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试题练习

发展心理学试题练习

主要理论1.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繁衍”一词( )。

(A)仅指生育后代(B)仅指事业的发展(C)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D)更多的是指生育后代2.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A)客体永久性(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3.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B)班杜拉(C)皮亚杰(D)乔姆斯基5.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

(A)老年丧失期观(B)毕生发展观(C)认知发展观(D)道德发展观6.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A)2种水平和4个阶段(B)3 种水平和6个阶段(C)4种水平和8个阶段(D)4种水平和6个阶段7.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派别有()。

(A)环境决定论(B)相互作用论(C)强化说(D)社会学习说8.皮亚杰认为,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的形式进行的。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9.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C)后天的经验 (D)本能10.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

(A)社会化程度 (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11.观察学习是指( )。

(A)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惩而产生的学习(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外学习(C)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D)个人通过了解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12.在“海因兹偷药的故事”中,如果一个人回答“不该偷,因为法律禁止偷别人的东西。

”那么,这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服从和惩罚定向阶段(B)相对论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C)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13.()是“毕生发展观”的观点。

(A)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B)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不可逆转的(C)年龄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D)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14.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三元是指()。

(A)环境影响(B)行为(C)生理成熟(D)人的内部因素15.“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是()提出的。

(A)列昂节夫(B)维果斯基(C)巴甫洛夫(D)柯尔伯格16.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尚不进行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17.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诚实品质(B)爱的品质(C)关心品质(D)智慧、贤明品质 18.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指()。

(A)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B)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C)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D)一个人比较自私19.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 )。

(A)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B)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C)同化、顺应(D)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20.社会学习说用( )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A)选择性模仿(B)语言获得装置(C)操作性条件反射(D)文化历史理论21.( )是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

(A)班杜拉(B)米德(C)皮亚杰(D)霍尔22.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B)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C)认为除了法律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更高的道德原则(D)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23.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临床法(D)心理测验法24.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丧失的内容包括( )(A)心身健康(B)经济基础(C)社会角色(D)生活价值25.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可逆性(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的特征(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26.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有()。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C)获得了守恒概念(D)思维具有可逆性婴儿的动作发展幼儿的游戏童年期的学习1.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饮食(B)睡眠(C)游戏(D)学习2.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A)最初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B)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此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C)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加强3.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B)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C)具有主动性(D)具有自由性4.童年期游戏是( )。

(A)互动游戏(B)实物游戏(C)规则游戏(D)象征性游戏生理的发展变化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1.婴儿偏爱注视()。

(A)灰色(B)正常的人脸(C)静止不动的物体(D)扭曲的人脸2.感知能力发展的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在( )。

(A)胎儿期 (B)幼儿期(C)婴儿期 (D)童年期3.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A)3个月 (B)6个月(C)1岁 (D)2岁4.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注意(C)记忆 (D)思维二、记忆的发展1.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初步成熟的标志是()(A)延迟满足(B)延迟模仿(C)认生(D)对胎教音乐有反应2.小学阶段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

(A)复述(B)大脑风暴法(C)组织(D)谐音记忆法3.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4.如果一个学生在背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背诵效率如何,这说明该学生的()。

(A)注意力强(B)记忆力强(C)有关记忆策略的知识丰富(D)记忆监控能力强5.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B)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D)能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6.如果让中年人记一则故事,那么,中年人一般容易记住故事中的()。

(A)细节(B)主题(C)意义(D)具体情节7.中年期记忆的变化表现为( )。

(A)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下降,而对表面细节的记忆并没有下降(B)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C)大幅度下降(D)和青年期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三、智力与思维的发展1.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 )。

(A)未掌握守恒(B)思维不具有可逆性(C)理解补偿关系(D)相对性2.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果一个人认为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无所谓好坏,这个人的思维处于()。

(A)二元论阶段(B)相对论阶段(C)约定性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一般认为,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左右。

(A)8岁(B)10 岁(C)12 岁(D)14 岁4.小学阶段的儿童掌握逻辑推理规则的主要表现是()。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别体系化(D)序列化5.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特点包括()(A)思维具有可逆性(B)概念守恒(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D)建立假设与检验假设6.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A)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B)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C)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象逻辑思维的过渡(D)以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的过渡7.()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A)辨证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补偿关系的认知(D)守恒8.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

(A)思维发展出现质变(B)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C)思维发展没有出现质变(D)可以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9.成人思维的主要特点为( )。

(A)辨证性 (B)相对性(C)实用性 (D)抽象性10.青春期思维发展水平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11.流体智力( )。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D)核心是空间想象力12. 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 )。

(A)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B) 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C) 在成人阶段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倒U型曲线四、语言的发展1.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 )。

(A)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B)从疑问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C)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D)从词数多的长句发展到词数少的短句2.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A)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B)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C)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D)从情境语向连貫语发展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发展1.一听说“狼外婆”来了,小孩就特别害怕,这种害怕叫做()。

(A)预测性恐惧(B)陌生人恐惧(C)本能性恐惧(D)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2.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有( )。

(A)容易抑郁(B)容易焦虑(C)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D)青春期躁动3.第二反抗期发生在( )。

(A)3、4岁(B)小学阶段(C)青春期(D)青年期4.反抗期的出现是()。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5.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A)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父母却不能(B)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孩子自己却不能(C)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滞后,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超前(D)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6.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A)硬抵抗 (B)软抵抗(C)不抵抗 (D)反抗的迁移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

(A)自我提升(B)自我贬抑(C)自我接纳(D)自我否定2.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

(A)幼儿期(B)青春期(C)青年期(D)更年期3.童年期的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 )。

(A)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B)从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C)从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D)从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三、人际关系的发展1.母亲在身边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说明婴儿存在(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 (D)困难型依恋2.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关系的变化模式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