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力学总复习与习题课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力学总复习与习题课
材料力学总复习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 基本概念: •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特点:杆件所受外力或 其合力作用线沿杆的轴线,杆件的主要变 形为轴向伸长或缩短。 • 拉压杆的内力——轴力(轴力是横截面位 置x的函数) • 截面法:利用假想平面将杆截成两端,对 每一段进行分析,求解杆的轴力(内力) • 截面法求轴力绘制轴力图
• 应力集中现象:由于截面急剧变化所引 起的局部应力聚增的现象 • 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强度条件 • 极限应力:材料丧失正常工作的能力时 的应力。 [σ]= σu /n • n-安全系数, [σ]-许用应力 • σ<= [σ]-强度条件 • 计算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 1、强度校核;2、设计截面尺寸;3、确 定许可载荷
y Z y1 τmax h
第五章 弯曲变形
• 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 轴线(x轴)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y;横 截面的角位移称为转角θ 。 • 挠曲线方程:y=y(x);y“=M (x) /EI; EI称为抗 弯刚度 • 利用积分法求挠曲线: • θ =y´= ∫ M (x) /EI+C1; • y= ∫ ∫ M (x) /EI+C1x+C2 • 利用边界条件确定常系数C1 、C2
• • • • • • • • • •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计算公式: 距离圆心任意距离ρ处的切应力: τ ρ= T ρ/I ρ =MT ρ/I p ,I p极惯性矩 在距离圆心同位置处切应力大小相等, 方向与半径垂直。当ρ=R处切应力最大: τmax= T R/I p = T /W ρ W ρ = I p /R 。 W ρ为抗扭截面模量 实心圆轴I p = πD4 /32; W ρ = πD3 /16 空心圆轴I p = πD4 /32(1-α4) W ρ = πD3 /16(1-α4) 薄壁圆轴: I p =2 πR30t; W p =2 πR20t
• 拉压杆的变形:∆l=l1-l; l1为变形厚的长 度, l为变形前的长度 •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成为线 应变。用ε表示。 ε= ∆l/l,适用于均匀变 形受拉变形为正,受压变形为负。 ε= d (∆l)/dx适用于线性或非线性变形。 • 轴向变形量的计算公式∆l=FNl/EA就称为 胡克定律。E为杨式模量, EA称为抗拉 刚度 • 对于非等直杆∆l=∫FNdx/EA=∑ FNili/EiAi • 胡克定律普遍形式σ=E ε 。 • 泊松效应:µ=| ε ‘/ε |
外伸梁 规律:梁上任一截面的剪力,等于 该截面左(右)侧梁段全部横向力 • 梁内力的求法:首先确定约束反力,利 的代数和,符号为:凡向上(下)的 外力为正,反之为负; 用截面法建立剪力和弯矩方程,求解每 梁上任一截面的弯矩,等于该截面 个截面位置处的剪力和弯矩 左(右)侧梁段全部外力对截面型 心之力矩代数和,符号为:凡顺 • 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C
6、待定常系数确定后,将其代入到挠曲线方程,求指定点的挠度和转 、待定常系数确定后,将其代入到挠曲线方程, 角
•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也可以求支反力、 内力,应力和变形。 • 成立的条件:小变形和材料服从胡克定 律。 • 基本步骤: • 1、复杂载荷的分解 q
q/2 q/2
+ +
2、外伸梁的分解 、
• 应力的概念:应力是分布内力在一点的 集度。应力是矢量:a、截面不同位置应 力不同;b、同一点不同方位应力不同。 单位(Mpa)or(N/m2) • 计算公式:σ=P/A。P是轴向载荷;A是 横截面面积。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 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 σα= σcos2α;正应力 τα= σsin2α/2;切应 力
• (2)当梁上一段q=const时,Fs为x的一次函 数,剪力图为斜直线。相应的弯矩图为x 的二次函数,弯矩图为抛物线: • a. q>0,剪力图为上升斜直线,弯矩图为 凹口向上的曲线(凹弧),Fs>0,弯矩 图为上升凹弧 ;Fs<0,弯矩图为下降 凹弧 。 • b. q<0,剪力图为下降斜直线,弯矩图为 凹口向下的曲线(凸弧) ,Fs>0,弯 矩图为上升凸弧 ;Fs<0,弯矩图为下 降凸弧 。
• 求解步骤:首先求支反力,然后在 “控 制点”处分段,接着建立每段的弯矩方 程,最后积分求解挠曲线方程,根据边 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确定待定常系数。
• 用积分法求解指定点的θD、 θC和yC q A l/2 D l/2 l/2
ql/2
B 解:1、求支反力 A=0; RB=5ql/4;2、分两段,AB、BC段 、求支反力R 、分两段, 、 段 3、建立弯矩方程:AB:0<=x1<=l;M(x1)=-qx12/2; 、建立弯矩方程: ; BC: l<=x2<=3l/2;M(x2)=-ql*(x2-l/2)+5ql/4*(x2-l) 4、积分求挠曲线 : AB:y(x1)=-qx14 /24+C1x1+C2 ; 、 BC: y(x2)=-ql(x2-l/2)3 /6+5ql(x2-l)3 /24+D1x2+D2 5、边界条件求待定常系数C1 、C2 、D1、 D2 、边界条件求待定常系数 、 在y=0|x1=0; y=0|x1=l ; θ1= θ 2|x1=l ; y=0|x2=l
画轴力图 2p
习题讲解
求各段应力及总变形
p p
3A 1.5KN 2m
2A
A 5KN
1m
1.5m
第三章扭转
• 扭力矩的概念:直杆在受到垂直与杆轴 线平面内的力偶作用时,杆发生扭转变 形,将外力偶矩称为扭力矩。 • 相对扭转角概念:任意两横截面相对转 过的角度。 • 扭矩:在扭力矩作用下任意横截面上的 内力偶矩称为扭矩
习题
主要是计算扭矩,绘制扭矩图, 进行强度校核和刚度校核
M1=1.5KN.m M3=9KN.m M2=3KN.m M4=4.5KN.m
L1=0.8m
L2=1.0m
L3=1.2m
D=105mm [τ]=80MPa [θ]=0.3o/m G=80GPa 1、校核圆轴的刚度和强度 2、轮1和轮4之间的扭转角
a
P a P
Pa +
3、阶梯梁的分解 、
• 基本步骤: • (1)将梁在其支撑点、集中力与集中力 偶作用点、分布载荷的起点与终点处分 段。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控制点” • (2)用截面法求出这些控制点处的剪力 值和弯矩值。在集中力、力偶作用点处 要考虑左右相邻截面处内力值的突变 • (3)确定两相邻控制点之间剪力图和弯 矩图的大致形状,并据此连接二相邻控 制点处剪力值或弯矩值,从而画出梁的 剪力图和弯矩图。
Fs
P/3
-Pa/3
M -2P/3
Pa/3
2Pa/3
• 利用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 关系绘制剪力、弯矩图 • dM/dx=Fs(x);dQ/dx=q(x); d2M/dx2=q(x) • 由微分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1)当梁上一段q=0时,Fs为常数,剪力图 为水平直线,响应的弯矩M为x的一次函 数,弯矩图为斜直线。Fs>0时,弯矩图 为上升斜直线,Fs<0时,弯矩图为下降 斜直线
(逆)时针外力为正,反之为负;
基于求内力的“设正法”得 平面弯曲梁的分类:简支梁、悬臂梁、 到:
左上右下,剪力为正
Fs>0
Fs<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顺右逆,弯矩为正
M>0
M<0
• 根据剪力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和弯矩 图: a P a a
A C D Pa B
解:首先求支反力,然后进行分段,利用截面法建立每段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最后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第一步,求支反力:RA=P/3,RB=2P/3;第二不,分段, 分成AC段、CD段和DB段;第三步由截面法求剪力和弯矩方程AC:0=<x<=a ; Fs(x)=1/3P;M(x)=Px/3;CD: a=<x<=2a; Fs(x)=-2/3P;M(x)=Px/3-P(x-a)=P(a-2x/3);DB: 2a=<x<=3a; Fs(x)=-/3P;M(x)=2P/3(3a-x);第四步: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max
h
M σmax b
矩形截面的惯性矩: 矩形截面的惯性矩:Iz= bh3/12;Wz=bh2/6 圆形截面:Iz=Ip2;Wz=Wp
• 弯曲切应力: • 对于矩形截面:距离中性轴坐标为y处的 切应力计算公式τ=FsS z*/Izb; 式中Fs为截 面的剪力, S z* 为距离中性轴y处以外的 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Iz为截面对Z轴的 惯性矩,b为宽度。 •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分布:
•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 应该能够画出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应力— 应变图,或σ— ε 图,指出(1)弹性阶 段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e;(2)屈服 阶段塑性极限σs;(3)强化阶段,强度 极限σb ; (4)颈缩阶段 • 材料的塑性:材料能够经受较大的塑性 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表征材料塑性能 力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表示
P=3KN
m1=2KN.m
q=1KN/m C B 2m 2m D
m2=6KN.m
图示外伸梁,
E 2m A 2m
作出剪力图
第一步:求支反力RA=5KN;RB=4KN
和弯矩图 第二步:分段,EA,AC,CB,BD四段
第三步:利用截面法求控制点处的内力,E点:FsE=-3KN,ME =0, A点: FsA+=-3KN; FsA-=2KN; MA =-6KN.m; FsC-=-0KN; MC+ =-4KN.m, MC- =-6KN.m FsB-=-2KN; FsB+=2KN ;MB =-8KN.m; FsD=0KN;MD =-2KN.m, 第四步:根据q,Fs,M之间的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