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先秦两汉—萌芽时期

第一讲先秦两汉—萌芽时期


2、庄子对绘画的认识—“解衣般礴” :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 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 是真画者矣。”(《庄子·外篇·田子方》)
3、韩非子论画—绘画难易说: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不可类之,故难。鬼 魅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左传》—绘画功能说:
“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九州),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按:“使民知神奸”,说的是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 的认识功能说。
二、两汉哲人论画:
《淮南子》论画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矣。(《说 山训》)
第一讲 先秦两汉—萌芽时期
一、先秦哲人对绘画的认识:
1、孔子对绘画色彩观念的论述
⑴“绘事后素”说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篇第三》) ⑵孔子论服装色彩的等级观点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篇第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画者谨毛而失貌。(《说林训》)
先秦两汉时期画论发展的总体特征:
⑴多见于哲学、文论著作之中,只是片言支语;
⑵论画者并非画家,如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刘安、 王充等;
⑶有些篇章,谈到绘画论述简略,本意往往不在论画,而是 借论画以喻道,阐述其哲学观点或学术思想。这些论述,虽 不成系统,但提出了一些根本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