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动量总复习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动量总复习课件
【解析】方法 1:设初速度为 v0,水平方向 速度不变,变化的是竖直方向的速度,Δv= vy2-vy1=g(2-1) m/s=10 m/s. ∴Δp=mΔv=10 kg· m/s.方向竖直向下. 方 法 2 : 用 动 量 定 理 Δ p = mg Δ t = 1×10×1 N·s=10 kg·m/s. 单位:N·s 和 kg·m/s.在国际单位制中量纲一样. 注意:I 和Δp,I 是因,Δp 是果,它们大小相同, 方向也相同,可以很的条件及应用
1.系统动量守恒三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2)系统所受的外力的矢量和虽不为零, 但系统外力比内 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 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3)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虽不为零, 但在某个方向上合 力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 (1)p=p′ (2)Δ p1=-Δ p2 (3)m1v1+m2v2=m1v1′+m2v2′
例 7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 光滑水平面上, 一子弹水平射入 木块中,射入深度为 d,平均阻力为 f,设木块滑行距 离为 s 时开始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 fd B.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 f(s+d) C.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 fs D.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 fd )
【答案】 (1)Δp1=mv (2)Δp2=2mv (3)Δp3=0
例 2 如图所示,A、B 小物块通过 平行于斜面的轻细线相连,均静止于 一足够长的斜面上(斜面固定), 以平行 于斜面向上的恒力拉 A,使 A、B 同时由静止以加速度 a 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时间 t1,细线突然被拉断,再 经时间 t2,B 上滑到最高点,已知 A、B 的质量分别为 m1、m2,细线断后拉 A 的恒力不变,求 B 到最高点时 A 的速度.(A、B 均视为质点)
探究一 知识归纳
动量及动量定理
1.动量 p=mv,动量变化量,Δ p=p2-p1,冲量 I=Ft, 2.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 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表达式为:Ft=p2 -p1,I=Δp 或 Ft=mv2-mv1
典题导法 例 1 质量为 m 的物体做匀速圆 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v,求: T (1) 内动量变化的大小; 6 T (2) 内动量变化的大小; 2 (3)T 内动量变化的大小.
典题导法 例 6 小船相对于地面以速度 v1 向东行驶,若在船上 以相对地面的相同速度 v 分别水平向东和向西抛出两个 质量相等的重物,则小船的速度将( A.不变 B.减少 C.增大 ) D.改变方向
【解析】设向东为正方向,抛出前船速为 v1,抛 出后船速为 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 船+m+m)v1=mv-mv+m 船 v′ m船+2m 解得 v′= v1,v′>v1,小船速度增大. m船 【答案】C
(2)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 h 由玩具受力平衡得:F 冲=Mg ④ 其中,F
冲
为玩具底部水体对其的作用力.由牛顿 ⑤
第三定律:F 压=F 冲
其中,F 压为玩具悬停时其底部对下面水 体的作用力 v'为水体到达玩具底部时的速度,由 运动学公式:v2'-v2 0=-2gh 则Δm=ρ·v0·S·Δt ⑦ ⑧ ⑥ 在很短的Δt 时间内, 冲击玩具的水柱质量为Δm, 由题意可知,在竖直方向上,对该部分水柱 依据动量定理有(F 压+Δmg)· Δt=Δm·v′ 由于Δt 很小,Δmg 也很小,可以忽略, ⑧式变为 F 压·Δt=Δm·v′ ⑨ 2 v2 M g 0 由④⑤⑥⑦⑨可得 h= - 2 2 2g 2ρ2v0 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的动量问题: (1)在一段很短的时间Δt 内,可以认为喷泉喷出的 水柱保持速度 v0 不变. 该时间内,喷出水柱的长度:Δl=v0·Δt ① 喷出水柱质量:Δm=ρ·ΔV ② ③ 其中ΔV 为水柱体积,ΔV=Δl·S
由①②③可得: 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Δm =ρ·v0·S Δt
例 5 (2016 年· 全国卷Ⅰ-35)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 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 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 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 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 v0 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 (面积略大于 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 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 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 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量定理的应用,以系统为 研究对象,系统合外力 F 合=(m1+m2)a,细线断后,系 统各个外力均未发生变化,对整个过程,B 的动量增量 为零,运用动量定理: (m1+m2)a· (t1+ t2)=m1vA 解得 (m1+m2)(t1+t2)a vA= m1
【答案】见解析
例 3 质量为 m 的小球,从 h 高处自由落下,与地 面作用后,能上升 0.8h,如果和地面作用的时间为Δ t, 求地面对小球的平均作用力.
动
量
一、命题趋势 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在新课标高考中考查 主要以解答题形式出现.2016 年高考考纲中将动量定理 的应用与动量守恒定律均列为Ⅱ级要求 , 分值上有所增 加,在难度上有所增加.2017 年由选考升级为必考内容. 二、备考建议 1.强化理解动量、冲量、动量变化量概念 ,能够运用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在新课标高考中考 查主要以解答题形式出现 , 一方面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 题,注意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直线运动规律;另一方面运 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注意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功能 关系.
【解析】选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地面对小球的作 用过程中用动量定理. (F-mg)Δt=m 2g×0.8h-m(- 2gh) (1+ 0.8)m 2gh F=mg+ ,方向竖直向上. Δt
例 4 质量 m=1 kg 的物体做平抛运动, 求它在 1 s 末到 2 s 末动量的增量,g=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