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言文语句翻译_
译成: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很 久了。 失分原因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三、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 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 得改变了脸色的。 失分原因
省略成分没有补充出来
四、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 有找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今义当古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失分原因
一词多义的实词义项选择得不恰当
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不用翻译的译了出来,需要译 出的重点词语没译出来或译错了, 该删的没删,没有的妄加想象,句 式特点忽略了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晋。 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①吾尝 为鲍叔谋 事
而
更
穷困,
我曾经替鲍叔 谋划事情 却使他更加 窘迫,
鲍叔不 以
我为愚,
愚笨,
知
时
鲍叔 不 认为 我
他知道时运
有利
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
不利也
②天下 不 多
管仲之贤
而多
鲍
鲍
天下人不 赞美 管仲的 贤明 却赞美
叔能
知 人
也。
叔能够识别人才。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译成: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 骨的强壮。 失分原因
译句没有译出句式特点或者不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规则
五、不辩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是女子不好 …… 得要求好女。《西门豹 治邺》 译成: 这个女子品质不好 …… 应该再找 个品质好的女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失分原因:
⑶以资政殿学士行 ⑷送我至剡溪 方法一:留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国名、帝号以及 一些器物名、典章制度等专有 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⑸师道
从师学习的风尚
之不传 也 久矣。
不流传 很久了。
⑥民 归 之,由水之就下
百姓 归顺 他,就像水 往低处流一样。
常见的一些倒装句式,例如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
⑥公子闻之,往请,
欲 遗之,
公子闻之,往请[侯生 ],[公子]欲 遗之,
[侯生 ]不肯受
不肯受
⑺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之] ⑻断头置 城上
断头置[于]城上
方法二: 补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省略句
⑼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⑵蚓无
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 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⑶古 之人 不
余欺 也。
古代 的 人 没有欺骗我 呀。
⑷石之铿然有声者
(敲起来)发出“铿铿”声音的石 头
⑸以 勇气
凭借 勇气
闻 于诸侯
在诸侯之中闻名
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 说我吝啬 是应该的了。
方法一: 调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某些修辞格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大阉亦逡巡畏义 பைடு நூலகம்忠贤 ③权起更衣
上厕所 边境
小结一:
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 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 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了;一句话一一“ 字字落实 留删换 ”
⑴求 人 可 使
寻求
报 秦
者,未得。
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⑽夫秦王有
秦王有
虎狼之心。
像虎狼一样的心。
⑾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 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 渊明。
⑿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愤怒的,头发像要冲起帽子。
方法三: 贯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子的翻译? 某些修辞格,如暗喻、互 文、夸张、用典等,根据上下 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 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 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 顺。
③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
无处寻找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您 看廉将军 害呢? 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
⑤大阉之乱,
缙绅能不易
其
当魏忠贤专权作乱的时候,
能不改变自己
志者,
志节的做官人,那么大的中国,有几个呢?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 02 年北京) 管仲曰:“吾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 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 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字字落实留删换 ,
句句通畅调补贯
小结二: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 所以不能“ 句句通畅 ”,主要 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 运用,所以“ 调 ”、“ 补 ” 和“ 贯 ”对翻译是很重要的。 简言之,“ 句句通畅调补贯” 。
请记住:
字字落实留删换 , 句句通畅调补贯
①惟弈秋之为听
只 听弈秋的话
②臣诚 恐
见欺于王
而 负
赵。
我确实害怕 被大王欺骗 而 辜负了赵国
⑾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⑿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背
叛
⒀欲辟土地,朝秦楚 使动用法,是……来朝见
方法三:换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 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 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 字……
固定格式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什么……呢”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不是……吗” 亦惑乎? ③日饮食得无衰乎! “该不会……吧” “恐怕……吧”
⑺夫六国与秦皆
诸侯
六国 和 秦 都是 诸侯国。
方法二:删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文言文中的发语词、某 些助词、某些语意重复成分、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因与现代 汉语不合,翻译时可以省略。
⑻是女子不好 …… 得要求好女。《西门 豹治邺》 漂亮 ⑼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⑽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因为;授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文言文语句翻译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 自杀了。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1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 了。 2分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1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了。2分 理解只需对原句子的含义作最起 码的了解 ,它是翻译的前提与基础,而 翻译绝不等同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它 必须要准确,不能想当然,更不能靠想 象。
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及失分原因
一、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 上卿。 失分原因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 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失分原因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二、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