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类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类

考点三 鉴赏形象类人物形象(1)了解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②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诗人的形象。

③诗歌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2)熟悉答题术语(2)熟悉答题术语爱恨情长,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傲视权贵、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家乡的形象等(3)运用答题模板步骤一 诗中塑造了________(人物的特点)________身份+形象(自身还是塑造的形象)。

步骤二 通过对________的描写(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注意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可以概括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步骤三 抒写了________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这一步。

寻陆鸿渐①不遇移家虽带②郭③,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④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有《茶经》传世. ②带:近. ③郭:泛指城墙. ④扣门:叩门.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赠孟浩然李 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概括孟浩然形象形象概括有偏差失分点专攻一⎪⎪⎪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概括笼统欠准确[典例1] (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二、失分防范有妙招准确把握形象的2个注意事项1.结合描写细分析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要结合诗中描写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

第一首诗中描写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第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与“醒来推户寻诗去”。

综合分析四句诗,可以发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爱写诗。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2.运用术语巧概括掌握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些术语,根据诗歌内容加以运用。

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等鉴赏事物形象类(1)了解设问方式①诗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②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③××句中的“××”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掌握高考常考意象①送别类的物象:杨柳、长亭、南浦等;②思乡类的物象:月亮、鸿雁、双鲤等;③愁苦类的物象:梧桐、芭蕉、流水、杜鹃等;④抒怀类的物象:梅花、菊花、松梅、竹、冰雪等;⑤爱情类的物象:红豆、莲花等;⑥战争类的物象:投笔、长城、楼兰、柳营、羌笛等;⑦闲适类的物象:五柳、东篱、三径等。

(3)运用答题模板[步骤1] 诗歌描写了________(物象的特点)________(物象)。

[步骤2] 通过对________的描写(结合原诗具体分析物象[步骤3] 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思想感情、志向)。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正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陈氏园咏竹 黄庭坚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

春供馈妇①几番笋,夏与行人百亩阴。

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斧斤寻。

截竿可举北溟②钓,欲赠溪翁谁姓任③。

【注】①馈妇:做饭的妇人。

②北溟:北海。

庄子《逍遥游》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句子。

③《庄子·外物》记载,任国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绳子,用五十头壮牛作饵,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钓鱼。

陈氏园咏竹第二联第三联写出了陈氏园竹的哪些特点失分防范有妙招1、总结概括秒回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状态、色泽、声音、味道 、用途……)和环境特点3、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塑造此物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次步骤不作强求鉴赏意境类①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③××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④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⑤××诗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运用答题模式①运用了××(表现或修辞)手法,描绘了××画面(景色),渲染了(营造了)××氛围,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点:手法+内容+作用+情感句式:运用了……描绘了……渲染了……表达了……②描绘了××画面(景色),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点:内容+情感 句式:描绘了……表达了……③描绘了××画面(景色),渲染了(营造了)××氛围。

要点:内容+作用 句式:描绘了……营造了……④渲染了(营造了)××氛围,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点:作用+情感 句式:渲染了……表达了……失分点专攻二⎪⎪⎪意境类题目不会准确使用相关术语[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 。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二、失分防范有妙招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及相关术语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理清所写的具体物象、具体物象的特征、画面所写之景的意境(特点)[评分细则] 能答出画面的特点2分,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描述2分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会描绘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如本题“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两句写景承接上两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用术语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是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老树①[金]元好问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回家[注] ①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他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

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1)请简要赏析首联所营造的意境。

(4分)(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末句“不用苦回家”所抒发的感情(4分)考点三答案寻陆鸿渐①不遇答案: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

一是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陆鸿渐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后两句,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概括孟浩然形象概括了从少壮到暮年的生涯,刻画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

他诗才特出、生性潇洒、鄙弃功名。

寻诗两绝句形象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评分细则] 能准确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性格2分。

[我来评卷]名师评卷:基本答出“陈居士”的性格及身份,但分析不够深刻,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太笼统欠精准,故扣2分。

山寺夜起【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

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

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

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

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野菊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陈氏园咏竹特点:①多有用途:春天可供竹笋为人食用,夏天可为行人遮阴;②高挺正直:其正直之气直上云霄;③易遭摧折:因高挺易为人寻到而被砍伐。

松道中二首(其二)【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

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