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后,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才对其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4、心理学界的学派之争最早出现在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之间。
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二、名词解释:1、认知: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知过程2、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教育和学校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3、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围绕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四、论述题1. 你认为学习心理学有何意义?心理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1 )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
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2 )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了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
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3 )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填空题1、神经元可以分为三类,包括负责与其它神经元联系的中间神经元,负责从神经系统外部接收信息的感觉神经元和将脑的信息传递到肌肉组织的运动神经元。
2、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信息便是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在神经元内部流动,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时,则依靠突触的轴突。
3、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5、通过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特化的研究发现:大脑的左半球提出控制言语过程,而大脑的右半球则通常控制非言语过程,这以现象叫大脑功能一侧化。
6、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第三章毕生发展一、填空题1、儿童的认知发展时按顺序、分阶段进行的,经过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阶段和形式阶段四个发展阶段。
2、婴儿对特定的人表现亲密而且在他们出现时感到安全,这种社会反应叫依恋。
3、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环境的儿童与成人,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存在许多差异和裂痕,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代沟。
4、柯尔伯格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发展水平。
5、青年期的一个中心问题时对于自我认同的寻求,这使得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任何个体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顺应作用:指在主体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信息时,按照外界信息来调整或改变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甚至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遗传决定论:儿童心理发展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环境不起多大的作用。
三、简答题1、什么是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有时候心理发展是平稳的有时候又会发生质变,使得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时间纬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弗罗伊德和艾里克森的新老精神分析理论都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共同特征都比较强调生物成熟因素在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2、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认知发展由近及远,儿童往往首先认识他们周围附近的事物,进而扩展到较远的事物(2)认知发展由偏到全,儿童总是先认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而认识事物的整体特征(3)认知发展由表及里,儿童最初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后才认识事物的本质的特征(4)认知发展由浅入深,儿童的认知总是不断变化的(5)认知发展由绝对到相对四、论述题1、试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先天遗传的影响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胎儿期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第四章意识一、填空题1、人的行为规律与时间循环相联系的现象,就是日节律。
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是一种心理状态。
3、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五个阶段。
4、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梦境出现在睡眠中的第五阶段。
二、名词解释1、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地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特点2、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3、意识: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水平,为人类所独有,一般把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三、简答题1、意识的四种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2、简述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
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
三、论述题1、试论述为什么醒来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第五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古语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由于刺激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帮体细胞细胞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但不能分辨颜色,而椎体细胞细胞则在对波长反应方面是专门化的,但对光的强度反应不是很活跃。
3、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则留为背景。
4、人类感觉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三类。
5、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其引差别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二、名词解释1.错觉:错觉是不正确的知觉,是人们无意识地利用某些知觉线索对所见物体作了错误推论而产生的。
2.差别感觉阈限:研究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
三、简答题1、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p96: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把进入的能量转换成为神经冲动第三步: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去进行更复杂的加工。
2、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内容?p.123(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四、论述题1、试分析深度知觉是怎样产生的?p.124 它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其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另一方面则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
第七章记忆一、填空题:1.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
3.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 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它的容量有限, 只是7加减2 个组块。
4.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保持,提取。
5.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 消退和干扰。
二、名词解释:1、记忆:2、图式:三、简答题:1.什么是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2.简答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四、论述题: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及其对学习的启示?第九章智力一、填空题1、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
2、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3、用科学方法编制了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
4、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5、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二、名词解释1、流体智力2、智商3、信度三、简答题1、斯皮尔曼智力的二因素说2、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3、效度及其种类四、论述题1、智力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动机与情绪一、填空题1、个体内在的某种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2、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与。
3、根据需要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和。
4、马斯洛根据需要层次的不同,将动机分为两种:与。
5、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分别为、和。
二、名词解释1、动机2、成就动机三、简答题1、简述动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简述情绪的基本成分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论述题1、试结合实际阐述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第十一章人格一、填空题1、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和。
2、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的体液说。
3、人格的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包括:、、、、。
4、达斯等人(1975)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认知风格。
5、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
二、名词解释1、人格2、认知方式3、气质三、简答题1、什么是气质?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2、简述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理论3、试论述自陈测验量表的优点与不足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是论述人格是怎样形成的第十二章社会态度与行为一、填空题:1、态度包括、和三种成分。
2、与相对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过去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该现象就是。
3、行为的归因有、和三个维度。
4、从众是指个人的与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5、社会助长是指或所带来的的提高。
二、名词解释1、态度:2、过度理由效应:三、简答题1、试述态度与行为一致遵从的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