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卷科目语文设计者:张文娜高三年级班学生姓名
意象意境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
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琅琊溪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答案: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月陂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4分)
(3)这首诗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坐》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②蛩,蟋蟀。
【《夜坐》文天祥阅读答案鉴赏】《夜坐》文天祥阅读答案鉴赏。
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