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二、自由人联合体用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们直接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主要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垄断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总之,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主要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它既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但是最终日的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它既可以由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也可以由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形成,还可以由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

总体上说,这种结合仍然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难以解决、需要由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的问题。

(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在现实经济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这种在私人企业外部的调节控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

四、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民主选举的原则: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定期报告的原则: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相互沟通的原则: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

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

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以上六条基本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既体现了党内广泛的民主性,又体现了党内高度的集中性,是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有机统一,也是我们党近90年实行民主集中制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制度的根本依据,是处理党内关系的最高准则。

伍、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答:第一,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主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第三,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六、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第94页: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配合。

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基地和依托。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第96页:(1)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

”八、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正确处理和少数民族关系论述的基本精神对于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毛泽东等领导人有过很好的论述,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也作过一系列正确的规定。

其基本精神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团结,是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应该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建国初,为贯彻中共中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加强同各族人民的联系,中央人民政府派出4个访问团,分赴西北、西南、中南、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向各族人民慰问。

民族团结问题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错误倾向都要反对。

第二,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

1952年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了政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分别设立省、地、县、乡各级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实行自治。

所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

第三,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与汉族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使一些少数民族事实上难以完全享受法律所赋予的平等权利。

这种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改变,必然会对民族团结构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给予少数民族以切实的帮助,使他们尽快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

它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以上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也有的称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各项基本制度。

但无论是那种组织形式,其组织原则都是民主集中制,换句话说,民主集中制是我门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九、毛泽东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黄炎培跳出这个支配时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十、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十一、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民主的关系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第167页: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三者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起核心地位的作用,是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

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出发点,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运动,体现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有哪“三大基本”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