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与思路训练
再看2006年上海卷作文题目《我想握 住你的手》
有同学立意为“我想握住巴金的手”,其 因果分析如下: (1)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它蕴蓄着“自 由”的絮语。 (2)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支撑着“真 话”的一片天空。 (3)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说,生活是 一种“奋斗”。 还有同学立意为“我想握住车王舒马赫的 手”,其因果分析如下:
注意事项
1、总论点是唯一的。它可以表述得相 对宽泛,但一定要能够涵盖全文的内 容。尤其面对一些关系型的作文题目, 切不可花开两朵,出现两个观点。 2、分论点的内容要相互独立,不矛盾、 不重复,合在一起完满地回答问题。 切忌界定不清,翻来覆去,看上去有 两三个分论点,实际上“原地踏步”。
例如《平凡与自豪》这个题目,有的 同学这样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我想与您握手,那是因为您的手一直 我想与您握手, 紧握赛车的方向盘, 紧握赛车的方向盘,二十多年转战世界各 条赛道,抒写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条赛道,抒写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我想与您握手,那是因为, (2)我想与您握手,那是因为,我十分渴 望分享胜利的狂喜与放下奖杯后的冷静反 思。 我渴望长久握住您的手, (3)我渴望长久握住您的手,因为那是一 双拼搏之手、胜利举杯之手, 双拼搏之手、胜利举杯之手,更是一双无 畏无惧、无往不胜的英雄之手。 畏无惧、无往不胜的英雄之手。 在对“为什么”的分析中, 在对“为什么”的分析中,我们一步 步挖掘出了中心论点的深刻含义, 步挖掘出了中心论点的深刻含义,并能层 次分明地阐述出来。这就是常说的“ 次分明地阐述出来。这就是常说的“并列 结构。当然,结构并列,不等于“ 式”结构。当然,结构并列,不等于“原 地踏步” 在范围上、 地踏步”,在范围上、深度上都应逐步拓 展与深入。 展与深入。
结构与思路训练
一、议论构思-----------有总有分 二、议论构思-----------概念分析 三、议论构思-----------因果分析 四、议论构思-----------条件分析 五、议论构思-----------综合论述 六、议论构思-----------拓展宾语 七、议论构思-----------辩证分析 八、运用联想,拓展思路
二、议论构思-----------概念分析 议论构思-----------概念分析 ----------这里说的概念,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 对关键词详加分析,搞清楚它的含义,弄清 其内涵和外延,简单而言,就是针对论题,解 决了一个“是什么 是什么”的问题。 是什么 例如2004年北京卷的《包容》一题,在要求就 阐释了“包容”的含义:有宽容、大度、不计 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 意见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
还有一考生立意为“必须跨过名利诱 惑这道坎”,其因果分析如下:
(1)必须跨过诱惑的坎,我们的心才会淡 定,才能面对名利的诱惑不为所动,坚守 节操。 (2)必须跨过诱惑的坎,我们的心才会淡 定,才能抛下名利诱惑的重负,让心灵飞 翔。 (3)必须跨过诱惑的坎,我们的心才会淡 定,才能心怀天下,为国家和世界作出贡 献。
1、包容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表现出深厚的修养。 2 、包容是一种阔大的气度,提升人格,完善灵 魂。 3 、包容是一种超脱的胸襟,看淡困境不平,带 来心灵的宁静与恬淡。
上述三点:美德、气度、胸襟,在个人修养层面上论述了” 上述三点:美德、气度、胸襟,在个人修养层面上论述了” 包容‘的内涵。 包容‘的内涵。 对于概念,我们可以作出理性的分析, 对于概念,我们可以作出理性的分析,也可以加以感性领 化抽象为形象,也使得行文更加优美。 悟,化抽象为形象,也使得行文更加优美。 理性分析严谨准确,往往很难做到; 理性分析严谨准确,往往很难做到;感性分析形象生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的生活体会、学识积累, 动,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的生活体会、学识积累,随机应 作出生动的阐释, 变,作出生动的阐释,不失为一种说理与文采兼顾的有效 方法
有考生从“为什么要诗意地生活”这一因果 分析的角度去谈,给出下列观点: 也有考生从“怎样诗意地生活”这一条件分 析的角度去谈,给出了下列观点:
为什么: 诗意地生活,让人们体验自由,无拘无 束地遨游于纷繁的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看遍人 生的大起大落,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 诗意地生活,更是勇敢的体现,不为利禄 所羁绊,只为寻得心灵的享受。 怎么样: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 躁的心灵。
一、议论构思------有总有分 议论构思------有总有分 -----在一篇议论文中,总论点 总论点是对题目进行分析后 总论点 所形成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文的统帅。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为了将其阐述清楚,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形成几个分论点,使文章呈现一个“金字塔” 呈现一个“ 形成几个分论点 呈现一个 金字塔” 般的结构。总论点在金字塔的顶端,下一层是 般的结构 起到支撑作用的分论点。读者通读下来,就能 够一目了然地把握全文的框架结构。在这一结 构中,总论点是纲领、中心,它统帅分论点; 总论点是纲领、 总论点是纲领 中心,它统帅分论点; 分论点围绕、支撑或从属于总论点, 分论点围绕、支撑或从属于总论点,是为总论 点服务的。 点服务的
如果说审题立意是抓住了一篇作文的“灵魂” 如果说审题立意是抓住了一篇作文的“灵魂”,那么结 审题立意是抓住了一篇作文的 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 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各个 等级都对此有所要求:从一类卷的“结构严谨” 等级都对此有所要求:从一类卷的“结构严谨”到二类 卷的“结构完整” 再到三类卷的“基本完整” 卷的“结构完整”,再到三类卷的“基本完整”,都对 “结构”有明确的要求,而“不够完整”则是四类卷作 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不够完整” 文的失败之处。 文的失败之处。 再则从阅卷者的角度看 高考作文的评卷时间比较短暂, 从阅卷者的角度看, 再则从阅卷者的角度看,高考作文的评卷时间比较短暂, 往往只有两三分钟。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结构清楚的 往往只有两三分钟。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 文章比较容易把握,能够让阅卷者在短时间内一目了然, 文章比较容易把握,能够让阅卷者在短时间内一目了然, 也就容易受到肯定,脱颖而出。 也就容易受到肯定,脱颖而出。 对一篇议论文而言,哪怕是散文化的议论, 对一篇议论文而言,哪怕是散文化的议论,在确立观点 之后,就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 之后,就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对所立的观点进 行阐述证明,或并列,或递进,或正反对照,总之, 行阐述证明,或并列,或递进,或正反对照,总之,要 有清晰论证说理层次。 有清晰论证说理层次。
1、要成为行业状元,就要刻苦钻研业务, 精益求精。 2、要成为行业状元,就要博采众家之长, 自成一格。 3、要成为行业状元,必须具备创新与开拓 的精神。 例如2007年湖南卷的作文题目: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 诗意地生活”为题, 不少于800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平凡的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值得自豪。 2、平凡的人辛勤耕耘、努力工作,令人自豪。
评价:看似用词不同,实际上含义类似, 很难严格界定。
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一点:“平凡的人脚踏实地,尽 职尽责工作,是建造社会大厦的砖瓦,值得自豪” -----从社会价值角度赞美平凡。 再继续分析“平凡”值得自豪的闪光点:“平凡的普 通大众,他们善良而质朴,知足而常乐,这种真实的人性 在喧嚣的今天格外珍贵,令人自豪。” ------------这是从人性的角度赞美平凡
四、议论构思-----------条件分析 议论构思-----------条件分析 ----------什么是条件分析 所谓条件分析,是将中心论点作为结果,而去 探究产生这一结果所需要的条件。其实是回答 “怎么办”、“如何做”的问题。 例如写《行行出状元》,我们可以先分析 “为什么行行都能出状元”。得到的答案是 “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状元行行 有”。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本行业的状元呢? 运用条件分析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得到的答 案是多方面的:
三、议论构思-----------因果分析 议论构思 因果分析
1、什么是因果分析 、
所谓因果分析,是指明确了中心论点, 把它当作结果,然后问一问“为什 么”,分析其原因,探究这样做的好 处有哪些,反之,害处有哪些,得出 两三点结论,就是我们的分论点。
2、练一练 、
2007年上海卷作文题目《必须跨过这 道坎》 有一考生中心立意为“必须跨过信息 时代人文缺失这道坎”。根据因果分 析法,我们就探究为什么要跨过这道 坎,否则其危害是什么,分论点如下: (1)信息时代,人文似乎让位于功利。 (2)信息时代,人文似乎让位于低俗。 因为社会上充斥着“功利”、“低俗” 的氛围,形成巨大的“坎”,阻碍了 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