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曲阜一中艺术部刘倩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
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
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鼓舞》
(2)非洲歌唱
(3)非洲歌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播放影片《我是谁》的视频片段。
( 2)提问刚才听到的是哪个大洲的音乐(非洲)
(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二、授新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
(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
(二)欣赏《我是谁》中的另一个片段
请学生说出对非洲歌舞音乐的最初步的印象,并说出为片中舞蹈伴奏的主要乐器。
由此引出鼓是非洲人最喜欢的乐器。
并介绍鼓在非洲的地位及作用:
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
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非洲有几十种基本鼓形和数百种鼓的变形,大如水缸到小如茶杯,鼓的形状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还有各种飞禽走兽,甚至还有人形的鼓。
持鼓的方法有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持在肩上。
击鼓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演奏带有很强的即兴性。
(介绍非洲鼓的时候大屏幕展示各种鼓的图片。
)
(三)欣赏《鼓舞》(片段)
1、欣赏鼓舞部分,音乐中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节奏。
2、练习模打节奏。
(此练习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学生很容易把握,并通过实践可以明显感
受、体会到非洲节奏的特点:高度发展,复杂多变,多层次多线条。
)
3、提示学生在这个作品中除了听到鼓声和有特点的非洲节奏外还有什么声音?(由此导入到
非洲歌唱这一环节。
)
(三)欣赏一段非洲劳动号子音乐视频
1、学唱歌曲里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作品,留意演唱形式及音乐旋律的特点
3、总结演唱形式为呼应歌,旋律特点:旋律多重复、音域窄,乐句短小。
(此作品旋律简单易上口,在此环节可以和学生进行呼应歌的拓展练习)
(四)欣赏非洲舞蹈
1、播放两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留意其舞蹈特点:随意摇摆,躯干中部动作
2、学习简单动作:跺脚击掌扭腰(注意节奏感)
3、了解非洲舞蹈分为传统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两大类。
(五)师生随音乐试跳非洲舞蹈
要求舞蹈里有呼应歌和高度发展的节奏。
(六)了解非洲音乐的综合性:
由服饰、脸谱、面具、动作喻意等引出非洲歌舞音乐是艺术性、社会性、政治性、宗教性和娱乐性的统一。
三、巩固小结:
1、请学生谈谈对非洲音乐的印象。
2、汇总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四、提高拓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另外两件非洲乐器,请学生课下查阅并认识它们。
2、探究非洲歌舞音乐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教学反思:
非洲音乐别说学生,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比较陌生,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了解、体验进而喜欢非洲音乐呢?我觉得教学内容的选定很重要。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努力开发和使用各种课程资源。
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和整合。
本节课《非洲歌舞音乐》,书上提供的是《非洲赞歌》(歌唱和马林巴演奏)、《鼓舞》、《门库尔雅》(马林巴二重奏)、《男孩之舞》(舞蹈鼓乐)这四个曲目,而且都是音乐,没有动态的图象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初次接触非洲音乐的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够直观和生动。
因此,我保留了重点曲目《鼓舞》,并新添了多段影片《我是谁》中非洲人的歌舞片段和非洲人歌唱视频欣赏。
这样的组合,让学生们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刺激下全面地了解了非洲音乐,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标,遵循艺术的愉悦性原则,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文化程度出发,设计了导入激趣、体验导趣、实践渗趣等环节,并运用多媒体和学生充分参与两大手段来完成,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交流、模仿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增强能力。
本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了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