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阅读试题大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外国小说阅读试题汇编一、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上帝创造母亲时托马斯·沃特曼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
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6双手……这怎么可能…‘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是的,可她需要。
”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
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
你看,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9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她会思考吗”“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
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
“这不是渗漏,”主说。
“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
“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12.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3分)13.母亲的三双眼睛分别代表了母亲对待孩子应具有的哪三种品质(3分)14.上帝为什么说“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3分)15.小说最后写到“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
你是怎样理解“主”的“忧郁”的它对表达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阐述。
(6分)16.请就本文的写法特点,选一点进行分析。
(5分)【答案】12.强调人们对母亲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要求,或母亲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
(3分。
意思符合即可)13.①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关心身边的一切;③善解人意,宽容他人。
(3分,每点1分)14.因为母亲和上帝一样几乎无所不能,仁慈善良并不知疲倦地工作者。
(3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15.忧郁:表现了上帝对母亲担负繁重责任的深切同情;作用:通过写上帝对母亲的同情,突出了母亲责任的重大和母亲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从更深的层面上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敬仰。
(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6.虚构情节: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对话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丰满。
(5分,写出写作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要求言之有理,分析透彻,有欠缺酌扣)二、浙江省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打不碎的鸡蛋(意)马莱巴一只帕多瓦种的母鸡,在靠近帕尔玛城的一所农庄里出生长大,它有个毛病:生出的鸡蛋的蛋壳很容易碎。
原因在于其它的母鸡都吃小石块和石灰微粒,所以:它们生下的鸡蛋壳都结实;而它只吃小麦、高粱和玉米粒,或者吃小虫子,它吃的虫子有玫瑰色的、黑色的和其它各种颜色的,它从来不吃小石子和石灰微粒,因为它消化不了。
要是偶然吃下去一颗石子,那石子就整天呆在它的胃里了,而且使它整夜合不上眼,所以,它生的鸡蛋壳很容易破碎。
一天,帕多瓦母鸡听到一位卖鸡蛋的商人对农庄的女主人抱怨说,有一只母鸡生的蛋太容易破了,每次运输途中都得碎。
母鸡听了十分担心,因为它知道,一旦女主人发现了那些蛋壳易破碎的鸡蛋都是它生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把它宰了。
农庄附近有一家大理石匠铺。
一天,母鸡试着去尝大理石粉末。
石粉既不好吃也不难吃,但跟小石子和石灰微粒一样难消化。
第二天,它生下的鸡蛋蛋壳呈大理石的颜色,外表十分好看,但还是很容易破碎。
另有一天母鸡从石匠铺面前走过时,看到有一桶罐子打开着,上面写有“硬化剂”的字样。
“但愿这东西从来没有毒。
”可怜的母鸡自言自语道。
母鸡在那白色的糊状物上啄了两三下,原来那是石匠用来粘大理石的粘胶。
它随后跑回到鸡舍去,因为要是吃了那东西要死的话,它情愿死在自己的窝里也不能死在马路上。
它久久地睁着眼睛等着肚子作疼,最后它睡着了,它一夜睡到大天亮,黎明时它生了蛋。
它不像往常那样啼叫以通知女主人来取蛋,它拿了鸡蛋到一片树丛后面去。
母鸡先用嘴啄,然后拿一块石子敲:这一回,它生的蛋可真硬,于是,它就把鸡蛋放回鸡舍去。
帕多瓦母鸡生下的蛋在运输途中没有破碎,它被放在市场的货摊上,让一位工人的妻子煎鸡蛋吃。
女人回到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碗边,她拿起帕多瓦母鸡生的这个鸡蛋在碗边一敲,但鸡蛋没有打碎,碗却打碎了。
“咦,真怪!”女人自言自语,她拿起鸡蛋,在大理石做的桌子角上敲。
大理石被敲掉了一角。
她拿来了锤子,试着用锤子敲鸡蛋,还是敲不碎。
于是她把那只蛋放在一边,因为她不好意思对丈夫和儿子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
丈夫与儿子吃了用三只鸡蛋煎的蛋,而不是四只。
妻子说人家卖给她一只不新鲜的鸡蛋,也许已经坏了,所以她故意没煎进去。
第二天,她那个大学生儿子把几只烂西红柿和那只鸡蛋放进包里,因为那天有部长来参观。
那个部长诡计多端,他想与大学生们见面,让他们鼓掌欢迎。
大学生们商议好给予他应有的欢迎。
当那位部长一出现在学校门口时,烂西红柿和臭鸡蛋朝他的前额扔过去。
只听见“啪”,像是打过去一块石头似的,部长应声倒地。
大家把他抬出去,用冰水袋敷在他的额头上,因为部长的前额正中长出一个大鼓包。
尽管用冰水敷,他那个肿包越来越大,活像犀牛的角。
打从那天以后,部长再也不接见大学生了,也不再去参观什么开幕式了,因为不管怎么冷敷和治疗,部长额头上的那块包怎么也消不下去了。
12.小说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
(1分)13.第二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14.本文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任选两点..作赏析。
(6分)15.从文章看,你认为作者对这只帕多瓦种的母鸡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小说阐明理由。
(5分)16.小说中,这只不碎的鸡蛋给“工人的妻子”与“部长”惹了麻烦,请从小说主题表达的角度简析这两个情节。
(5分)【答案】12.虚构13.引出下文,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展开,后来母鸡尝大理石粉、硬化剂都是由商人的埋怨的话引起的。
14.(1)虚构荒诞的情节。
(2)小说以“不碎的鸡蛋”为线索,情节曲折生动,一波三折。
(4)运用延迟或摇摆(如:女人敲鸡蛋部分内容)。
(3)细节描写(母鸡尝硬化剂部分内容;女人敲鸡蛋部分内容)(答出以上任一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说明,语言流畅的,给3分;答出以上任两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说明,语言流畅,即可得满分6分)15.一种理解:批评否定的态度。
理由:“它有个毛病”“而它只吃”“它从来不吃”等这些语句都暗含贬义;通过它与其他母鸡的比较,突出强调它只吃精粮、娇生惯养、不肯吃苦,所以它只能下易碎的鸡蛋。
(答出“批评否定”给1分)另一种理解:肯定欣赏的态度。
母鸡在听了商人的抱怨的话后,感到自己的生存充满了危机,为此它硬着头皮去尝大理石粉、硬化剂,最终它下了一个打不碎的鸡蛋。
作者笔下的这只母鸡具有一些可贵的品质:它有自知之明,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它能努力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应变。
(答出“肯定欣赏”给1分)16.这两个情节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且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更加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分)女人觉得不好意思对家人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于是她向家人撒了谎;那个部长想让大学生们鼓掌欢迎他,可结果被那只鸡蛋击中了前额。
由这两个情节,小说的讽刺意味得到了彰显,小说意在讽刺人性中的好面子、爱虚荣这种丑陋的人性。
(3分)三、浙江省嘉兴一中2009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看护父亲的孩子[意]亚米契斯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着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
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
孩子叫着:“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
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
“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
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
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
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
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
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