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电缆槽盖板作业指导书
1、适应范围
适用…铁路客运专线…RPC电缆槽盖板。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 RPC电缆槽盖板预制全部集中在盖板场内预制。
3.2 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实验,确定配合比。
RPC砼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3.3 在正式生产前,应进行试生产,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搅拌—震捣成型—初养—脱模—终养—码垛
4.2工艺流程
RPC电缆槽盖板生产工艺流程图
24小时
格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各种类型的盖板进行统计核实,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验看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正式生产后要抽样检验,当RPC砼性能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1.1 RPC电缆槽盖板试生产
在正式生产前,根据原材料性质和机械条件进行试生产,选定与材料性能、机械性能相关的工艺参数,将上述工艺参数资料整理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施工。
5.1.2 RPC砼配合比
RPC砼是一种高性能粉末混凝土,由超细活性粉末、水泥、优质石英砂、矿物掺和料、高强度纤维等组成,通过最优化级配设计,经高温热合等特定工艺制备而成的高技术复合材料。
根据设计的RPC砼性能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5.2 施工工艺
5.2.1 搅拌
在配制RPC材料拌和物时,水泥、复合掺和料干燥状态的用量均按质量计,称量应准确到±1%;骨料采用干燥骨料,用量按质量计,称量应准确到±2%;水、外加剂的用量按质量计,称量应准确到±0.5%。
投料顺序应为石英砂、钢钎维、水泥、RPC专用掺合料、水、外加剂,干料先预搅拌5min,加水加外加剂再搅拌4min。
RPC拌合料应在30分钟内灌注完。
5.2.2 成型
振动过程中杜绝漏振和过振,时间应控制在4分钟。
振捣过程中要用抹子压实RPC砼,迅速抹平收光,防止表面失水,保证外观质量。
RPC砼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工作性能无法施工。
不得采用加水或加外加剂的方法提高流动性。
振捣过程中要检出钢纤维团和杂物,并将模盒四周砼清理干净,防止出现飞边。
5.2.3 养护
养护分为初养和终养,初养温度控制在40±5℃养护24h,终养温度控制在80±5℃养护48h,两者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2℃/h,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5℃/h。
5.2.4码垛
码垛前要把毛边处理干净,盖板可以立式码放,但要注意保护,避免表面损伤或掉角。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劳动力配置表
7、材料要求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主要原材料由水、水泥、掺合料、骨料、钢纤维、外加剂等组成。
在配制活性粉末混凝土时应优选各项原材料、优化原材料适应性,经过合理选择试验配制出性能优越的RPC材料。
7.1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7.2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
其它性能应符合GB175-2007规定,不得使用其它品种水泥。
7.3骨料应采用石英砂,分粗粒径石英砂(1.00~0.63mm)、中粒径石英砂(0.63~0.315mm)和细粒径石英砂(0.315~0.16 mm)三个粒级。
7.4钢纤维应采用高强度圆截面纤维,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钢纤维性能指标
7.5拌和用水及养护用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均可使用。
7.6外加剂应选用RPC材料用化学增强剂,要求与所用水泥及复合掺和料的适应性能良好。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外加剂性能指标
7.7复合掺和料
超细活性粉末应选用RPC材料专用复合掺和料,具有增强作用,还可以降低拌合物的粘度。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复合掺和料性能指标
8、设备机具配置
生产设备配置表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 RPC电缆槽盖板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
(2)、RPC砼质量控制
(3)、盖板外观质量控制
9.1.2 对原材料进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9.1.3 正式生产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确定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要确保满足盖板对RPC砼的设计要求。
RPC材料性能:抗压强度≧130Mpa,抗折强度≧18Mpa,弹性模量≧48Gpa,氯离子渗透率<40Coul,抗冻标号>F500。
9.1.4 盖板外观质量应按以下要求控制
主控项目
(1)、构件外观质量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严重缺陷。
(缺边、掉角、裂缝、色差严重等)对已出现影响使用性能的严重缺陷的构件,应按废品处理。
(2)、构件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影响安装、但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构件,应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一般项目
(1)、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具体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
表1 构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工作班生产同类型构件,抽查5%,且不少于3件。
表2 构件的尺寸偏差要求
注:L—在构件翘曲方向的总长度(mm)。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0.1.2 制定安全生产检查措施。
10.1.3 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10.1.4 制定生产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0.2环保要求
10.2.1生活区的修建本着节约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产、保护植被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选址。
生活区的设置要相对集中,独立于生产区以外,设置完整的公共卫生设施及废水池,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生活固体垃圾集中堆放、适时运至指定地点掩埋,保持驻地清洁。
10.2.2 生产区
(1)、盐酸洗模池设置防水、防酸层,备用碱性钠盐中和酸池污染,洗模后的污水排入指定污水池。
(2)、搅拌站制定详细环境保护措施。
(3)、脱模区脱模后产生的砼垃圾要及时处理,不得乱丢乱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