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通用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通用版】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含答案专题一、分子和原子一、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B.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答案】C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4∶3【答案】D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答案】BC4.在学习完“分子和原子”等相关知识后,张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组成【答案】D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M、N均是混合物 B.变化Ⅰ、Ⅱ、Ⅲ均属于物理变化C.变化Ⅱ、Ⅲ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R、M、N中共有两种分子【答案】C6.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呈碱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答案】B7.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氧化汞是由汞、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氧化汞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答案】C8.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A .H2OB .H+ C. H2 D. H【答案】C9.下列各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10.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答案】C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答案】B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三氧化二铁C.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D.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答案】B13.如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表示两种不同原子.虚线框内应填的图2是()A. B. C. D.【答案】D14.“哈罗单车”进入无为,方便了无为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复季气温的升高,“哈罗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答案】B1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降温会结成冰,是因为降低温度分子不再运动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做扩散运动【答案】B17.春暖花开,漫步在花园小道上,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了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答案】B18.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C.通过气味辨别白醋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答案】D1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运动速率不同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答案】D20.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B.氧气可以被压缩入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D.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答案】C二、非选择题2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可表示___________,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从宏观的角度看,图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氮原子 H2O B、D 2NH3+CO2一定条件CO(NH2)2+H2O2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数目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

(2)参加反应的A2和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答案】分子没有 1:123.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____,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氟离子,化合物CaF2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①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

(填化学式)②过程I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间隔改变 C.物理变化 D.分子个数未变【答案】 2 得到 -1 CO2碳原子、氧原子 2CO+O22CO2 BCD24.下图是开启后的碳酸饮料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

(3)请选用一种方法探究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并将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答案】 ①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向试管中加入新鲜的饮料,加热,用导气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向大试管中加入新鲜的饮料,并振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上方;产生大量气体,燃着的木条熄灭)25.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 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1体积的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

(1)“1体积的可燃冰可样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体积明显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

(2)可然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但是开采时一定要防止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否则会造成_____更加严重。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天然气。

天然气是城市家庭生活的主要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家中报警器应安装在靠近气源的_____(填“上方”或“下方”); 关闭天然气阀门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_____。

【答案】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热值高(答案合理即可) 温室效应 石油 CH 4+2O 2CO 2+2H 2O 上方 隔离可燃物专题二、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一、单选题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加入KNO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30℃时30gNaCl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答案】C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答案】C3.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不变时,t1℃ 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是饱和溶液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t1℃ 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B4.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C.在交点M处,X、Y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5.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2℃时,分别将50 g的M、N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N固体不能完全溶解B.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于ND.分别将上述t2℃时 M、N的溶液降温到t1℃,得到M、N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B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将4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答案】D7.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式量═126)的溶解度为S g.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g)为()A.2a B.(2+)a C. D.(2+)a【答案】C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C.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增加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9.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