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古词帝李后主

千古词帝李后主

千古词帝李后主“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这是清代词人郭麐写的一首感慨李煜身世的诗《南唐杂咏》。

就算作今天讲解的开篇词吧。

大家好,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讲述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千古词帝李后主。

我先简单介绍下李煜,让大家有个了解。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君,在位十五年,史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原名李从嘉。

李煜是一个典型的文人皇帝,他不通政治,艺术才能却十分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与文都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我的讲解分为四个部分:身登大宝、大小周后、后主之殇、词开万代。

【身登大宝】李煜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元宗,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李璟的第六子。

按照古代宗法制,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而李煜是元宗的第六子,继承皇位再怎么排也轮不到李煜。

然而事无定法,很多事都有机缘巧合。

李璟在即位之初就在先皇灵柩之前立下誓言,表示兄终弟及,并在保大五年立其弟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将政务交予李景遂全权处理,而李璟长子李弘冀当时只被封做燕王。

于是李弘冀与其叔父李景遂之间爆发皇储之争。

后来由于朝廷大臣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得以在交泰元年入主东宫,但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欢心。

李弘冀此人“为人猜忌严刻”,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君之位,就于同年八月在水中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叔父李景遂。

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而废除其太子之位,他也在次年九月暴病而卒。

而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这样皇位继承权自然就落到了李煜的头上。

早在李弘冀做太子的时候,身为安定郡王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李煜的号就是在这期间取的,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个人认为这不是以进为退,而是明哲保身,本身李煜就无意于皇位。

人有的时候确实身不由己,本不该做皇帝的李煜却当上了皇帝,这或许就是一出注定的悲剧吧。

但是我们转过头来再看,假如李煜没有当皇帝,他能写出那些凄凉悲壮的词吗?没有那些非凡的人生经历,他或许就是像陈后主那样只会写几首艳情诗的普通皇帝罢了。

这应该就是杜甫诗中所写的“文章憎命达”吧。

北宋建隆二年,李璟由以前的金陵(南京)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

同年六月李璟逝世,25岁的李煜在金陵登基,并改原名李从嘉为李煜,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大小周后】讲这节之前,相信很多女生都想知道下李煜到底长什么样子,所以先谈下李煜的相貌问题,南宋陆游所著《南唐书》中说: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

(从嘉就是李煜的原名,颡的意思是额头,颊就是面颊,骈齿就是牙齿重叠,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整齐的龅牙,骈齿在古代被认为是圣人之像,三皇五帝中帝喾、周武王、孔子都有骈齿,这几位都是圣人,李煜也可称做词中之圣人了。

重瞳子就是眼睛瞳仁里有两个瞳孔,这在古代也被认为是帝王的象征,诸如舜帝、晋文公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

)总的来说李煜相貌奇伟,有帝王仪表。

他哥哥猜忌他想必也是这个原因。

保大十二年,时年18岁的安定郡王李煜与南唐司徒即宰相周宗之女,19岁的周娥皇结为连理。

周娥皇就是大周后,这位大周后可谓才貌双全,史书上这样写道:“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至于采戏弈棋,靡不妙绝。

”也就是通晓经史,又擅长跳舞唱歌演戏下棋,而且技术不差,可以说是样样精通。

史书上关于大周后相貌如何并没有详细描述,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李煜自己为大周后写的词中看出,大周后的相貌也必定不输于四大美人中的任何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李煜登基之后即立妃子周娥皇为皇后,两人感情十分融洽,可以说三千宠爱在一身。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耽嗜,废政事”。

意思是后主因为大周后精通音律,而日夜痴迷,以致政事废弛。

大周后再被立为皇后的第三年,因病逝世,年二十九。

逝世之前,大周后犹不慌乱,亲自取来先帝元宗赏赐的国宝烧槽琵琶和平时穿戴的约臂(戴在手臂上的一种环形饰物)玉环,向李煜道别。

大周后死后,李煜悲痛欲绝,自己亲手制成诛刻之石,与大周后喜欢的金屑烧槽琵琶同葬,又作了一篇诔文《昭惠周后诔》哀悼大周后,并自称鳏夫煜,什么叫鳏夫呢?老而无妻曰鳏,鳏夫就是妻子死亡后未再结婚的男人。

这篇诔文洋洋千言,极其酸楚,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其中有句云:绝艳易凋,连城易脆。

实曰能容,壮心是醉。

信美堪餐,朝饥是慰。

如何一旦,同心旷世?什么意思呢? 人说绝美之花易凋零,连城之壁易破碎。

你是那样宽怀能容,令我壮心如醉;秀色可餐,我们一起度过多少美好岁月。

如何一日之间,同心之人就弃世而去?真可谓字字读来都是血。

大周后为李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李仲寓,次子李仲宣。

小周后是大周后的妹妹,比大周后小14岁,李煜与大周后成婚时,小周后年仅五岁。

等到大周后生病卧床不起时,此时小周后15岁,因为姐姐生病,然后去宫中探病,久而久之李煜就喜欢上了这位虽才艺不如大周后,但相貌却不差的小周后。

南唐书上说,大周后卧病在床时,小周后就已经进了宫,大周后在有一次打开幔帐时看到了小周后,惊讶地问道:“你什么时候来的?”小周后这个时候才十五岁,尚且年幼,不知道嫌疑,回答说:“已经来了几天了。

”大周后听后十分生气,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向外面看一眼。

所以有人说李煜对大周后的死表现得过于哀伤,是为了遮掩他和小周后的丑事。

在大周后死后四年,小周后被封为皇后,之前一直养在宫中,这一年她也十九岁,和她姐姐大周后嫁给李煜的年龄相同。

为何等到四年才封为皇后呢,是因为大周后死后一年,李煜的母亲圣尊后也去世了,古人在双亲去世之后是要服丧三年的,这期间自然不能结婚了。

小周后在被封为皇后之后,对于后宫的治理十分严厉,宫中美人无法得到相应的名分,若有心怀怨愤而不能忍耐的,小周后要么大声斥责一番,要么直接遣送出宫。

就连幼年进入南唐宫廷,深受大周后欣赏的黄保仪,也只能靠着卑躬屈膝侍奉小周后得以保全在宫中。

而李煜对这位小周后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大周后,李煜与小周后寸步不离,视六宫粉黛如尘土,又在群花中做了一个小亭子,雕刻得极其华丽,仅能容下两人,每天都与小周后在里面开怀畅饮,浑不知人间日月。

宫中的爱情故事固然美好,可是这个时候的南唐已经不是李煜父亲在位时西灭楚国,的南唐了,而是面临着内忧外患,到了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政权覆灭的境地。

【后主之殇】讲这个之前,先讲一下南唐的历史吧。

五代十国就像东晋十六国一样,是个乱世,整个中国四分五裂,朝代更迭极其频繁,有些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纷繁复杂的,里面的头绪理都理不清。

南唐的前身是五代十国中的吴国,吴国在杨隆演之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

徐温是谁呢?徐温就是李煜的养曾祖父,也就是说李煜的祖父是他的养子。

李煜的祖父名叫徐知诰,他借助其养父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权柄,一方面对吴国旧臣施以怀柔政策,一方面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这样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羽翼大成,终于在吴国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国傀儡皇帝登上皇位,国号大齐。

次年,徐知诰恢复原姓,改名李昪,并改国号为大唐,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

其实他只是以李姓假托自己是唐宗室后裔,以便于自己的统治。

南唐建立之后保境安民,休兵罢战,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又远交契丹,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徐知诰死后,其子李璟继位。

在位期间战事频繁。

先是为了对付吴越国,南唐趁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三州,灭亡闽国,生擒闽王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国三面包围的形势;后是楚国兄弟兵戎相见,南唐借机出师一举灭楚。

南唐政权达到了高峰,此时的疆域包括如今的江西湖南全境、湖北安徽江苏福建贵州的大部分,与处于中原的后周政权不相上下。

可惜的是,后来楚国大将刘言击败唐军,湖南得而复失,又李璟奢侈无度,朝廷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后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周世宗请求划江为界,南唐尽失江北之地,淮南十四州及鄂州江北两县。

而且南唐向大周称臣,去年号和帝号,大家知道年号在古代是一个帝王的象征,一个政权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就表示臣服于另一个政权,去帝号就不称作皇帝,而是称为国主,并迁都南昌。

自此南唐国力衰退,不复大国之强盛。

等到李煜继位的时候,李煜将都城又迁到金陵,疆域只剩下江南一隅,大概包括今江西全境,安徽福建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后周已被赵匡胤所篡,南唐依然向大宋朝称臣,并每年向宋朝缴纳高额的供奉。

南唐早已今非昔比,李煜这个皇帝当得可以说是相当的屈辱。

南唐书上说,当初李璟虽然称臣于周朝,但只是去除了一个帝号,也就是不要皇帝的名分,其他一切都用的皇帝的礼节。

大家知道古代等级是十分森严的,什么人穿什么衣服,就用什么礼节。

而等到李煜那个时候,同样称臣于中原政权,情况却大不一样。

皇帝都穿的是黄袍,但是如果有大宋使者来到,李煜就要穿着紫袍相见,等到使者退出之后再换回黄袍。

李煜穿紫袍见宋朝使者就说明甘愿俯首称臣了。

以前他父亲还只是名义上的称臣,到他就是实质性的了。

更有甚者,李煜于开宝四年十月自称江南国主,去除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

开宝五年春正月,李煜下令贬损礼仪制度,改诏为教,并将所有官名改变名称,以与中原政权不同,然后将他的几个弟弟的爵位由王爵降为公爵,这时的李煜可以说就是宋朝的一个王爷了,南唐也变成宋朝的一个藩属国。

到了开宝七年,宋太祖遣使下诏说:“朕将以仲冬有事圜丘,思与卿同阅牺牲。

”并告诉李煜说,马上要出师南伐,你应该早点进京。

李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去,并说:“臣事大朝,冀全宗祀。

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表现得尤为决绝。

于是太祖下令大将曹彬讨伐南唐,水陆并进,同时宋朝藩属国吴越国也举兵侵犯。

宋朝大军所到之地,南唐守城将士皆率城投降,不出数月即兵围金陵。

这时南唐洪州节度使,也就是南昌的地方官朱令赟率领大军十五万从水路赶来相救,旌旗战舰数不胜数。

大军赶至皖口(即现在的安徽怀宁),碰到了北宋的军队,朱令赟下令倾倒火油焚烧北宋舰船,不料刚好刮起北风,火焰反向将南唐舰船烧着,南唐军士不战自溃,朱令赟和几位大将全被俘虏。

这就是皖口之战。

至此,南唐在长江中下游的兵力全部丧失,都城金陵成为一座孤城。

于是李煜两次派大臣徐铉谒见宋太祖,请求暂缓进兵,以守祭祀。

第一次徐铉说:“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徐铉哑口无言,不能对答。

第二次徐铉说:“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言辞恳切,与宋太祖再三辩论,太祖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道:“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徐铉不敢再言。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白虹贯天,金陵城破,数位将军及壮士数百力战而死,勤政殿大学士钟蒨身穿朝服,正襟危坐于家中,乱兵到来,举族就死不去。

光政使、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身亡。

李煜率宰相殷崇义等在军门肉袒出降,南唐灭亡,经三世,历39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