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

1.附合水准路线 2.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
26
三、普通水准测量方法
• 1、测站检核: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 2、计算检核:

∑a-∑b=∑h=2∑h平均=2(H终-H起)
• 3、成果检核:
• 附合水准路线: ∑h理=H终-H始
• 闭合水准路线: ∑h理=0

支水准路线: ∑h往理+ ∑h返理=0
位置 标
°′″
°′″
°′″
°′″
左 A 0 01 30
O
B 98 20 48
第一测回

A B
180 01 42 278 21 12
O
左 A 90 01 06
B 188 20 36
第二测回

A
270 00 54
B 8 20 36
98 19 18 98 19 30
98 19 24
98 19 30 98 19 36
第三节 普通水准测量及 其成果整理
23
一、水准点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 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24
二、水准路线
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 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h1
h2
BMA
1
h3 2
h4
3
BMB
相邻两水准点间的路线称为测段。
25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水准路线布设 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章 绪论
1 返回
第一节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应用
一、测量学的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测设两部分内容。
2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地球的物理表面——水准面 3、地球的数学表面——旋转椭球体面
3
铅垂线: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基准线
水准面:
37
2.十字丝中丝的检校
• 检校目的:十字丝中丝 VV • 检验方法 • 瞄准一固定点,转动望远镜,若该点始终
沿中丝移动,说明条件满足,否则需校正。 • 校正方法:转动十字丝环,直至中丝水平
38
3.水准管的检校
• 检校目的: LL∥CC
• 检验方法
• (1)水准仪在A、B中点测出正确高差hAB • (2)水准仪在B点附近,得A尺应有读数
98 19 42
98 19 30
50
2.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方法
B
A
O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
(2)盘左位置: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3)盘右位置:逆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C D
51
全圆方向观测法
测测目 回
站数标
读 盘左
° ′″
数 盘右
2C=左- 平均读数 (右 =[左+(右±
±180) 180)]/2
A 90 03 30 270 03 22 +8 90 03 26 0 00 00
B 127 45 34 307 45 28 2 C 200 30 24 20 30 18
+6 +6
127 45 31 37 42 07 200 30 21 110 26 57
OC D
D 240 15 57 60 15 49 +8 240 15 53 150 12 29
h3=-1.742m 2
n3=14 L3=1.4km
3 h4=+1.446m
n4=16
BMB
L4=2.2km
30
点号
1 BMA
1 2 3 BMB

辅助 计算
距离 测站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km 数
/m
/mm
/m
高程 /m
点号
备 注
2
3
4
5
6
7
89
1.0 8 +1.575 - 12 +1.563 65.376 BMA
方法:升降脚架使圆气泡大致居中;转脚螺 旋,使长气泡居中。
47
第三节 水平角的观测
测回法 方向观测法
48
1.测回法的观测方法
A
O B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
(2)盘左位置: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3)盘右位置:逆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49
测回法观测手簿
测站
竖盘 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值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h= ∑h观 -∑h理 高差改正数:
vi
f
h
n
ni
vi
fh L
Li
29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已知HA=65.376m,HB=68.623m,1、2、3为 待定高程的水准点。
BMA
h1=+1.575m n1=8 L1=1.0km
1
h2=+2.036m n2=12 L2=1.2km
16 -1.349 +26 -1.323
50 -0.068 +68
0
65.376 BMA 66.963 1 64.941 2 66.699 3
65.376 BMA
辅助 计算
fh h测 68mm
fhp 40 L 40 5.8km 96 mm
fh fhp
成果合格
33
第四节 DS3型水准仪 的检验与校正
fhp 40 L 40 5.8km 96 mm
fh fhp
成果合格
31
(二)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h1=+1.575m n1=8 L1=1.0km
HA=65.376m BMA
h4=-1.349 n4=16 L4=2.2km
1 h2=-2.036m
n2=12 L2=1.2km
2
L′L′∥VV。
20
三、水准仪的操作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 5、读数
21
视差
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 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
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的方法
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 平面重合。
22
14
前进方向
a A
B
b
hAB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h ab AB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5
二、计算未知点高程
1.高差法 前进方向
a A
HA
B
大地水准面
H H h
B
A
AB
b hAB
HB
16
2.视线高法
前进方向
a A
HA
Hi
大地水准面
H i
H B

H A
H i

a
b

fh h测 h理
27
测站





计 算 检 核
测点
BMA TP1 TP1 TP2 TP2 TP3 TP3 TP4 TP4
BMC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2.424
2.077 1.955
2.413 2.287
0.418 0.533
• 2、在测量过程中,遵循“随时检查,杜 绝错误”的原则
11
测量的基本工作:
• 测距离、角度、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 距离、水平角、高差称测量三要素 • 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
12
第二章 水准测量
13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 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 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 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x,y)和该点的高程H。
6
返回
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
• 坐标轴不同
x ⅣⅠ
o
y
• 象限旋转顺序不同
ⅢⅡ
7
2.地面点的高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 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
(2)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 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0.450 0.558
0.866 0.740
0.901 0.771
2.350 2.467
18.334 11.434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0.791 +0.793
+0.792
32.186
+1.862 +1.866 +1.211 +1.215 +1.512 +1.516 -1.932 -1.934
40
第三章 角度测量
41
第一节 角度测量原理
一、水平角测量原理:
• 水平角: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 铅垂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度。
• 用β表示,0˚~360˚。
=b-a
42
二、竖直角测量原理
竖直角α :在同一竖直面内,地面某点至目标方 向线与水平视线间的夹角,又称倾角。0˚~±90˚。 视线在水平线的上方,为仰角,符号为正; 视线在水平线的下方,为俯角,符号为负。 测量原理:视线水平时的竖盘读数为一常数 (90˚的倍数)。
A 90 03 25 270 03 18 +7 90 03 22
52
第四节 竖直角观测
53
竖直角计算公式
(3)高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