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部编本

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请问大自然有语言吗?
播放课件,并解说: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
言。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
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
就在眼前;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

今天就让我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
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有谁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生)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三.(过渡)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通过四大组抢答竞赛的形式开展,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的答题速度快且答题准确率高,这一做法比较适合调节公开课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小结: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生)不能。

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逐个板书)
五.精读6--10自然段推究原因
(1)自由读6--10自然段。

(这里本来设计的是教师范读,但是通过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听了他们的自读与互读,感觉由于课文中没有太生疏的字和太长的句子,他们读的还不错。

就省略了这一环节。


(2)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几个?
(生)四个。

追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放在第一个?
(生)因为纬度是最重要的。

(3)再追问: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生)从主要到次要。

(4)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5)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六.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

多媒体出示: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迟五六天。

这种现象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2)请从句子中找到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

(生)左右、极、常。

(3)这些词语限制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请同学找找相关的语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七.比较阅读。

(1)个别朗读1--2自然段。

(这是一个学生自己读课文的过程,每一次读课文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次自己读,争取读正确。

第二次同桌读,要互评、纠错。

第三次读就提高了要求,不但要正确而且要通顺、流利。

第四次指读,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2)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

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

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

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

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八.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

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
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九.当堂达标展示课件,请用物候学解释两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拓展延伸
说说你身边的大自然的语言
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十一.作业: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结束语:齐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