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①全身情况。
意识状况,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有无呼吸急促及发绀的情况,注意呼吸的节律和频率。
监测动脉血气和生化情况。
②局部情况。
注意有无咳嗽,咳痰,痰液量、颜色及形状,咳嗽是否有力。
③心理状况。
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对护理的要求与合作程度。
④健康知识。
对疾病与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
2、评估环境:是否安静、清洁,舒适。
病房禁止吸烟。
3、评估用物:中心管道供氧,吸痰装置是否完好,呼吸机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装置是否准备妥当。
【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疲劳、气道阻力增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气道分泌物过多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呼吸肌疲劳,无效咳嗽或咳嗽无力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与严重缺氧、呼吸困难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呼吸功增加和呼吸道感染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有关。
6、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严格探视制度,避免情绪激动。
室内要求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湿度,禁止吸烟。
2、心理护理:要做好解释,保持情绪稳定。
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
3、排痰护理:清醒病人协助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多饮水,
以利于痰液排出。
无力咳嗽者经口或鼻导管吸痰,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避免损伤粘膜,并防止负压过大,时间以每次小于15s为宜。
并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防止过深刺激,吸痰期间应加大氧的流量,严格无菌操作。
4、氧疗的护理:①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
氧浓度控制在25-30﹪②氧疗中的湿化: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长期吸氧,吸入干冷的氧气不利于气道的湿化,痰液不易排出,可在湿化瓶中加温开水,60-70℃为宜。
③氧疗中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鼻导管,并注意各种导管是否通畅以及观察用氧后的反应。
管道及湿化瓶每日消毒。
5、、辅助通气的护理:使用前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配件是否完好,是否漏气,调节好参数。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好用机的目的,方法、费用等。
通气过程中严密监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
观察神志,缺氧改善情况,定时作血气分析,并保持管道通畅,固定。
呼吸机严格消毒,无菌操作,预防引起继发感染。
6、病情的观察: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频率,节律、紫绀程度、脉搏、心率与血压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判断肾功能和心功能的情况。
注意胃内容物及大便的颜色,形状,如,发生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7、控制感染护理:配合医生取痰作培养及药敏以利合理用药。
严格按时给药,保证疗效。
预防二重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尿道口护理。
防止继发感染。
8、营养支持:鼓励进食高蛋白,适当脂肪,高维生素饮食,纳差病人可静脉补充氨基酸,血浆,白蛋白等。
不能进食者可通过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
【健康教育】
1、予以家庭氧疗。
2、嘱其戒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
3、予以高蛋白,适当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4、加强肺功能的锻炼,练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以改善通气。
5、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6、定期复查,如出现气促加重,咳嗽咳痰加重,胸闷等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