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溶液PPT教材课件

《溶解度》溶液PPT教材课件


固体溶解, 溶液无色 烧杯底有未 溶解固体
固体全溶解
固体全溶解
20mL水能完全溶 解5g硝酸钾
20mL水不能完全溶 解10g硝酸钾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 解能力增强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 解能力增强
析出晶体 温度降低,硝酸钾溶
解能力降低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 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20℃
36 g
100 g
136 g
(1)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配成
饱和溶液,A的溶解度是20克×。
(2) 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
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3) 20℃ ,20克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配
成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4)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100
2、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意: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 饱和溶液
浓 溶 液
饱和
不饱和
溶液
溶液



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1、扩展练习:试判断正误
①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四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100克溶剂中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的质量(单位:克)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的意义?
◆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31.6克。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 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 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做一做
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里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 观察现象。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注:饱和溶液必须注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别方法
◆ 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继续溶解
3、晶体的获得
(1)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2)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能力随温度的下降明显下降的
(错)
②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
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对)
③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中的溶质多。 (错)
④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错)
⑤在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错)
⑥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物质)
硫酸铜晶体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对于大多数固体: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饱、降和低溶温度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结晶 蒸发溶剂 冷却
(2)对少数物质来说:
饱和石灰水
降温
升温
不饱和石灰水
练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
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达不到目的的是 ( C )
(错)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3.一定温度下,从500克的饱和溶液中倒出100克
溶液,剩余的溶液里,下列数值比原溶液减少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密度;
④溶液的质量;
(A)降低溶液温度;
(B)加入溶质硝酸钾;
(C)升高溶液的温度; (D)蒸发溶液中的溶剂。
5、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2克食盐
0.2克熟石灰
食盐溶解 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不完全溶解 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浓度大)
(浓度小)
10毫升水
10毫升水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也不一 定是不饱和溶液。
第九单元 溶液
实验9-5: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全部溶解
再加5克氯化钠,搅拌 烧杯底有未
溶解固体
20mL水能完全 溶解5g氯化钠
20mL水不能完全 溶解10g氯化钠
再加入15mL,搅拌
固体全溶解
增加溶剂的量,可 将未溶解物质溶解
实验9-6: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冷却
⑤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浓度);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回顾碘、高锰酸钾分别在水和汽油的的 溶解实验,思考: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 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多少无关
实例:高锰酸钾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碘易溶于 汽油而几乎不溶于水
克饱和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 . .
0.01g 1g
10g
20℃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练一练 1、20 ℃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
以碳酸钙是_难__溶物质。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则氯化
溶解性能力的大小常用溶解度来表示
如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
这样行吗?
氯化钠 硝酸钾
不行
10 ℃
40 ℃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这样行吗?
氯化钠 硝酸钾
不行
应该溶剂的量相同
这样行吗?
1克氯化钠 1克硝酸钾
不行
20克水
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 的条件有:
定温度
定溶剂的量
定状态(达到饱和)
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克的硝酸钾就达到 饱和状态。
练一练
1、在20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3g,则在200C 时,100克水溶解氯化钾__3_3 ____g可达到饱和。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 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钠属于( A )
A.易溶 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食物放入银器皿后,总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 水中就有了银离子,它能有效杀死细菌,因此 食物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3、溶解度的表示——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探究:根据表9-1提供的数据,用纵坐标表示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