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结构特点:对照式
• 此种结构在形式上采用一正一反、一阴一阳、 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善与恶 或其他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表议论,抒感情, 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 在形式上也花变化多端。有两相对比,然后 又古今对比;有从上一节与下一节交叉对比;有 先对比然后找出共性,说明两者相辅相成,形成 互补,不可或缺。最后引发启示之类的议论。
例文:勿以好恶论断之
• 开头:设问开头,引人深思。 • 比喻性阐述,加上排比形式显得形 象生动。 • 1)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 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 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 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 导航的一座灯塔……(考生作文《诚信是 什么》)
• 2)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 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级 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 的暴风雨。 (考生作文《摆脱束缚》) • 3) 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 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 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 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 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 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发 出独特的风采。 (考生作文《是金子,总 会闪光》)
解说性阐述
•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 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 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 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 怀…… (考生作文《谈意气》)
用发散性思维(联想与想象)展开 思路
• 相关联想:<<忆江南>> 江南的服饰、建筑、风景、 饮食; • 相反联想:《学会历史的旁观》 项羽与刘邦、隋 炀帝与李世民; • 纵向联想: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哦,乃赋离骚 • 横向联想:《让心情打一个盹》 休闲生活喝茶、 听鸟、沐浴阳关等 • 交叉联想:《听从心之召唤》 商纣王不纳良言, 刘阿斗没有主见。
• 论点: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 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 分论点1: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 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 了! • 论据:公子小白与管仲 • 刘邦与韩信 • 房玄龄与李世民
• 分论点2: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 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 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 论据:楚王与屈原 • 李存勖与伶人 • 诸葛亮与马谡 • 结论: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 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
思路分析 开头几句,就体现出考生的文学功底,语言隽永而富有 诗意,一下子把读者引向广阔的时空,让人产生翩翩联想。 三个部分的开头一二句,也用形象的表述,都起到了很 好的衔接过渡作用。第一部分,先用陌生化的方法,叙述事 实,段未才点出人物姓名。第二部分的方法相同,但用了抒 情和议论的句式。第一部分的第二段,点出了“忘记”带来 的好处;第二部分的第二段,阐述了被人“铭记”的原因, 并点出人物。 第一部分谈“忘记”,第二部分谈“铭记”,忘记有忘 记的好处,铭记有铭记的原因,两相对比,各有侧重。第三 部分回到现实,面对现实的种种弊端,与古代圣贤形成鲜明 对比,表达我们的惭愧和痛心。 最后警示人们,要崛起于世界,要使社会和谐,应该明 白哪些该忘记,哪些该铭记,并且从我做起。
2号佳作
刻进沧桑深处的感悟
2005年全国卷3
捧一曲流觞月,流一脉思古情。当那轮清冷的月亮 挂在有风的夜晚的时候,我便会驾一叶扁舟,顺着历史 的源觞,划向遥远的地方。 一 穿过层层雾绕,透过似纱的缥缈,我的眼前出现的 那幕幕画面,让我为之驻足:那个对手的臣子拿手将亡 命的箭头射向了他,他却不计前嫌,重用了那人,任其 为相。疑惑,我真的疑惑,还未等我努力剥开那厚厚的 沧桑去探索结果,一个声音已经传来,他是齐桓公—— 小白,那人便是管仲。 我记得了,正是齐桓公重用了管仲,才最终使齐国 成为“鱼盐便利,兵强国盛”的春秋五霸之首,我终于 明白了,有些东西需要忘记。
例文4:角色转化之间
• 论点:时代正一步步完成着她的更迭,那一纸 卷轴,让我们不停地转换自身的角色。 • 分论点1:角色的转换,是一种文化的主流 。 • 分论点2:角色的转换,亦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 • 分论点3:角色的转换,更是一种文明的承接。 • 结论:星云移动间,江河奔流间,角色转换间, 我们悟了,懂了,亦成长了。
2号佳作
《刻进沧桑深处的感悟》
结构特点:对照式
1、用形象而隽永的语句,将自己的思路引入记忆。 2、第一部分:列举需要忘记的事例——齐桓公不计前嫌, 重用用箭射过自己的管仲,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第二部分:列举需要铭记的事例——包拯捍卫正义, 维护公平,永远成为百姓心中的青天。 4、第三部分:回到现实。古今对比,感到痛心。最后 一节,表达感想,警示读者。
注意:
• 1、要有分论点的意识。 • 2、分割分论点时,关键词不能丢,不能换。 • 3、注意个分论点之间的排列顺序。(或并 列或递进或对比等) • 4、分论点的句式课相对整齐一些,甚至可 以自成一段,以此造就文章形式的整饬之 美。
2003广东卷高考语文作文题
• 宋国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倒了, 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邻 居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商家的东西被偷不少。 富商称赞儿子聪明,反而怀疑东西是邻居偷的。 • 这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直至今日仍有类似 的故事,或与之情况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认 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人的感情的亲疏与认 识事物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 请以《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 要求:内容符合话题范围立意自定、体裁不 限、800字以上。
三 终于沧桑流缓,我看到了热闹的街市,看到了灯 红酒绿的城市。我回到了现在,回到了21世纪的现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可是那些缺乏诚信,欺 诈和纸醉金迷的情况让我不得不靠岸:我们的社会该 怎样?难道是忘记进取,忘记奉献,铭记享受,铭记 落后?我不得不为之汗颜。从那古老文明之中游来, 再观察今天的社会弊端,我怎能不为之痛心。 看到今天的人们是应该明白:什么是该忘记的。 什么是该铭记的。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要想 崛起于世界,那就只有从每个人做起,做到该忘记的 忘得干干净净;该铭记的铭记于心。只有这样我们的 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望望那轮清冷的月亮,她在教你忘记或是铭记。 想想吧,你我他……
二 顺着古老沧桑的源流,我一路直下。厚重的黄土 和奔腾不息的黄河让我明白——那是开封。捧一流荒 沙,荒沙告诉我,他很伟大;扯一段尘埃,尘埃告诉 我,他很伟大。他的脸是正义的黑色,他的额头是公 正的月牙儿,他的铡刀下面永远是有罪之头;他的府 衙上清晰的永远是青天,我不得不追问:他为什么能 成为青天?他为什么能成为正义的化身?最终是流淌 进中华命脉的黄河告诉我: 因为他始终铭记的是捍卫正义,维护公平。因为 他铭记这一点,所以百姓也铭记了他的名字,他就是 包拯文正公,青天大老爷。 我为之震撼,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必须铭记。
例文2:情与理
• • • • • • • • 开头 :题记形式 比喻性阐述 论点: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论证:小标题形式 一、渴望真情:例证(屈原与李白) 二、超越感情:相伴相生,互为两极
注意:
例文3:角色转化之间
• 论点:角色转换之间,一扇风光无限的美丽之窗 被开启,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另一个美丽新世界。 • 论证:古例(孔子、韩愈) 与今例(阐述加现象 例举) • 分论点1与分论点2:角色转换之间,不仅是对原 有文化的创新,更是对文化剔除糟粕,实现文化 的发展 。 • 分论点3:角色转化,受施者成为施教者,并不是 角色颠覆,更不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批评和 全盘否定 。 • 结论: 角色转换之间,教学相长;文化反哺,让 文化之流如奔流不息的大河永驻活力,让我们做 文化反哺之人,为传统注入时代精神,为文化开 辟另一片莲花盛开的美丽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