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卫健康教育PPT课件

创卫健康教育PPT课件


WHO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 •60% 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 •15% 取决于生物遗传因素 •10% 取决于社会因素 •8% 取决于医疗条件 •7% 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三、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 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 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 健康教育是以知识传播为基础,注重行为教育和行 为干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强调 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两 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 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
创卫健康教育
目 录
一、健康的定义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教育的概念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 五、健康教育在双创中的作用 六、双创中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一、健康的定义
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 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 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 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 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 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稳定 状况、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和饮水供应、 社区服务、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等,都与健康关 系密切。如我国已经决定进行的医疗卫生改革,就 是为了使大家都能看得起病;国家实施的儿童免疫 规划,就是为了使儿童少得病。 自然环境:它包括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质和土 壤情况(包括所含矿物质)、磁场与射线等等,也都 直接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 生物环境:主要指人们生存的环境中的生物状态, 特别是致病和传播疾病的生物的微生物和虫媒、动 物等浓度、活跃情况和致病性等。蚊子可以传播疟 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老鼠可以传播鼠疫、流 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苍蝇、蟑螂可 以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
目守
门 员

单独射门不是偏, 就是没有力量;打 不中目标,球被抓 住
群众 团体
卫生 人员
社 区
工 农
前 锋
其他 规划
卫生 规划

各部门
卫生 行政 健康 教育 研究 部门

( 支 持 部 门 )
健 康 教 育 需 要 全 社 会 参 与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促进作如下定义:健康促进 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 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 所负的责任。其基本内涵包括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 (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充分利用行政手段 (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创作支持性环境),广 泛动员和协调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各相关部门履行 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 为。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的传递,将人的身体 素质特点遗传给后代,某些疾病也具有遗 传性,如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等。 心理因素: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 例如长期的心理紧张可以导致高血压,突 然的情绪激动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健康,如长期大量 吸烟可以导致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甚至会增加患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机会。长 期过量饮酒可能损害肝脏并引发其他消化 系统疾病。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导致动 脉血管硬化和冠心病。高糖饮食、缺少运 动可能引起糖尿病。据统计,现代人类所 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 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
六、双创中健康教育 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一)共性指标 组织领导机构,健教网络健全。按照湘潭市创卫办要 求,各单位应成立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康教 育网络,落实健康教育责任人,制定中长期健康教育与 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或计划和考评措施。这是为落实健康 教育工作所提供的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持。 积极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制定有控烟制度,有醒 目的禁烟标志,控烟工作成效显著。
知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健康教育是以知识传播 为基础,只有将健康信息不断地传递给目标人群,当目 标人群理解并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才能转化为知识,只 有拥有了一定的健康知识,才能逐步建立健康的信念, 所以说知识是基础,只有建立并形成健康信念,才会有 改变不健康行为的动力,最终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健 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无健康行为。
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 3.强化社区性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三者间的联系(递进包容)
健康促进
健创 中的作用
1、提升市民素质,增强健康意识; 2、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树立健康信念,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4、提高防病能力,降低疾病发病率; 5、改变不健康行为,提高生命质量。
身体健康(躯体健康):是指生理意义的健康, 表现为体格健壮,各器官功能良好 。 心理健康,是指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 安宁。表现为:智力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特征;有坚强的意志,乐于工作和学习;能正 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热爱集体,热爱社会;情 绪稳定,积极愉快 。 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与外环境保持均衡、协调。 表现为有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 际交往的能力,不与社会对抗,也不压抑个性 顺从社会。
健康是有层次的。有高水平的健康,也有水平 较低的健康。一个人只要身体上、心理上没有 明显的损害,不是明显的、较长时间的社会适 应不良,都可以认为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下10条衡量健康的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各种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牙龈颜色正常,无出 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