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各国的工业设计对比

世界各国的工业设计对比

第五章世界各国的工业设计第二节世界各国工业设计的形成与现状四、英国的工业设计作为产业革命发源地和设计运动发源地的英国,自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却转入低潮,还停留在满足于手工产品的阶段,这也许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反作用。

直到1920年前后,在英国政府的组织与支持下,先后成立了“英国工业美术学会”(British Instmlte of Industrial Art)和“设计与工业协会”(The Design and Industrial Association),促进了英国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1930~1940年期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鼓励设计的设计政策,使英国在工业产品设计和伦敦交通设施设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并在一系列国际性展览会上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到了1944年,英国政府为了增加外贸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性.又成立了“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The Council of industrial Design),主持全国工业设计推进工作。

这一政府机构的成立,标志着英国工业设计在政府支持下,走上了官产学相结合的道路.从此英国工业设计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英国设计委员会1997年7月对英国450家公司的调查显示,由于英国对设计的重视,有91%的公司改善了企业的形象,88%的公司加强了与客户的交流,80%的公司进入了新的产品市场,70%的公司设计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由于设计业的发达,英国被视为一个现代化而充满创意的国家。

在英国,创意产业已经是政府九个部门的主流,研究已经表明创意产业在英国经济中是成长最快的领域之一,1997—2001年每年平均以8%的速度增长,而同一时期,整个经济平均增长为2.6%。

五、德国的工业设计德国包豪斯运动开创的世界工业设计革命,抛弃了作坊式的手工艺生产方式,又克服了工业革命初期产品粗制滥造的弊端,首次提出了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口号,从而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超前发展。

这证明:设计是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金桥。

直到今天.德国产品始终保持很强的竞争力,不仅与科技有关,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国政府、州政府都十分支持工业设计,在政策、管理、环境上促进工业设计,这是德国设计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产品以设计精良、工艺规范、质量一流及售后服务好在全球负有盛名,与企业不仅注重产品外观视觉效果,更强调内在功能和质量有关。

德国是一个设计意识非常强的国家。

根据调查,管理经济的前联邦部长格罗斯曾说:“三分之二的14岁以上的人理解设计,包括基本日用商品的设计,与此同时18%的人把它作为新潮设计,16%的人认为,就普通设计而言,设计是给予产品造型和形态,15%的人认为它包括产品的创造性开发。

”设计社会地位重要性的增长不仅在企业家心中扎根,同时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也已扎根。

六、美国的工业设计美国的工业设计一开始遵循英国和欧洲的模式。

在结合美国国情时根据经济需求和实用主义风格,逐步形成以实用、合理而著称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工业设计师的活动范围,使人机工程学得到了发展,成为工业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一门新兴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能称霸世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包豪斯设计运动传播了现代设计观念,使美国的资源、技术得以充分发挥,导致美国经济繁荣,产品行销全世界。

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重视设计,可以富国”。

美国传统设计以实用、合理而著称。

美国工业设计的一条原则是首先想到为人服务。

设计要为人服务,就要特别注意安全标准。

设计就是创新。

美国这个由世界各地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追求多元化、崇尚冒险与创新精神。

反映在工业设计新趋势中,表现为高科技加大胆幻想,高情感加多元文化,使新品层出不穷。

在美国工业设计界,对于产品十分注重个性,将个性放在第一位。

同时,美国人很重视高科技的利用。

但美国产品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过分浪费设计资源,没有从最有效的方面考虑产品性能与设计规则,从而出现一些多余的东西,使产品价值下降。

七、法国的工业设计由于法国政府传播媒介的加入,促使设计进入工业部门和一般民众心中。

工业设计的教育也被重视。

1980年,综合性大学和学院的工程和技术系第一次开设工业设计课程,1982年,建立工业设计学院,文化部同时帮助支持法国的七所艺术学校。

文化部支持两个关键组织:工业创造促进委员会(APCI)和工业创造中心(CCI)。

工业部渴望设计的进展,它支持着全国十多个设计中心,偶尔也会给予工业上的设计课题予以援助,支持和鼓励着年轻的设计师们。

八、意大利的工业设计意大利的设计根植于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强调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强调自己的传统,同时又十分强调创新。

意大利人乐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接受新色彩、新形式和新美学观,追求新潮流。

因此可以说,意大利的前卫设计引导着世界设计。

九、北欧各国的工业设计北欧各国的工业设计既保留了自己民族的手工艺传统,又不断吸收现代科技中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一直具有理性与人性相结合的独特的个性。

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四国较早地注意到设计的大众化和人为因素,将人体工学的知识广泛应用在设计当中,使设计出的产品形态和结构符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尺度,并更具有人情味。

他们提倡由艺术家从事设计,使设计走上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

十、前苏联的工业设计前苏联工业设计发展较晚,直到廿世纪70年代,他们才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开始着手邀请外国专家来苏联传授工业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请他们任国营企业的设计顾问。

促使廿世纪70年代以后的前苏联工业设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立前苏联设计协会。

十一、日本的工业设计1、日本的工业设计是先从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再到企业集团重点抓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

2、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经历了四个时期:⑴1950~1960年的“黎明期”。

⑵1960~1973年的“商业化时期”。

⑶1973~1984年的“理性主义时期”。

⑷1984年至今的“个性化、多样化时期”。

3、日本工业设计的主要特点是:⑴形成“轻”、“薄”、“短”、“小”和“节能”的独特设计风格。

⑵重视“消费研究”和“使用操作研究”不断追求使用方便、功能完美。

⑶“定向设计”。

针对不同国家、年龄、性别、职业、爱好及使用环境的目标市场的需要,实行定向设计并使产品系列化。

⑷重视“人机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⑸“博采众长”、“融合现代欧美产品的设计风格”。

简洁、率直、诚实,不作无用的修饰。

利用简单的几何形态和大面积的单一色彩,配以必要的镶条,使产品给人以简练和富有时代感的印象。

4、日本的工业设计,已普及到全社会。

十二、韩国的工业设计20世纪60年代,韩国是继日本后亚洲最早推进设计进程的国家。

由于极大地发挥了工业设计人才的作用,从而促进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以廿世纪60年代为界,将韩国的现代工业设计大致分为“萌芽”和“发展”两个时期。

在1960年以前的工业设计,处于萌芽期。

到了60年代,韩国执行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出口的扩大。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对设计的民族性、社会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由工艺概念发展为设计概念。

更新观念使韩国工业设计进入了成长期。

作为亚洲的生产大国,设计被看作可以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的一条路子。

为此韩国制定了促进产品设计发展的新政策:重视创造性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性教育支援体制,改进教育课程,增加教育设施。

鼓励开办“公认设计专业公司”。

增加研究设施使其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同时建立及时收集国内外产品设计信息及有关数据库的共享体制;产品设计部门信息化,并随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发展情况。

十三、印度的工业设计印度在1947年由英属殖民地取得政治独立以后,开始实施一系列规划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许多新的核心工业由公共部门在发达国家的帮助下建成。

但直到60年代中期,印度工业还没有把设计产业或者产品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领域来看待。

1969年,工业设计中心(IDC)在位于孟买的印度技术学院建立,这是对工业设计教育进行的新尝试,它建成的目的是在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领域内对建筑和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研究生水平的培训。

这次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自70年代早期开始,工业设计的情形已开始发生巨大改变。

采用西方的增长模型,印度主要在建立研究实验室、培训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投资,以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和设计水平。

现在已有900多家机构在运转。

十四、中国大陆的工业设计1、我国工业设计的引入与发展廿世纪80年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开始引入,这是我国工业设计的萌芽期。

90年代初进入模仿期。

伴随者21世纪的脚步,我国工业设计迎来了创新的春天。

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全国很多院校都成立了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系。

2、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⑴对工业设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⑵工业设计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

⑶工业设计力量还很薄弱⑷工业设计教育与实践仍有脱节⑸工业设计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⑹缺乏政策,市场发育体系不完善⑺各地各行业、企业发展不均衡当然,这依然只是中国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工作还仅停留在调整现有产品的色彩和造型上。

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

十五、中国台湾省的工业设计台湾省工业设计的振兴是与台湾经济发展分不开。

60年代,由于外国资本及华侨资本的输入,导致工业的发展。

70年代,由于政治、经济上面临困境,为求得生存,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台湾工业设计也由此逐渐进入成熟期,成立了台湾的“工业设计协会”,并加入了ICSID(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参加了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工业设计会议。

在国际市场上,台湾产品要打出形象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台湾95%的企业为中小规模,缺乏规模经济的竞争力。

加上加工代制型,附加值低,创名牌很难。

为了让国际上了解台湾正往提升产品的路上走,追求高附加值、高品位的高级产品?也是为了台湾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需要,台湾当局先后推出三个重要计划:1.《五年全面提升工业设计能力计划》2.《五年全面提升产品品质计划》3.《全面提升国际产品形象计划》十六、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业设计香港的设计开始于50年代。

70年代的香港,制造业和经济迅速增长。

香港工业总会于1968年建立了香港工业设计委员会,其日常工作大致可分为促进工作(如举办设计展览和设计竞赛等)、教育工作(如举办各种训练课程及研讨会等)、专业工作、国际活动(参与国际会议交流情报资料等)四个方面。

香港的平面图形设计事业蓬勃发展,具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在其它领域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力争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制造业主也将其注意力从海外转向自己的产品设计制造业,在自主开发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产品设计就不可能获得它应有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