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7.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书上的解释: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
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内师心源,外师造化,要求师法自然,感悟自然,想象新颖清新,语言活泼,风格诙谐幽默,自成一体,人称“诚斋体”。
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
“诚斋体”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善于敏锐地发现与迅速地把握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发现的或容易忽视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该派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姚合和贾岛的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习气。
10.江湖诗人:是继南宋后期“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由江湖游士,因书商陈起刊印《江湖集》而得名,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
其成员大都是落策布衣之士和官场失意的小吏。
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传于江湖靠献卖艺为生。
他们或奔走于公卿权贵之间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多反应底层生活。
后人因《江湖集》中的诗的气味相近,故称之为“江湖派”,期中的诗人被称为江湖诗人。
11.散曲: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与杂剧合称元曲。
杂剧是戏曲,散曲则是用来清唱的曲文。
在元代,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新诗体。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
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
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亦作“ 科汎”。
指戏曲程式动作。
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又名“套曲”、“散套”。
15.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
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
是白话小说的源头。
16.入话:.话本小说中的一种结构。
以引子的形式,用于每篇话本之首。
体裁不一,多为诗词韵语或小故事,是说话人在叙述正文之前,为了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明本事之用。
后代拟话本亦沿用之。
17.诗话: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简答题8.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贺铸的词分为两类:一是情思深婉的小词,词风介于晏几道和周邦彦之间。
一是雄奇俊伟之作,为南宋张孝祥。
辛弃疾前驱。
有《东山词》。
栖于豪放与婉约之间;豪气中有伤情。
主调叙写愁情;主题风格则是秾丽带凄凉,伤感中显幽洁。
9.简述周邦彦对词发展的影响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周词和杜诗一样,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
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如《清真词》:(1)形式上创制新调,讲求章法,注重语言锤炼;(2)表现手法上善于铺叙与白描,通过曲折往复的描写,表达摇曳之美。
10.简述张元干在词史上的地位张元干在南渡之前,生活疏狂放荡,时常是“百万呼卢,拥越女吴姬共掷”(《柳梢青》)。
创作上则模拟“花间”,内容不出酒畔花前,词风绮艳轻狭。
靖康之难中,他投笔从戎,目睹民族的灾难,他扼腕痛愤,词风也自觉转向东坡一路,而变得慷慨悲凉。
题材取向上则直面山河残破的惨痛现实,在赠给李纲的《贺新郎》词中,张元干也表达了对朝廷卖国求和的愤慨,抒发了他“气吞骄虏”的豪迈气概和欲挥剑杀敌的战斗精神,也充溢着宝剑蒙尘、无路请缨的压抑苦闷。
情怀悲壮激烈,一扫南渡前词中低沉委靡的格调,新的时代铸就了新的词风和词境。
以词表现爱国情怀,在豪放派的发展历程中起重大作用,成为南宋爱国词派的先导。
11.简述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扬州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尺。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运用通感。
起首二句的句法明显受到柳永《望海潮》的影响,但柳词是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
用笔一下一反,一实一虚,恰好形成鲜明对照。
他的另一首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也同样是从虚处传达出无穷哀感,笔致清虚,意境空灵。
故张炎说姜词“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
姜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口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姜夔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
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至清代,浙西词派更奉姜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张炎)”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有《白石道人歌曲》。
语言清刚峭拔,瘦硬凝练;音节谐婉,意境清空;兼具骚雅,多有寄托。
12.简述吴文英词的风格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
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
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
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也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
梦窗词的语文生新奇异。
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
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和“落絮无声春堕泪”(《浣溪沙》)等,都是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
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感极强的偏正词组。
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过秦楼·芙蓉》);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绕佛阁·赠郭季隐》)或“愁云”、“腻云”;写花容,是“腴红艳丽”(《惜秋华》)、“妖红斜紫”(《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写女性的一颦一笑或一种情绪,也爱用色彩华丽的字眼来修饰,如“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三姝媚》),“红情密”(《宴清都·连理海棠》),“剪红情,裁绿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
(亦梦亦幻的境界,突变性的章法结构和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13.简述柳永《雨霖铃》的抒情特色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柳永词用铺叙衍情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
、此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
这也是柳永大部分词作的共同特点。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14.简述柳永《望海潮》的白描特色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