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儒家的_文学_观

先秦儒家的_文学_观


在先秦
时代, 文学 的含义宽泛, 指付 诸政治实践的文 治教化之学 , 为哲学、 历史、 文学等书面著作的统 称。
[ 2] ( P73- 74)
当时的文辞 , 不外乎韵文、 散文二类,
以韵文抒情 , 以散文述学, 抒情的韵文为 文 , 即 邢昺所说的 文章 , 其意义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文 学 ; 用来述学的散文为 学 , 相 当于邢昺所说的
注释 : ∋ 舍伍德 ∀ 安德森 : !小城畸人 #, 吴岩译。上海 译文出版 社 1983 年版。文 中加 引 号且 未 注明 出处 的 句子 或词 语 , 均引自 !小城畸人 # 。 参考文献 : [ 1] 张怀久 , 蒋慰 慧 . 追寻心 灵的 秘密― ―现 代心 理小说
论稿 [ M ].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 2002. [ 2] 西格蒙德 ∀ 弗 洛伊 德 . 弗洛 伊德 论美 文选 [M ]. 张唤 民 , 陈伟奇译 . 上海 : 知识出版社 , 1987. [ 3] 虞建华 .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 繁荣 [ M ]. 上海 : 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 2004 . [ 4] 西格蒙德 ∀ 弗 洛伊 德 . 弗洛 伊德 后期 著作 选 [ M ]. 林 尘 , 张唤民 , 陈伟奇译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 社 , 1986 . [ 5] 埃 ∀ 弗洛姆 . 爱 的艺术 [ M ]. 合肥 : 安 徽文艺 出版 社 , 1986. [ 6] 赫伯 特 ∀ 马 尔库 塞 . 爱 欲与 文明 [M ] . 黄勇 , 薛民 译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7.
始确立的。后来 , 经过董仲舒、 王充、 刘勰等人的 发展, 最终使 原道 、 征圣 、 宗经 等理论成 了文学活动的教条与戒律, 其作用是具有积极与 消极二重性的: 既有重视现实人生、 服务于社会政 治的一面, 又有将文学变成政治斗争工具和道德 说教载体的倾向。 总之, 先秦儒家眼 中的 文学 , 虽然 包含今 天所说的文学作品 , 如 !诗经 #, 但由于文史哲不 分的时代环 境, 文学 和 学问 的界限始 终不 清 , 我们可以将之看作广义的文学 , 即 和 文化 内涵相近的大文学。这种文学观, 经过董仲舒、 王 充、 刘勰等人的提倡, 和唐宋古文家、 宋明理学家 的进一步发挥,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正统的文学观。 这种文学观的形成和确立, 和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 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是密切相关的。 至于现代意义的纯文学 , 徐复观先生认为是 由 !论语 ∀ 先进 #中所说的孔门四科中的 言语 发展而来, 他说: 孔门四科中的所谓 %文学 & , 乃 指古典文学而言。四科中的所谓 %言语 & , 则发展 为后来的所谓文学。因为在孔子时代 , 表达人的 思想和感情的, 主要还是语言而不是后世所谓文 学或文章。当时及其以前的文字记录 , 多出于史 官或学徒之手。孔子曾说 %不学诗, 无以言 & ( !论 语 ∀ 季氏 # ) , 我想 , 这是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 推广 了说, 也即是注重 文学的艺术。 徐 先生所 说的 孔门四科中的 %文学 & 及其所指的 古典文 学 , 均是具有广义含义的大文学 , 而孔门四科中 的 言语 则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纯文 学。这种 观点, 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
第 28 卷第 4 期 2008 年 8 月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 l o fH uanggang N or m a lU n iversity
V o.l 28 N o . 4 A ug . 2008
先秦儒家的 文学 观



(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徐州 221116) 要 : 由于汉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倾向和以政治为 中心的思想 意识的潜移 默化的作 用 , 中国 古代正统
汉民族文化的早期, 即史学上所说的先秦时 期和文学史上所讲的上古文学的前期 , 文学与学 术不分 , 文学观念比今天的纯文学观念宽泛, 这种 文学观可以称之为和 文化 内涵相近的、 广义的 大文学观。这种大文学观是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 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的长期潜移默化 作用下的产物。而先秦儒家作为汉民族早期文化 的重要代表 , 在确立这种和 文化 内涵 相近的、 广义的大文学观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 种文学观在唐宋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正统的文 学观, 并对中国古代文学长生了深远影响。 在大文学观念的确立过程中 , 孔子和荀子起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学 一词最早见于 !论语 ∀ 先进 #: 德行: 颜渊, 闵子 骞, 冉伯 牛, 仲弓。言语: 宰 我, 子 贡。 政事: 冉有, 季路。文学 : 子游 , 子夏 。孔子在这 里将文学与德行、 言语、 政事并称为孔门四科, 邢 昺 !论语注疏 #释之为 文章博学 。
[ 4] ( P29 )
责任编辑
张吉兵
( 下转第 104 页 )
∀ 104∀

冈师范学来自院学报
第 28 卷
选择投身其中, 这是不是表明作者对于大工业时 代的矛盾心态呢? 如果人力无法改变社会变迁, 以人为鉴, 以事为鉴, 在喧嚣的人群中多与人交流 沟通, 让自己适应变化的时代, 走出自己心灵的藩 蓠 , 畸人 的悲剧应当不再重演 !
参考文献 : [ 1] 李学勤 . 十三经注疏 ( 标点本 ) ∀ 论语注 疏 [ Z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 社 , 1999 . [ 2] 王 齐洲 . 呼 唤 民 族性 ∃ ∃ ∃ 中 国 文学 特 质 的多 维 透视 [M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0 . [ 3] 郭绍虞 .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 ( 上编 ) ∀ 先秦儒家之文 学观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3 . [ 4] 徐复 观 . 中 国艺 术精神 [ M ]. 沈阳 : 春 风文艺 出版 社 , 1987.
[ 1] ( P143)
博学 , 其意义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学术。
[ 3 ] ( P 149)
继孔子之后 , 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文学观, 使之 更具有实用 性。荀 子的文 艺思 想主要 见于 !荀 子 #一书中的 !劝学 #、 !正名 #、 !儒效 #和 !非相 # 等篇。 虽然 与 先 秦诸 子 一样 , 荀子 所 讲 的 文 学 , 是广义的, 是包括文献典 籍在内的 , 可仍明 确地反映出他对文学艺术的基本观点 ∃ ∃ ∃ 文以 明道 , 这也正是荀子艺术美学思想的核心。 荀子 !儒效 #篇有言: 圣人也者 , 道之管也。 天下之 道 管 是 矣 ; 百 王 之 道 一 是 矣 , 故 !诗 #、 !书 #、 !礼 #、 !乐 #之道归是矣。 !诗 #言是 , 其志 也 ; !书 #言是 , 其事也; !礼 #言是 , 其行也; !乐 # 言是, 其和也 ; !春秋 #言是 , 其微也。故 %风 & 之所 以为不逐者 , 取是以节之也; %小雅 & 之所以为小 雅者, 取是而文之也; %大雅 & 之所以为大雅者, 取 是而光之也 ; %颂 & 之所以为至者, 取是而通之也。 天下之道毕是矣。 儒家学派的主导倾向, 使荀子 认为 !诗 #、 !书 #、 !礼 #、 !乐 #、 !春秋 #之所以成为 经典, 就因为它们都表现了 天下之道 。 道 无 疑是 文学 的首要内容。但对所谓 道 的阐释 上 , 荀子又对孔子 天道 理论有所突破。他一方 面从言辞上推崇儒家经典, 另一方面又针对儒家 经典已 不合时用的实 际, 强调 应 变 、 顺修 、 法后王 , 把 道 与法制、 与王道霸道兼用的政
责任编辑
张吉兵
W here is the way for D isform ed P eople ?
JIANG Yue , LIN Guob ing
( Schoo l o f Fo re ign L anguages in H uanggang N o r m al Co llege , Huanggang , H ube i, 438000, China Schoo l of Ch inese L iterature in Huanggang N or m a l Co llege , H uanggang , H ube,i 438000, Ch ina) Abstrac t : The Industr ia l R evo lution brought the prospe rity to the U. S, and chang ed hum an be ing& s ro le in soc ie ty as we l. l Hum ans becam e parts of m ach ines , w hich m ade hum ans a lienated the m selves fro m each o ther and the who le soc ie ty . The g ro tesques in W inesburg had m uch stronger desire for love than o thers , though they see m ed v ery co ld and abnorma l in appearance . Pe rhaps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ould get r id of the lone liness was to comm un icate w ith o thers , so as to understand othe rs and ad just the m selves to the soc ie ty . K ey word s : Sherwood A nderson, W inesburg Oh io , grotesques , loneliness , des ire , love .
的文学观是和 文化 内涵相近的、 广义的大文学观。这 种观念 最早是 由作为 汉民族 早期文 化重要代 表的先 秦儒家确立的。在这种观念的确 立过程中 , 孔子和荀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 先秦儒家 ; 孔子 ; 荀子 ; 大文学 观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I20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8078( 2008) 01 0064 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