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巴东三中赵金英
一、教学内容
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
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而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身边具体事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轻松把握教材的理论。
三、设计思路
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争做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重视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讨中破解教材的重难点,体现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快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展观点和创新意识,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分析情景中的哲学道理并加以总结。
真正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入新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黑板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主学习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向、由到的发展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到、由到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整个也是不断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合作探究
探究一:发展的普遍性
教师: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部分?
生答: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教师:接下来我们需要分别论证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探究一(1)播放视频《进化》。
问: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自然界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这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
探究一(2)幻灯片展示恩施三中和恩施城区的新旧面貌、20世纪中国的历史。
问:这三组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答:反映恩施三中在发展,恩施城区在不断发展,整个中国也在不断发展。
教师:小到我们的学校、城市,大到我们的国家,他们都日新夜异,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这些都说明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
探究一(3)PPT展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小典故。
问:该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答:人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总结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
探究二:发展的实质
PPT展示: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节能灯代替白炽灯泡
D、候鸟迁徙
E、坏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G、袁世凯复辟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些变化哪些属于发展?理由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讨论。
学生展评讨论结果。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专家点评)。
教师总结: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课堂总结
自然界是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巩固练习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C、发展观点
D、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 )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4.下列观点体现事物是变化发展观点的()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眉毛胡子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