、
抑郁、精神失常、心率缓
慢。(TSH↓→T3、T4↓)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症群
病人有疲乏,衰弱、恶心、呕吐、畏食, 体重下降,脉搏细弱,血压偏低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减少 皮肤黑色素 沉着减少 肤色浅淡 ACTH减少 糖皮质激素减少 病人对胰岛素敏感 重症病人有低血 糖症
3
病因治疗
垂体瘤(手术、放疗)
4. 垂体危象抢救 (1)先给于50%GS40-60ml迅速静脉注射以抢救低血糖; 然后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中加入氢化可的松50100mg 静滴
(2)纠正外周循环衰竭
(3)低温----保温,高温---降温治疗 (4)水中毒病人:利尿,同时给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 (5)禁用镇静剂、麻醉剂、催眠药、降糖药等,防止 诱发昏迷
[学习内容] (一)复习内分泌系统解剖及生理 (二)定义及概述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六)诊断要点 (七)治疗要点 (八)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九)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