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姓名:班级:考号:考试时间:145分钟试题总分:120分一、知识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冠冕(guàn)凝望(níng ) 日星隐曜(yào)抽丝剥茧(jiǎn)B.积攒(zhǎn) 濡养(rú)山肴野蔌(sù)锲而不舍(qì)C.麾下(huī)谪守(zhé)李代桃僵(jiāng)觥筹交错(gōng)D.矗立(zhù)阴翳(yì)琼楼玉宇(qióng)伛楼提携(lǚ)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亵读劫掠言不及义疲惫不堪B.贸然广袤形消骨立不知所错C.腐烂聘婷扭捏作态金戈铁马D.宽宥汲取附庸风雅自吹自擂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B.地理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强聒不舍,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C.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D.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发现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5.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可以细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B.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C.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既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又委婉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D.雨果,英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⑤③②二、文化积累(10分)7.诗词名句默写(6分)(1)北国风光,,。
(2)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3),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明月来抒发离人心愿,祝福天下人的句子是,。
(6)《商山早行》运用典故含蓄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8.名著阅读.(4分)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他的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明显地表现出“”的特点.(2分)(2)这首小诗创作干1940在诗中写树“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三、文章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散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共11分)清凉琐忆项丽敏(1)端午之后,盛夏的暑热如一匹金毛猛兽纵身而至,脚步所踏之地迅速蹿起灼人的热焰。
(2)人们纷纷逃入室内,关紧门窗,打开空调,以现代电器制造出的凉冷抵抗暑热的威逼。
空调供给的冷风把室内变成了幽凉的洞穴,而室外则更如热浪滾动的火炉了。
这个时候,最叫人措手不及的是突然断电。
洞穴很快变成蒸笼,从笼子里跑出来又不知该往何处,不由得怀念起那个在树荫、河水、竹床、凉席上度过的充满了趣味的夏天。
(3)在夏天使用凉席祛暑的时代得追溯到东周之前,《诗经•小雅》里的“上莞下簟,乃安斯寝”是关于凉席的最早书写。
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将凉席提升至艺术的审美境界,惊艳的忧伤,令读者在品咂文字时便生出凉意。
(4)玉簟是诗人冠之于凉席的美名。
在民间,凉席的称呼则是朴素和直接的,草编的凉席就叫草席,竹编的凉席就叫竹席。
草席是用马兰草、蒲草或灯芯草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凉度也较低,适合体质较弱的幼童和老人。
竹席则以水竹、毛竹、油竹等为原料,将竹皮劈成篾丝,经蒸煮、浸泡等工艺后以手工经纬编织而成。
竹席的优点在于透汗性好,凉度高,置身其上确有冰玉般的凉润与光滑。
(5)放暑假了,孩子们像松了绑的小猴子,迫不急待地扑入山野,在河里嬉水、捉鱼,在长满野果的树上爬来爬去,或抓着一根树枝荡秋千。
玩累了,就摘一片棕树叶子顶在头上回家。
(6)母亲将一张旧的大草席铺在堂前的地上,穿堂风则像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停地拂动墙上贴着的年画,弄出沙沙的响动。
孩子们在凉席上围坐着、扭打着,把已经破了的凉席边缘扯得更破。
(7)母亲一声令下,让孩子们停止打闹,乖乖地睡午觉时,铺在地上的凉席一下子就变硬了,仿佛有很多的小石子在凉席里藏着,硌得人翻来翻去,难受极了。
这时母亲便拿过一只大蒲扇,在凉席边缘坐下,看见有不安分的孩子想恶作剧时,便竖起扇脊敲过去,那孩子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
(8)儿时,那张上了年岁的旧凉席,终于浸润上琥珀的光亮,成了盛夏记忆里最清凉的回想。
【注释】(1)上莞下簟:莞,蒲草,这里指草席;簟,竹席。
【理解式批注】9.第(1)自然段表现了盛夏、的特点。
(2分)【联想式批注】10.古人常爱赋予自己喜欢的事物以别名或雅称,如“玉簟”是李清照冠之于凉席的美名;是苏轼给予月亮的雅称;是辛弃疾称呼牛的别名。
(2分)【发现式批注】11.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竹席。
(3分)【赏析式批注】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6)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链接式批注】13.请默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后两句。
(2分)(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练习。
(13分)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①研究者观察花祥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
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
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紧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
在模叔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较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
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
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助骑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
不日新者必日造,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
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
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动区。
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
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
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
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14.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16.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17.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
(3分)(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
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8.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佳木秀而繁阴()(2)树林阴翳 ( )(3)遂书以名其亭焉( ) (4)道其风俗之美()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0.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21.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2分)22.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分)四、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23~24题。
(8分)(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唐】刘禹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