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
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P27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1)中国革命之所以要分“两步走”,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需要有新民主主义作为工作准备。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新民主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到那时,才能提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私有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革命的全部结果: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其中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因此,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 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
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四、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P51---P52
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
经济特征都是以次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第三,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五、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事实P239---P240
答: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各国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会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越来越强烈。
尽管这样,世界多样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一个世界。
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共同饭桶的方向发展。
六、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P94
答: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配合。
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最强有力工具。
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开展土地革命的基地和依托。
五专干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解决了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里理论基础。
七、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P96---P98
答: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业
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
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
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八、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290
九、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牌P246
十、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P298
十一、当怎样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实处P274
十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185---P188
十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P203
十四、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P323
十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P178---P179
辨别正误:
十六、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P14
十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正确。
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本质的科学论断。
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②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③实践是杜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
⑤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十八、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固定不变的答:错。
无论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还是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之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拿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来说,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了新的条件,原来的主要矛盾可以转化为次要矛盾,原来的次要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例如: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发生过多次转化的情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英、美、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又变成了工人、农民和其他革命力量同投靠帝国主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则降为次要矛盾。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开始了。
于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
及其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又成为主要矛盾了。
正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一样,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相互转化的。
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存在着带头学科与非带头学科的矛盾。
带头学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的发展不仅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还会引起工业技术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显示出科学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但是,带头学科并不总是带头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的带头学科会变成非带头学科,原来的非带头学科又会变
成带头学科。
从历史事实来看,在16 和17 世纪时,由于航海和地理上的大发现,天文学和地图学成了当时的带头学科。
到了17 世纪下半叶,由于机器和工商业的发展,力学和数学又成了带头学科。
从18 世纪末到19 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以及为提高其效率而带来的紧迫问题,又使热力学变成了带头学科。
20 世纪以来,物理学曾是长期的带头学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人预言,生物学将成为今后的带头学科。
不论这种预言是否准确,由于矛盾双方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转化,某种带头学科终究是要让位给其它学科的。
总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十九、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答:正确。
(1)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都要有正确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这个正确的方向;
(2)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得以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3)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振奋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积极性,把各项工作做好;
(4)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十、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