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分析报告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分析报告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分析报告
1 前言
复方阿司匹林 (APC)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其有效成分为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

乙酰水杨酸易水解,在生产及贮藏期间容易水解成水杨酸。

采用HPLC 将上述各组分分离时,HPLC 中流动相的组成和pH 对组分的滞留和分离影响大,因此需要找出合理的分析方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非那西汀、咖啡因和水杨酸的含量。

我们对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如何测定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讨论的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复方阿司匹林
①了解复方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结构。

②参考与复方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

(2)分析过程
①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原理并讨论出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类型中最适合对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类型。

②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确定。

③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④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范围。

2 复方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结构
2.1有效成分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

2.2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分子式
乙酰水杨酸:C 9H 8O 4 非那西汀:C 10H 13NO 2 咖啡因:C 8H 10N 4O 2
3 复方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文献资料综述
3.1 几种测定方法介绍
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酸碱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例如中国药典[1]中采用容量分析法、赵怀清等[2]用胶束薄层色谱法、罗国安等[3]用PLS-紫外光光度法、左文坚等[4]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法等进行了测试研究。

但我们使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简单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

其流动相为液体。

在经典的液体柱色谱法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法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

它可用来进行液固吸附、液液分配、离子交换和空间排阻色谱分析,应用非常广泛。

3.2.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5]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

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塔板数可达5000/米。

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

同时消耗样品少。

3.2.2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3.2.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际应用[5]
(1)有机溶剂中的物质的分离与分析:采用正相色谱法。

(2)水溶液中的物质如生化物质的分离与分析:采用反相色谱法。

(3)离子型体的分离与分析: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对色谱法。

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常见阴阳离子的分析。

(4)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析与分离:采用空间排阻色谱法,此法的固定相为多孔凝胶。

(5)手性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分离:采用手性固定相。

3.2.4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测定方法[5]
对多组分镇痛药的分析多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固定相:强阴离子交换剂(SAX)
流动相:甲醇—水—乙酸—磷酸
检测器:紫外光度检测器
3.3文献综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各种有效成分及游离水杨酸作者:周考文,刘玉红,纪晓琳,张斌,期刊生命科学仪器LIFE SCIENCE INSTRUMENTS 2005年第06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咖啡因与非那西丁的含量作者:苏仁俊,刘玲,谭忠军,期刊-核心期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2007年第07期
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分析法其原理也不同
4.1 液-液分配色谱法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从理论上说,流动相与固定相互不相容,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试样溶于流动相后,在色谱柱内经过分界面进入固定液中,由于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存在差异,因而溶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

4.2 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洗发剂。

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对吸附剂活性表面的竞争吸附。

如果溶剂分子吸附性更强,则被吸附的溶质分子将相应地减少。

分配系数越大的组分,吸附剂对他的吸附力强,保留值就大。

4.3 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

4.4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解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根据这些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他们分离。

4.5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

该试样组分再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同。

5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确定及操作
5.1 分析条件
流动相是甲醇—水—乙酸—磷酸,
体积比:46:52:1.5:0.5
紫外检测波长为279nm;
柱温35℃;
洗脱速度为0.8 mL·min-1
5.2 操作步骤
5.2.1 对照品标准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水杨酸、阿司匹林、咖啡因和非那西汀对照品适量,分别用二氯甲烷-乙腈溶解制成浓度为
1.00mg·mL-1的单一对照品标准溶液
5.2.2 混合对照品标准溶液制备
用二氯甲烷-乙腈(V:V=3:2)溶解制成浓度为0.8476g·L-1的混合对照品标准溶液。

阿司匹林、咖啡因和非那西汀的浓度分别0.4536g·L-1、0.0700g·L-1、0.3240g·L-1
5.2.3样品储备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市售APC 片20 片于乳钵中研细混匀,准确称0.4937g置于干净烧杯中,用二氯甲烷-乙腈(V:V=3:2)充分溶解并过滤,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稀至刻度
6 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6.1定性分析
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位置。

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6.2定量分析
用注射器将适量待测物溶液(多于20 μL)注入定量管,通过六通阀切入色谱流路进行分离测定,以色谱峰面积进行外标法定量
7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范围[5]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来进行固液吸附、液液分配、离子交换和空间排阻色谱(即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应用非常广泛。

换句话说只要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对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

8 感言
通过此次的资料查阅、PPT的制作、报告的总结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

简单的从理论上讲,我们不仅学习了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还了解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过程、基本原理、使用范围等。

但实际我们收获的东西远远不止如此,我们组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们团队队友之间的感情,而且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更从实际的理论知识看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且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有责任为未来的科研工作作出贡献。

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做一个飞速发展国家的合格大学生。

9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83-335.
[2] 赵怀清,王学亚,杨丽,等. 胶束薄层色谱法同时测定APC片中3组分含量[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1,18(5):338-340.
[3] 罗国安,兰其田,王镇浦. PLS-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3组分含量[J]. 药学学报,
1989,24(9):684-689.
[4] 左文坚,内仓和雄. 正痛片的毛细管区带电泳色谱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1998,18(增刊):174-176.
[5]朱明华,胡坪﹒仪器分析.4版.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