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9学前游戏论押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是()。
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元交际理论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答案】B【解析】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娃娃游戏”的研究式样。
2.儿童游戏活动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这一阶段是()。
A.初级循环反应阶段B.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C.二级循环反应阶段D.三级循环反应阶段【答案】B【解析】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出现了游戏。
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出现了“仪式化”现象。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能够把一些原有的、互不相关的动作图式构成新的组合进行游戏。
3.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C.霍尔D.斯宾塞【答案】C【解析】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霍尔;拜敦代克提出了“成熟说”;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为艾里康宁;斯宾塞提出了“剩余精力说”。
4.“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一观点反映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B.成熟说C.复演说D.生活预备说【答案】D【解析】生活预备说也叫前练习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他列举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子喜欢玩争斗、打仗、开车也是为了将来的尽责做准备的。
5.游戏的概念直接反映人们对游戏本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嬉戏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答案】A【解析】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主体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6.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是()。
A.动作B.表情C.言语D.玩具【答案】B【解析】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
动作是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
7.将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按儿童认知发展分类D.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答案】C【解析】皮亚杰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四种,即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8.下棋、猜谜等是()。
A.智力游戏B.合作游戏C.语言游戏D.结构游戏【答案】A【解析】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是发生在学前儿童末期以后,如带有智力活动特点的下棋、猜谜语、打扑克等。
9.源于尊敬和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要为基础,驱动合作性游戏,在集体中获得自尊和自信。
这一发动儿童游戏的动机是()。
A.探究性动机B.活动性动机C.亲合性动机D.成就性动机【答案】C【解析】亲合性动机源于尊敬和认可需要,在集体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
成就性动机主要源于在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胜任感。
10.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游戏的前提是()。
A.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B.身体活动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C.社会性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D.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答案】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三个层次九种需要是儿童的基本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儿童的最低需要,是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11.研究发现:年龄阶段小的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是()。
A.专门化玩具B.非专门化玩具C.天然材料D.废旧物品【答案】A【解析】非专门化玩具有无固定的用途(如破皮球,纸盒子、小木棍、软泥块等),其玩法的确定性不强。
专门化的玩具由于其功能固定,用法较确定,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就较为单一,更适用于年龄阶段小的孩子。
1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成为主角,游戏能力较强,爱玩社会性装扮游戏。
这类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可能是()。
A.冷漠型B.专制型C.温和型D.敏感型【答案】C【解析】在温和型的育儿方式下,孩子有独立性。
这类父母对孩子既顺从,也有要求,比较容易倾听孩子的意愿,征求孩子的意见,常与孩子商量一些事。
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孩子比较成熟,善于交往,待人热情友好,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威信,游戏中往往成为主角,游戏能力较强,爱玩社会性装扮游戏。
13.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从教育者的立场看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立场看应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愉悦性原则D.社会性原则【答案】B【解析】幼儿园游戏实施基本原则,第一,从教育者立场上看,应使游戏具有教育性,即幼儿园游戏实施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第二,从幼儿的立场上考虑,幼儿园游戏实施时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14.游戏与教育在其本质上的活动是()。
A.综合的B.互补的C.相近的D.完全不同的【答案】D【解析】游戏与教育在其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活动。
在其活动的方向上则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
15.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寄宿制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
A.3小时B.1小时C.2小时D.45分钟【答案】A【解析】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
16.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A.满足儿童的好奇心B.提供足够的空间C.确保儿童身心安全D.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答案】C【解析】游戏场地必须排除一切危及儿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危险因素。
保证儿童安全是创设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
17.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C.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D.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答案】C【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主题、情节)也就越充实、越新颖。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18.玩沙、玩水、玩雪游戏属于()。
A.规则游戏B.结构游戏C.角色游戏D.平行游戏【答案】B【解析】幼儿园除了开展室内的桌面结构游戏和大型结构游戏外,要充分利用不定型的材料如沙、水、雪等,开展室外的结构游戏--玩沙、玩水、玩雪游戏。
19.猜动物的叫声(2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
A.感官游戏B.活动性游戏C.智力游戏D.发展语言的游戏【答案】A【解析】猜动物叫声侧重于听觉的辨别,故属于感官游戏。
20.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
A.随机性B.长期性C.教育性D.情感性【答案】D【解析】亲子游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是亲子游戏价值的根源所在。
①情感性:亲子游戏可以强化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亲子交往的最好方式。
②发展性:成人是成熟的社会成员,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知识经验。
成人和儿童游戏过程中还结成了纵向的、不对等的应求关系。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21.剩余精力说答: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求满足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
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
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代表人物有席勒和斯宾塞。
(3分)22.角色行为答:角色行为是指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
(3分)23.表演游戏答:表演游戏是指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3分)24.以物代物答: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3分)25.角色意识答:角色意识是指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指导自己事在假装别人,也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3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26.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答:(1)促进儿童的发展;(2分)(2)培养儿童的自信心;(2分)(3)保证儿童安全。
(2分)27.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结构。
答:(1)对结构材料的选择;(1分)(2)对游戏主题--最后建构物的假想;(1分)(3)建构物的建构;(2分)(4)对最后建构物功能的假想与实现。
(2分)28.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
答:(1)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增长儿童的知识;(1分)(2)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1分)(3)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1分)(4)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1分)(5)提供了儿童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2分)29.简述如何贯彻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答:(1)首先在游戏目的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1分)(2)在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保证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至少在体、智、德、美某一方面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合目的的教育性;(1分)(3)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整个游戏场景的设计、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2分)(4)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需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
(2分)30.简述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
答:(1)仅仅将游戏的本质定位于社会性活动这一层面上,掩蔽了游戏活动的自由自主的基本属性;(2)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意识到游戏作为儿童自发自由的活动的价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31.试述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答:(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1分)只有当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
(1分)(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
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
(1分)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游戏中不能由家长单方面说了算,使游戏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被迫”行为。
(1分)(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2分)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处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不要养成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依赖态度与习惯。
(1分)(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
(2分)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1分)32.试述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应注意的事项。
答:(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1分)①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1分)②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玩具、材料,为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1分)③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保证游戏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