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2《明史》中的大明王朝及重点文化常识
12《明史》中的大明王朝及重点文化常识
选举
•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 试,并不亲自策问。 • 【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 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 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 统称进士。 • 【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 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 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 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庙号 明太祖 明惠宗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代宗 明宪宗 明孝宗 明武宗 明世宗 明穆宗 明神宗 明光宗 明熹宗 明思宗
姓名 朱元璋 朱允炆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年号 洪武 建文 永乐 洪熙 宣德 正统 天顺
统治时间 1368年—1398年 1398年—1402年 1402年—1424年 1424年—1425年 (2: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 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 为补充。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 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 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 重。
明代地方官制
省 府 州 县
承宣布政 使司
• 破题——以二句散行文字,将题目字面意义破释。 • 承题——用四、五句散行文字,将破题中紧要之意,承接而下,引申 而言,使之晓畅。要求明快关连,不可脱节。 • 起讲——又叫小讲、原起,以散行浑写题意,笼罩全局。
• 入题——又叫入手、提笔、领上、领题,作用是从上文引到本题。
• 起股——又叫起比、题比、提股、前股。用四五句或八九句双行文字, 开始发议论。两扇句式必须相同,要求相对成文,形成排偶。中股、后 股、束股也是如此。 • 中股——又叫中比,句式双行,多少无定制。内容是全篇的重心所在, 必须尽情发挥,进一步搜剔题中正反神理奥妙,要求锁上关下,轻松 灵活,宜虚不宜实。 • 后股——又叫后比,句式双行,多少无定制。作用是畅发中比所未尽, 或推开,或垫衬,要求庄重踏实,振起全篇精神。 • 束股——又叫束比。双行,每扇二、三句或四、五句。用来回应、提 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科举制度· 八股文
• 八股文:又称八比文,时文,制义,童试、乡试、会试 必须完成的文体,这种形式流行于宋代,在《四书》、 《五经》里出题,行文要对偶,有四、六、八股之分,
到了明代有固定格式,到了清代更为盛行。
• 题目:多出自《四书》
• 少数字的题(大约十字之内),称"小题";多数字的题(大约 十字外),称"大题"。
练习
• 九品中正制:魏晋实行。家世出身,言行表现
• 【童生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简称童试,亦 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未被录取者即使 至白首(老年),也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 厅、州)试与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院试录取者为生员 (俗称秀才),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 入学的生员的考试。
《明史》中的大明王朝及重点文 化常识
二十四史
• • • • • •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 元史 明史
《明史》
•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 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 年(公元1644年)共276年的历史。 •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 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 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 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朱祁钰 朱见深 朱祐樘 朱厚照 朱厚熜 朱载垕 朱翊钧 朱常洛 朱由校 朱由检
景泰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靖 隆庆 万历 泰昌 天启 崇祯
大事记
• • • • • • • • •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 1380年,丞相胡 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废丞相职位 1382年,置锦衣卫,掌侍卫缉拿刑狱之事 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即皇帝位,是为成祖 1405年,郑和首次出使西洋 1407年,《永乐大典》成书 1420年,在北京置东厂,由宦官掌管,从此宦官益横 1424年,仁宗进大学士杨荣工部尚书,从此入文渊阁者均 进尚书,阁职渐重
高考频率
• 07年重庆卷 明史· 李东阳传
• 08年四川卷
• 09年上海卷 • 10年全国卷1
明史· 郑濂传
明史· 沈周传 明史· 王祎传
• 10年陕西卷
• 11年大纲卷 • 13年新课标1 • 14年新课标2 • 15年广东卷 • 16年全国卷2 • 16年全国卷3
明史· 花云传
明史· 熊鼎传 明史· 马文升传 明史•韩文传 明史· 卢象升传 明史· 陈登云传 明史· 陈登云传
• 1426年,立内书堂,教小内侍读书,宦官始通文墨,司礼、 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 • 1449年,土木堡之变
• 1477年,置西厂,由汪直主管,滥捕无辜。
• 1506年,武宗命刘瑾掌司礼监。大权尽归刘瑾 • 1509年,王守仁在贵阳书院讲“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 王学影响逐渐扩大
• 1563年,戚继光、俞大猷大破倭寇,浙闽倭寇渐平
陵墓 明孝陵 失踪 明长陵 明献陵 明景陵 明裕陵
1457年—1464年 1449年—1457年 1464年—1487年 1487年—1505年 1505年—1521年 1521年—1566年 1566年—1572年 1572年-1620年 1620年(29天) 1620年—1627年 1627年—1644年 景泰陵 明茂陵 明泰陵 明康陵 明永陵 明昭陵 明定陵 明庆陵 明德陵 明思陵
• 司礼监:明置,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 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提督、掌 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 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司礼监自刘瑾之后,专掌机 密,批阅奏章,实权往往在首辅之上。 • 通政司:明代始设“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其长 官为“通政使”。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 “银台”。
科举考试· 明清
• 童试 每年一次
• 参考人:儒生、学生 • 地点:府州县所在地 • 主考官:知府知州知县 • 考试的内容:经、史、时务、贴诗
• 考取后:秀才(生员)
• 乡试 每三年一次
• 参考人:秀才 • 地点:府州所在地 • 监考:朝廷派人 • 内容:经、史、时务 • 考中后:举人 第一名解元
知府
知州
知县
三司: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布政使司(专管一省 的财赋和人事)、按察使司(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和监察事务)合称三司。 巡抚:从明代宣德时起,各省专设。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军 事、刑狱、吏治等。 总督:1469年明代专设两广总督,后渐成定制。清代起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 官,辖一省或两三省。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 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 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 1578年,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完成 •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求救于明,明派大军入援 朝鲜 • 1594年,顾宪成修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讽议朝政,评论 人物,东林党议始于此
•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镇抚司狱中自杀
•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反明 • 1633年,徐光启逝世。所著《农政全书》为中国农书集大成者 • 1637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刊行 • 1641年,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死。著有《徐霞客游记》
•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思宗自缢于景山,明朝亡
明代中央官制
皇帝 五军都 督府 殿阁大 学士 通政使 司 锦衣卫 六部 都察院 大理寺
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原是护卫皇宫、掌皇帝出入仪仗的亲军。明太 祖特令其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权。明中叶后成为与东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五军都督府:明太祖初设大都督府,后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 别统管京师和外地各卫所。其职责是管理、训练军队。军令权属兵部。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 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 殿阁大学士: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 限与宰相相当。 都察院:明清时的监察机构。1382年明太祖废汉以来的御史台,设都察院。专司巡 按州县,考察官吏,整饬风纪。1723年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合称科道。 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大理寺成为慎 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 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科举考试· 明清
• 会试 乡试第二年三月举行 • 参考人:举人 • 地点:礼部 • 内容:经、史、时务、八股文(制艺) • 考中后: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 殿试 会试后同年五月 • 地点:保和殿 • 主考官:皇帝 • 内容:策问 • 考中后:进士 • 一甲三人 状元 榜眼 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