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认知心理过程
知 觉 的 特 性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subjective contour
三、知觉的特征
错觉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
物歪曲的知觉。
错 觉
四、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 (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 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 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 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 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本章提纲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记忆 第三节 思维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感觉的种类: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机体觉 运动觉 平衡觉 知觉的种类:按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分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按知觉的对象分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二)、社会知觉效应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 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 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二)、社会知觉效应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 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 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 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 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 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视觉 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嗅觉 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触觉 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二、感觉的规律
3、差别感觉阈限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 性。它在生活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实践 锻炼而提高。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 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 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
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 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 闭图形。
三、知觉的特征
(二)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 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 部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 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 知觉的选择性。
二、感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 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 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 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 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二、感觉的规律
2、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 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 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二、感觉的规律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
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学派提
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
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
三、知觉的特征
(一)知党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 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 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 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 布。如对下图,很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正方形。
三、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
第二节 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1.含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并且轮廓清晰,似乎突 出在背景之上,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轮廓模糊,对 你不具有意义,也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 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 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 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 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效应
3.
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 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 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 条件聚集在一起,所以,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 人们也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 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 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 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 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 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
三、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 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 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 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 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2.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 称为形状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