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3、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三、说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迸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4)种一棵植物1.出示目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茁、种子等并岀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台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

老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孑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

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如土培楂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可以打印一份给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照顾好植物,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四、教学板书设计树、草、花有叶需要阳光有生命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发现教学过程还是有一些问题(1)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植物环节:大树、小草、小花、蔬菜、水果点到为止即可,小朋友也说的很棒,但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之后的相互介绍认识的植物的环节偏难,学生间差异较大。

而后面的环节又会花去较多的时间,导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混乱。

(2)比较塑料花与植物的环节:一开始准备了小组每人一盆塑料花,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冲突,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上课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删除了小组实验的环节,也因此让这节课的“干货”变的有些多,趣味性少。

(3)过于急着上书本中的内容,备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4)时间关系上课只讲了水培,虽然发了一些种子做为奖励让孩子们回家土培,但是同时落实两个课外活动,土培落实会难。

2.《观察一棵植物》说课稿【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

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

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

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远观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

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

3.认识茉莉。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看,谁认识这种植物?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

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一棵植物1.远观茉莉。

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我们还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叶”或“茎”)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

设计意图: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植物,让学生有意识地先对植物进行整体观察,便于他们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结构。

2.近观茉莉。

(1)近距离观察茉莉。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第一,老师说开始再轻轻揭开布。

材料员把布叠好放回材料分发中心。

第二,你们和茉莉要成为好朋友,不能使劲摇晃它、伤害它,动作要轻。

教师提问:你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看一看,除了叶子,你还能看到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用拍手或按铃的方法提示学生停止观察活动。

教师提问:近距离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指导:其实植物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观察到了叶的特点,哪里是叶?手指一指。

还有这根长长的杆,叫作茎。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茎、叶。

)还有的同学从花盆的底部观察到了根,植物的根到底长在哪里呢?怎么从花盆的底部长出来了?(板贴:根)(3)用感觉器官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眼睛可以帮我们看到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它们是长在我们身上的观察小工具。

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眼睛和鼻子,还有其他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学生指出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真好,我们身体上就长着这么多帮助我们感觉的器官,我们把眼、耳、鼻、舌、手叫作我们的感觉器官。

但在科学课上,有一个感觉器官可得小心使用,是什么啊?为什么呢?学生讨论舌头的使用。

教师指导:你们说的都对,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

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可不能轻易用舌头去品尝,一定要听老师的要求。

你们都能做到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感觉器官再次观察茉莉,学生观察后交流新的发现。

3.模拟植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假如我是一棵茉莉。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棵茉莉。

学生倾听教师的描述,用肢体语言展示茉莉的形态结构。

教师描述: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先看到茉莉茂密的枝叶了,怎么用肢体语言表示呢?彼此看一看,你们看,我的手都分开了,这是什么意思?茉莉还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结构,它叫什么?它的根还扎得深深的、稳稳的。

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植物,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过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结构和名称,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一棵植物提供参考。

模拟茉莉的游戏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展示出观察到的信息,表现出茉莉的形态,尽可能挖掘学生更多的发现,弥补一年级学生因表达能力不足而没有表现出的观察到的信息。

三、画画这棵植物教师谈话引入:真好!你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

我们每次上科学课,都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如果只是说一说,你可能很快就忘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有了新的发现,就立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们会获得满满的收获。

你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开始记录,好吗?1.教师示范记录表的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先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可以按一定顺序。

提示学生,科学课的记录不同于美术课的绘画,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定要尊重事实。

(2)学生画一棵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用记录表进行记录,用图画的形式边观察边记录一棵植物。

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导,让学生认识科学记录要边观察边记录,要真实。

通过画植物,进一步巩固对植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的认识。

3.评价记录。

请几名学生展示记录并介绍,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的植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