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们的日常生活? • 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怎样的错觉现象,对我
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第一节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是 心理过程中的最 重要和最基本的 部分。它是指人 们获得或应用知 识的过程,是情 绪、情感过程和 意志过程的基础。
第一节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
2.特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二)知 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5)知觉的恒常性
(二)知 觉
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 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 象仍保持不变的特性。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5)知觉的恒常性

(二)知 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二、注意 三、记忆 四、思维 五、想象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 觉
sensation 1.定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sensation
• 医院会让人生病吗? • 记忆是否可以抹除?
心理学的概念
•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 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 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 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注意、记忆
思维和想象
感受性
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反比关系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3.特征
(2)感觉后像-黑白视觉后像1
(一)感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3.特征
(2)感觉后像-黑白视觉后像
(一)感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3.特征
(2)感觉后像-黑白视觉后像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认知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
感觉、知觉部分课前思考题
•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 感觉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什么? • 知觉具有怎样的特性,这些特性怎样影响了我
人类所接受的信息有80%是来自于视觉。 适宜的波长为380~780nm的可见光波。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 觉
2.种类 听觉
空气中的声波作用于耳朵-->在耳蜗中转化为流动波--> 基底膜的毛细胞振动-->电脉冲-->上传入听皮层-->产生 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16~20000赫)
错觉——不可能的运动
• 不可能的运动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4.错觉(illusion)
(二)知 觉
这些都是平行线(咖啡墙错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4.错觉(illusion)
(一)感 觉 (二)知 觉
这些都是平行线(左氏错觉)
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
•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 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 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 能力等)。
(一)感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3.特征
(一)感 觉
(2)感觉后像-黑白视觉后像
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3.特征
(2)感觉后像-黑白视觉后像
(一)感觉
视觉后像: "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 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 留一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种类
(一)感 觉
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 用于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 所引起的。
嗅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种类
(一)感 觉
味觉
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 其他味觉都是由它们混合产生的。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种类
(一)感 觉
皮肤觉
触觉
压觉
学生自修形式
• 1、阅读学前思考题 •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PT和辅助学习
材料(视频、文本和网站等),掌握所 学内容 • 3、完成相应内容的小测验(测验成绩纳 入平时成绩)
• 除了教材之外,其他学习材料和小测验 可以从爱客平台上下载和使用
• 手术服的颜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就是绿色 的?
• 什么样的病房颜色有利于慢性心脏病患 者的康复?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明适应和暗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3.特征
(一)感 觉
(3)感觉的适应
酸:1.5~3分钟 甜:1~5分钟 苦:1.5~2.5 咸:20秒~2分钟 樟脑:5~7分钟 汽油:4分钟 花露水:7~12分钟
课程安排
•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自 学和形成性测验相结合进行教学
• 老师讲授内容:
– 感觉、知觉 – 记忆 – 情绪情感 – 人格概述 – 气质、性格
课程安排
• 学生自学内容
– 第一次自主学习内容
• 思维 • 想象和表象 • 注意 • 意志过程
– 第二次自主学习内容
• 需要 • 动机与挫折 • 能力 •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
(二)知 觉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封闭律
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3)知觉的组织性
(二)知 觉
接近律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3)知觉的组织性 相似律
(二)知 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3)知觉的组织性
• 盲人敏锐的听觉和触觉 •聋哑人敏锐的视觉等
感觉研究在医学中的意义
• 感觉器官的损害 • 感觉研究在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 病房颜色 – 灯光 – 音乐治疗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perception 1.定义
(二)知 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 反映。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 觉
2.种类
内脏觉
又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 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 觉
3.特征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一)感 觉
贝可斯通的感觉剥夺实验
实在太无聊的情况下,你宁愿
弄疼自己?
• 实验组:
– 参与者独自待在房间里6-15分钟,房间里什 么都没有,实验全程要求参与者全程必须坐 在椅子上,并且保持清醒。如果实在忍受不 了无聊,可以按下面前的按钮电击自己。
• 对照组:
– 参与组独自待在小房间里,可以选择看看书 、听听音乐、看看照片等不需要与外部沟通 的娱乐活动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二、注意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特征
attention
根据注意时的主动程度分:
1.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 需意志努力
有预定目的,又无 需太多意志努力。
二、注意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特征
第一节 认知过程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二、注意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特征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 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注意的集中性是注意时的心理活动或精 神的紧张程度。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二、注意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特征
注意的基本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监督功能
温觉
痛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种类
(一)感 觉
运动觉
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 动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感受器位于肌肉组织、肌腱、 韧带各关节中。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种类
(一)感 觉
平衡觉
也叫静觉或前庭觉。是由人 体作加速运动或减速的直线运动 或旋转运动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 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 部分。
(二)知 觉
连续律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3)知觉的组织性
(二)知 觉
封闭律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2.特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二)知 觉
在知觉事 物时,不仅依 赖于当前的信 息,还要根据 自己过去的知 识经验来理解 它,给它赋予 一定的意义。
达尔马提亚狗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正后像: 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 如电视、电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