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摘要:关注心理健康是新体育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
增进心理健康,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他的名作《体育颂》中曾满腔热情地歌颂道:体育是“勇
气”,是“乐趣”,它能使人“内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
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对增进
健康( 包括心理健康) 、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是任何其它活动都不
能取代的。
特别是在学生情绪调节,意志品质的培养,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消除心理障碍等方面更有独到的功能。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生、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做过这样的定义;“健康”并不是对身体‘病’和‘弱’的否定,而是
指身体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方面的良好状态总称。
近年来。
随着人们物质生
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的健康受到普遍关注,而心灵的健康被忽略,在学校,一些学生面对繁重的学
业,升学的压力,产生烦躁,紧张,忧郁,消极,悲观的心理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出现抑郁,自闭,
过激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了祖国的花朵
不会枯萎,为了“东亚病夫”的嘲讽不再流传,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如何保持学生良好的
心理健康状态?体育锻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不良的情绪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学会情绪管理和控制,因为不良的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起阻碍作用,
不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不良的情绪导致不健康的心理,比如,有的学生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会情绪
低落,灰心丧气,枉自抱怨,甚至胡乱发泄,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惨结局.只有克服不健康情绪
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学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暂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在平心静气的思考中重新认识自己,正确的判断自己的成败得失.麦克曼(Mc Lman )等人的研究表明,
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
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改善人的不良情绪,
是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促进身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_------内啡呔.
它能使人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人获得乐趣,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1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
格,锻炼意志力。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不懂得去
拼搏去争取。
表现在遵守纪律不能持久,学习散漫,体育锻炼不能坚持等。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
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以个人行为特点稳定因素的总
和.一些学生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是缺乏自觉的行为体现;一些学
生对制定的学习目标不能及时完成,这是意志不坚定,缺乏果断自制的体现;有些学生遇到难题不积
极思考,迎难而上,畏缩退却,缺少顽强的意志.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形成,需要在实践不断进行锻炼,
而体育锻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体育锻炼本身要克服主观和客观的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
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自觉克服困难的意识,做出果断抉择,从而勇敢顽强的战胜自我,完成意志品质
的锻炼.
2.2顽强的意志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
顽强的意志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且对学生将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适应社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从我国第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再到悉尼奥运会上的28枚金牌.无不与健儿们顽强拼搏的意志相联系.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才能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材.才能成为激流勇进的时代"弄潮儿",成为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毛泽东主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可见体育能使人的道德品质得到应有的提高.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形形色色,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武术,舞蹈,健美操,球类运动等,不同内容方式的体育锻炼对人的道德情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能够体验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武术强身健体的精神内涵;在舞蹈训练中体验生命的“运动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在球类比赛中体验到团结合作,默契配合的合作精神.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体育锻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人说,“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片小岛,每个人都是陆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今世界更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我们需要和不同职业,性格,爱好的人交流合作,而体育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体育锻炼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谐相处,取长补短,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
尤其是在体育比赛中,有效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能对体育比赛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接力比赛中,如果其中一个人配合失误,下一个人必须做出足够的努力去弥补,在这种互助合作的锻炼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情感,人际关系会得到了良好发展。
五、体育锻炼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自闭,抑郁,过激行为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产生大多数源于挫折,压力及消极的情绪,体育锻炼通过克服困难,心理学家认为,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促进身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_------内啡呔.它能使人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人获得乐趣,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战胜自我,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消除心理障碍,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
美国的一向调查研究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
在学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一种合理的有效手段,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六、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阴影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小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之时,存在着形形式式的运动心理阴影。
体育运动大多为户外的活动,只有正确地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才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
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任务就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以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精神”的最终目标,培养出体格强健、心理素质过硬的一代新人。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消除不良的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心里疾病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响应国家教委规定的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把“健康教育”摆在第一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保证学生在“阳光体育”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明, 刘晓明.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张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季浏,汪晓赞,蔡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季浏,朱学雷.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