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概念引入 阶段 (19962000)
总量指标 监管阶段 (20012005)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2.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
• (一)概念引入阶段(1996-2000)
• 1996年,我国证监会发布《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 《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初次提到净资本概念,此阶段 净资本计算方法简单,监管指标单一。具体来说,净资本计算采用固定比 例折扣法,即:净资本=净资产-(固定资产净值+长期投资)×30%-无形及 递延资产-提取的损失准备金-证监会认定的其他长期性或高风险资产。净 资本监管指标仅对承销、自营业务有相应资格要求:从事股票承销业务的 证券公司具有不低于人民币一千万元的净资本,其中担任主承销商的不低 于两千万元;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具有不低于人民币一千万元的 净资本。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
目录
> 01.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概述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 03. 投行净资本计算及要求 > 04. 中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现状
01.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概述
ONE
>
01.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概述
1.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起源
•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概念起源于美国。 • 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的《格拉 斯-斯蒂格尔法案》第一次明确了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界限。之后 的数十年中美国投资银行业在经济 周期波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是美国投资 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监管过度宽 松、杠杆过度使用等问题,以至于 在经济危机期间损失惨重。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2.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
• (四)完善监管标准阶段(2009-至今)
• 此阶段,净资本监管改革重心是结合分类监管,分层次设计监管标准。期 间,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修订)》(2008)、 《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2009)等文件,结构性指标略有变化:自营权 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的合计额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自营固定收益 类证券的合计额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00%,其余监管指标保持不变。风险 控制指标的标准与分类监管相结合,将证券公司划分A-E五类,并拟对不 同类别证券公司规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净 资本监管体系从净资本计算方法、净资本监管指标设计两个方面不断深化、 发展,在时间上遵照先精确净资本计算,再完善监管指标的优先序,以净 资本为核心的我国投资银行监管体系初步构建起来。
• (三)总量性与结构性指标监管并重(2006-2008)
• 其次,净资本监管指标方面,在丰富总量性指标基础上,增加结构性监管 指标:(1)总量性净资本监管指标又可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 标包括: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000 万元;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 券业务等业务之一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等等。相对 指标: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净资本与净资 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2)结构性净 资本监管指标: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100%;证券自营业务规模 不得超过净资本200%;等等。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2.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
• (三)总量性与结构性指标监管并重(2006-2008)
•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明确要求,监管机构应当对证券 公司的净资本,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净资本与自营、承销、资产管理等 业务规模的比例等风险控制指标作出规定。随后,证监会出台《关于发布 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通知》(2006)、《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 办法》(2006),对净资本计算公式以及监管指标进行了大幅修改。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2.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
• (二)总量性指标监管阶段(2001-2005)
• 2000年,我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的通知》, 对单一化的净资本计算方法进行调整,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大小规定了不 同的折扣比例:净资本=Σ(资产余额×折扣比例)-负债总额-或有负债。次 年,《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调整了净资本监管指标:一方面,提高了净资 本要求,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2亿元,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净 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另一方面,增加了相对监管指标,净资本不得 低于证券公司对外负债的8%。这一阶段,证券公司被要求每月计算一次 净资本,净资本监管逐步成为常规监管,并以总量性指标监管为主。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2.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
•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始于1996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 办法》、《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发 展阶段: 总量与结 构性指标 监管并重 (20062008) 完善监管 标准阶段 (2009至今)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签订
>
01.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概述
2. 投资银行资本监管的中介目标
• 为了要应对危机可能给投资银行带来的损失,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 逐步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制度,美国监管部门规定,证券公 司经营不同业务的,其净资本绝对指标最低标准为0.5万美元至100万美 元不等,相对指标为净资本不得低于负债的6.67%。 • 监管部门对投资银行资本监管的中介目标是投资银行的净资本,在实际操 作中,净资本的计算规则一直处于变迁的过程。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基于本国的交易制度和证券经营模式,对国内投 资银行提出了最早明确的净资本规则。根据净资本规则,净资本被定义为 “资产超过负债的部分”,在计算时需要要根据规定进行一系列认定和扣 除的调整。
02.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TWO
>
02.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1. 我国投资银行资本监管的核心
• 我国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总体而言,采用从美国引入的模式。 • 在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第 一章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实施该《方法》的目标是“建立以净资本为核 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 在中国投资银行资本监管的体系中,以净资本的监管为核心。
• 首先,净资本计算方面,按金融产品细化资产及相应的折扣比例:净资本 =净资产-金融产品投资的风险调整-应收项目的风险调整-其他流动资产项 目的风险调整-长期资产的风险调整-或有负债的风险调整-/+中国证监会 认定或核准的其他调整项目;
>
02. 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监管
2. 我国投资银行净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