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2)一、纳兰性德与李煜的生平(一)纳兰性德生平 (2)(二)李煜生平 (3)二、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性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的风格和类别 (3)(二)家庭背景对词创作前期的影响 (3)(三) 遭遇变故的人生经历对词创作后期的影响 (4)三、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中的差异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差异 (5)(二)两者的功名利禄观对词创作的影响 (5)(三)两者的师承涉猎对词创作的影响 (6)四、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一)纳兰性德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三)两者词创作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8)结论 (9)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两人所处时代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且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词创作风格;相似性;差异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引言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两人所处时代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且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国内外的研究上,自纳兰的时代就有词人评誉纳兰和李煜的创作风格相似,清末文豪梁启超言简意赅的指出:“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纳兰性德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近现代专家学者对纳兰性德的和李煜两者的词的相似性研究有所加强,但文革期间纳兰词却被诬为“大毒草”设为禁区,随着政治影响文艺时代的结束,文革结束后两人的词都毫无例外理所当然的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
我之所以选这个选题,第一是因为从小就喜爱这两个词作家,在耳濡目染他们动人的词作中长大,第二是因为结合他们之间的共性,认为这种词创作的相似性值得去研究也有很大研究的趣味和原动力。
尽管关于这个选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已有涉猎,然而数量鲜少并且深度不够,呈现“浅尝辄止”的现象。
因此我个人认为选取此二人的词创作风格进行研究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一、纳兰性德与李煜的生平(一)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1655-1685):清初著名词人。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
好读书。
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二)李煜生平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二、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性及成因两人所处时代虽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但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而两人的词创作在风格上更是体现了惊人的相似性。
(一)两者词创作的风格和类别我国古代的词创作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类别,在给两者的词进行分类上,都不约而同的具有婉约不胜的特点。
试以两人词为例。
蝶恋花——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家庭背景对两者词创作前期的影响由于在生平背景方面,两者一出生为帝王贵胄之家,另外一个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宰相家庭,因此李煜前期的词风多以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为主,而纳兰容若的词也多是写玫瑰色和灰色的爱情题材为主,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遗风。
试以两者词为例。
木兰词——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菩萨蛮——李煜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三)遭遇变故的人生经历对两者词创作后期的影响在两者的人生遭遇上,李煜身为亡国之君,在南唐亡国后写下了很多感怀故国的凄婉悲剧篇章;而纳兰虽身为贵公子,早早就科场得意,其“愁似湘江日夜潮”的悲剧情结,来源之一也是因为整个时代及满族民族的、历史悲剧气氛,很多词充满了“惴惴有临履之忧”担忧,这也正是学界所研究的“末世悲凉”说。
两者的词都有悲情悲凉悲壮的共性。
试以两人词为例。
南歌子古戍——纳兰性德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三、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中的差异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差异两人在词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固然都有真切自然、哀感顽艳以及凄婉悲壮的婉约共性。
然而确切地说李煜属于南唐派词人,而纳兰于婉约的词风之外,还包含了豪放的特点。
两者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世道的艰辛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前期,他的词多半是描写宫廷宴乐、歌舞升平的景象,与此对应的,纳兰词早期作品中却隐隐透露出建功立业的抱负。
因此虽然纳兰的凄婉近乎李煜,然而他并不自缚于南唐一家,特具的那种豪放苍茫绝非后主所能概括。
试以两者词为例。
金缕曲——纳兰性德未得长无谓。
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
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
如斯者、古龙能几。
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
暂觅个,柔乡避。
东君轻薄知何意。
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
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
便决计、疏狂休悔。
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
天下事,公等在。
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二)、两者的功名利禄观对词创作的影响纳兰词和李煜的词相比较,一个是对昔日荣华富贵的缅怀和感伤,而纳兰则充满了对荣华富贵以及仕宦生涯的厌恶,从本质上明显有别。
试以两者词为例。
金缕曲——纳兰性德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两者的师承涉猎对词创作的影响两者的艺术源泉,李煜是受益于父王李璟耳濡目染以及即位前为躲大哥弘冀猜测埋首经籍获益较多,南唐图书在亡国后为宋主赵匡胤所得竟有书两万余卷,为宋原有图书的两倍,可见李煜藏书之富、读书之勤。
徐铉奉太宗之命给李煜写的墓志铭中载有:“惟王天骨秀颖,神气精粹,言动有则,举止可观,精究六经,旁综百氏。
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
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
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颂宣尼。
载笑载言,不忘经义。
洞晓音律,精别雅郑。
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
为文论之,以续乐记。
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
至于孤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
”但其所作之词多为充当宫廷乐曲之用;而纳兰承德则是多方涉猎受益于家中所藏典籍以及与当时汉族士大夫诗词唱和的学习过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纳兰性德在词创作中最为推崇后主李煜,此外在实践中向冯延己、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甚至向苏东坡和辛弃疾等前世大家学习涉猎的经验和心得也不少。
这里试举李煜父李璟以及纳兰性德挚友朱彝尊词各一首为例,以供探明对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影响。
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鸳鸯湖棹歌——朱彝尊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四、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一)纳兰性德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纳兰性德以词闻,其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