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芜湖十景的由来

芜湖十景的由来

芜湖十景的由来1.赭山公园历来是人们登高远眺的理想之处。

市区内五十多座景色各异的小山中,最负盛名的,当首推赭山。

古人称赞赭山是江城的“雄山”,历来享有“玉峰”、“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

赭山兀立于市中心的西北角,周长4.5公里,方圆552.3亩,有大小两座山峰,其中大赭山海拔84.8米,小赭山海拔67.9米。

满山树木葱茏,芳菲萋萋,因山石呈赭色而得名。

相传战国时代,楚国铸剑名匠干将曾在离赭山一里许的赤铸山锻制宝剑,那锻剑的熊熊炉火,竟把赭山的山石都烤红了,成了赭色,至今还可见到山上遍地殷红色的石头和泥土,有的石头竟红得如同玛瑙一般,光彩夺目。

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曾《登赭山》一诗中描绘其景色和气势:“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

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

”赭山不高,却是俯视江城芜湖的最佳境地。

相传,干将在邻近铸剑,炉火将此山熏映成赭色而得名,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曾在此处居住,景区现为国家4A景区。

2.“镜湖细柳”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

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

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

镜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名人题咏者不可胜计”。

春和日丽,千株绿柳,万条柔丝,低垂摇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卷。

泛舟湖上,如诗如画。

蒙蒙春雨中漫步烟雨墩,但见一湖烟雨,满堤烟柳,确有“鸠兹烟水地”、“人在小蓬莱”之感;而置身观岚亭,凭栏眺赭山,湖光山色,“烟雨变态”,“山欲飞来烟满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处”之情,皆可体味。

入夜,霓虹闪烁,灯火绕堤,更是如梦如幻。

3.“赤铸青锋”是芜湖著名景观之一。

赤铸山位于市东北郊,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连绵一体,因“山势逶迤”、“曲径幽邃”,为近郊之胜境。

赤铸山充满历史古韵,极富传奇色彩。

相传春秋时干将在此设炉造剑,三年成雌雄二剑,其剑青光闪烁,锋利无比。

《图经》云:“干将淬剑于此”。

至今山上仍存“淬剑池”、“砥剑石”、“铁门槛”等遗迹,并都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

“淬剑池”位于山颠,池不大,水不深,但终年不枯,水清鉴人,颇为神奇。

据书载:干将死后亦墓葬此山。

唐代名将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安定一方,后人遂在神山建李卫公祠以奉祀。

传说宋乾道七年(1171年),芜湖大旱,县令沈端节到赤铸山李卫公祠祈雨二日后喜得,乃建一亭,取苏轼《喜雨亭记》文竟,命名“志喜亭”。

从此,“神山时雨”名闻遐迩。

历代文人雅士爱来赤铸山寻古探幽,留下甚多诗篇:“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干将昔此铸芙蓉,风雨千秋石上松”,使“赤铸青锋”古韵长存。

1977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始建神山公园,植树造林,恢复景点,重建志喜亭,开掘芙蓉湖,丰富和美化了“赤铸青锋”这一著名景观。

4.“玩鞭春色”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千百年来以其动人的历史典故为世人所传颂。

玩鞭亭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5年),后毁:明代重建,清代再修,又废:现亭于1984年新建于市北郊汀棠公园内。

亭高10米,二层,八角八柱,金碧辉煌。

亭内绘有晋明产帝遗鞭脱身的壁画四幅,栩栩如生。

据《晋书》载,东晋太宁二年(324年),大臣王敦谋反,晋明帝“密知之”,乃便衣轻骑悄“至于湖”,暗察王敦营垒,被发觉追捕。

为脱身,明帝将七宝马鞭给路旁一“卖食老妪”,日:“后骑来,可以此示”。

片刻“追者至”,见鞭珍贵,“传玩良久”,明帝乘机远遁。

李白《南奔书怀》诗云:“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即指此典故。

玩鞭亭历来是游览名胜,留有甚多文人题咏。

苏辙“马鞭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追”,黄庭坚“至今亭竹根延蔓,尚想当年七宝鞭”,读之令人感慨不已。

汀棠公园系全国长一家农民集资修建的公园,水面广阔,景色天然。

春游玩鞭亭,“风暖云闲上此亭,亭花烂漫鸟丁宁”,无边春色,令人陶醉;曲桥小岛,长廊石刻,古井古钟,让人不禁生发“欲将此景归图画,彩笔争如造化灵”之感。

5.“双江塔影”。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46年(1618年),但“工未竣”,“折损二层”。

清康熙8年(1669年)“重建,乃落成”,形成五层八角风水塔,“以镇水口”,象征“文笔插天,官星鼎峙,人文秀发,闾阎殷富,风俗贞良”。

塔为砖石结构,高35米,每层每面均有一门,门两边各有一窗,专供夜间置灯,导航来往船只,故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

中江塔雄视双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长长,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胜收。

入夜,月华皎皎,渔火点点,月升影移,波荡影晃,伴之涛声铃声,更令人陶然悠然。

1988年,芜湖市人民政府重修中江塔,使之以新的雄资与现代化大厦,多功能防洪墙交相辉映于双江之畔,构成一幅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比肩同立的独特的风景画。

6.“天门烟浪”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

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

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

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

7.“西山灵石”西山风景区位于南陵县丫山镇镜内,距县城约34公里。

西山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西山风景区面积约为20余平方公里,区内奇锋异石和溶涧、清泉、瀑布融为一体,景色十分秀丽。

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如丫字峰、美人峰、狮子峰、蝙蝠峰等;也有数不胜数的异石遍布各处,如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熊猫嬉叶、双燕呢喃、百猴朝圣等更是妙趣横生。

西山石景的袖珍性、盆景型堪称一绝。

西山还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每当清明前后,一片片、一簇簇的开放在妙石之间,厂与花相映成趣,更是美不胜收。

难怪有人赞曰:“赏花何必去洛阳,国色天香西山金”。

西山牡丹不仅景美,药用丹皮也远近闻名。

大诗人李白曾寓居于此,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

韦应物、汤显祖等历代名流,也曾在此留下踪迹。

景区内南山寺原名为灵岩寺,相传为地藏王金乔觉至九华山前来此而建,闻名遐迩。

西山风景区以其钟灵毓秀、百态千姿,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8.“马仁云壁”马仁山,位于繁昌县赤沙镇境内,距县城约12公里。

马仁山因其山峦秀丽、植被良好、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马仁石壁”曾列为繁昌县古十景之一。

马仁山旧名马人山,因有巨石如马如人,故名。

旧传一日“石马妖鸣”,当地民众甚感不祥,遂凿断马头,改名马仁山。

该山石壁形状多样,雄伟峻峭。

如:仙人摆渡、和尚朝圣、玉猫回头、一线天、擎天柱、月亮洞等景点,形象生动、鬼斧神工。

前人有诗赞叹:“峰回九子凿天工,岩壁争奇半碧空。

记得马人鸣吼夜,旌旗喇喇动秋风”。

马仁森林公园景区完整、森林茂密,松、杉、竹、樟、椿、楝、槭、檀等六百多种植物繁生,方圆数十亩的天然楠木林,历史悠久,甚为珍贵。

始建于唐代的马仁寺,如今仍香雾缭绕,香客不断。

马仁山南麓尚有乌霞寺,两寺隔峰相对,更添千年佛地光彩。

马仁风光因林而秀,因寺而灵,因峰而怪,因石而奇。

马仁峰高百丈,每当云气升起,但见壁立雾障,更是气象万千,令四方游客流连忘返。

9.“陶辛水韵”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距市区约20公里处。

青弋江蜿蜒而过,境内沟渠纵横,碧水环绕,构成了颇具特色。

1999年“陶辛水韵”被评为芜湖市新十景之一,2007年获批为国家AAA旅游景区、全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008年获批全省最佳旅游乡镇,是安徽省旅游协会景区会员单位。

自2002年以来,景区每年举办以龙舟表演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是芜湖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芜湖市青少年文化活动基地,芜湖市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

陶辛圩筑圩于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系东晋时期田园诗派诗人陶源明的后裔----人称“活鲁班”的陶姓工匠自江西江州迁至陶辛,率众筑堤围垦而成。

该圩成椭圆形状,圩内以“井字型”开挖成十纵十横的沟渠98公里,宽度10~30米不等,平均深约3~5米。

是古代罕见的人工开挖的水利工程,现在万亩古水系仍然保存完好,置身其境,犹入迷宫,故也有水乡迷宫之说,实为江南又一奇观。

陶辛水韵景区面积81.8平方公里,区内水系纵横交错,呈“八卦”形分布,累计达100公里。

陶辛筑圩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

相传一们陶姓木匠,乃陶渊明的后裔,自江西江州迁居于此,率众围圩成椭圆形。

按井田式开凿水渠,沟沟相通,渠渠相连,万亩水系,千年不破,身历其境,犹入迷宫,实为江南奇观。

泛舟陶辛水乡,树木掩映,碧波荡漾,荷叶田田,浮鸥嬉戏,大自然的清新与质朴,令人陶醉不已。

香湖岛公园是圩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建有香荷亭、垂钓亭、强陶亭、醉翁亭、九曲长桥和香湖宾馆,为万亩水系的自然美又平添了古朴、典雅的韵。

10. 褐山(亦称四褐山;褐山景观(17张)旧称合山、四合山),地处安徽芜湖市北郊,“文峰塔”系芜湖海拔至高点。

褐山滨临长江,登临山巅,远眺扬子江,数十里码头历历在目,长江大桥近在咫尺,俯瞰曹姑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褐山林木茂盛,绿荫葱茏,古银杏参天而立;野生灵芝、枸杞等240余种珍贵药材遍布林间;各种花卉植物芬芳滴翠,系市内绿化覆盖率最高、苗圃种植面最大、野生药材最丰富的天然宝库。

褐山脚下,江水滔滔,有神话色彩的江心岛曹姑洲与褐山一衣带水,相映成趣。

“褐山揽胜”为芜湖十景之一。

在褐山南麓有一古庙——望江寺,相传是地藏王入皖修行的第一站,以后辗转赭山,成佛于九华山。

庙前两棵百年的老银杏树高耸挺拔,分立两旁,像似敞开的山门,欢迎着滚滚江水从脚下流过,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豪迈感觉。

在褐山之巅有一座古老的烽火台,相传南宋时期(公元1132年,绍兴二年)主战派将领李纲为了以固守长江天险来抗御金兵继续南侵,在四褐山之巅建造了一座烽火台,以便昼夜监视敌情,随时报警。

这座皖南唯一的烽火台已成为我市的名胜古迹,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再向东面两千米处便是风景秀丽的龙头山、凤鸣湖。

龙头山中苍松翠竹覆盖全山,山间林荫小道四通八达。

子龙峰松涛竹浪,时起彼伏;凤凰峰桃红李白,鸟语花香。

凤鸣湖水碧波荡漾,清澈透底,是天然浴场。

湖内鱼类繁多,湖中可以泛舟,湖心岛是游人娱乐、休闲的最佳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