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食品分析技术

现代食品分析技术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混合物的分离情况可观察,可保存。 比纸色谱快速。薄层色谱一般只需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使用无机吸附剂,薄层色谱可以采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对 于难以检出的化合物,可以喷以浓硫酸,然后小心加热, 使有机物碳化,显棕色斑点。
固定相的选择,比纸色谱更灵活。流动相的选择,比气相 色谱灵活。
预处理除去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
质,另一个目的是使填料溶剂化 (润湿)。
SPE 操作步骤
2. 上样
预处理后,试样溶液被加至
并以一定的流速通过柱子。在该
步骤分析物被保留在吸附剂上。
SPE 操作步骤
3. 柱的洗涤
在样品通过萃取柱时,不仅分 析物被吸附在柱子上,一些杂质也
同时被吸附,选择适当的溶剂,将
干扰组分洗脱下来,同时保持分析 物仍留在柱上。
SPME应用
环境污染物、农药、食品饮料及生物物质的分离
与富集。 例如,苯及其同系物、多环芳烃、硝基苯、氯代
烷烃、多氯联苯、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的分离。饮用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食品中的香料、添加剂和填充剂 等的分离。
3、蒸馏法 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水蒸气蒸馏;吹扫捕集 4、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和皂化法 ;沉淀分离法
固相萃取仪
固相萃取仪
• SPE装置由SPE小柱和辅件构成。 • SPE小柱:由三部分组成,柱
管、烧结垫和填料。
• SPE辅件:一般有真空系统、 真空泵、吹干装置、惰性气源、 大容量采样器和缓冲瓶。
SPE 操作步骤
1. 柱的预处理(固定相活化 )
为了获得高的回收率和良好 的重现性,固相萃取柱在使用之 前必须用适当的溶剂进行预处理,
三、样品预处理
1、有机物破坏法
干法灰化 湿法消化
微波密闭消解技术 优点 、原理 、方法的建立: ①样品的称祥量 ②分解试样所用酸的种类及用量
③微波加热的功率与时间(压力与温度的设置)
2、提取法 浸提法(对固态样)
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MAE)技术;加速溶剂萃取 (ASE)
溶剂萃取法(对液态样品)
应用
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2 显色:茚三酮 葡萄糖、麦芽糖和木糖混合糖类的分离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 显色:喷硝酸银氨溶液,出现Ag的褐色斑点。 定性:葡萄糖的Rf为0.16,麦芽糖的Rf为0.11, 木糖的Rf是0.28。
易于实现自动化。
固相萃取的应用
SPE大多数用来处理液体样品,萃取、浓缩和净化其中 的半挥发性和不挥发性化合物,也可用于固体样品,但
必须先处理成液体。
SPE 既可用于复杂样品中微量或痕量目标化合物的提取, 又可用于目标化合物净化与富集,是目前残留分析中样 品前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主要应用在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 ( PCBs )等有机物质分析,水果、蔬菜及食品中农药 和除草剂残留分析,抗生素分析,临床药物分析等方面。
非完全萃取
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如取样 时间和温度,萃取头浸入深 度,样品瓶或顶空瓶体积保 持一致。
根据分析物的分子量和极性选择萃取头: 小分子量或挥发性的化合物通常选用100μm非极性 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 大分子量或半挥发性的化合物通常选用30μm或7μm PDMS萃取头 极性半挥发性的样品通常选用85μm极性的聚丙烯酸 酯(PA)萃取头 极性挥发性的样品(如乙醇、胺类)选用65μm
尽量慢,最好还是重力过柱。
填料量够用就行。 固相萃取柱最好只用一次。 并不能完全取代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的优点
与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SPE具有的优点:
可以显著减少溶剂的用量。
避免乳化现象,萃取回收率高,重现性好。
快速,一般来说,可批量进行。
可选择的固相萃取填料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纸上色谱分离装置
1. 层析筒 2. 滤纸 3. 原点 4. 展开剂 5. 前沿 6、7. 斑点
展开方式
上行法:展开速度慢、容易达到平衡,分离效果好 下行法:展开速度快、适用于易分离的组分分离 双向法:使用两种展开剂、90度展开、适用于难分离
的混合物的分离
径向层析:圆形滤纸,2个培养皿,适用于Rf相差较大
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学位课
新的样品预处理技术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生化技术 化学计量学
课程内容:讲课+实验
1、概述;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样品预处理技术(微波消解、 SPE、SPME、浓缩、衍生等);平面色谱技术; 2、ELISA法(AFTB1检测);速测卡法、酶抑制率法(蔬菜 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电位分 析法与电导分析法及应用; 3、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4、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SPE 操作步骤
4. 分析物的洗脱
用洗脱剂将分析物洗脱在 收集管中,为了提高分析物的
浓度或为以后分析调整溶剂性
质,可以把收集到的分析物溶 液用氮气吹干,再溶于小体积 适当的溶剂中。
过柱方式
SPE 的分离模式
流动相:极性(水溶液)或中等极性 固定相:非极性。 分离对象:中等到非极性物质。
反相固相萃取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6、荧光分析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7、红外光谱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8、质谱法,综合谱图解析。
参考书:
《现代食品分析新技术》 陈家华编 化工出版社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版)刘约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食品分析》(第二版)王永华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固定相和展开剂
1. 固定相:
(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 离(可以制备成酸度不同或碱性硅胶扩大使用范围) (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 离(可以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扩大使用范围) (3)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 化合物的分离 (4)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亲水性 物质 硅胶GF254 :硅胶中既含有煅石膏(G表示)又含荧光指 示剂(F表示) ,在254nm紫外光照射下呈黄绿色荧光。 • 根据制备方法不同,吸附剂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活性,如: 硅胶和氧化铝可以分为五级
离子交换固定相的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溶剂的pH值、 离子强度和反离子强度,而与溶剂强度关系不大。
液体样品最好还要过滤,防止堵塞柱子。 液面的问题,要求在液面下降到筛板时换加不同溶 剂,加得太晚,会使填料中干涸产生气泡,相反,如 果加得太早,会使加入溶液和在筛板上的原有溶液混 合,产生一个无法预料极性的新洗脱液。也有时干脆 每次都做到抽空溶液或淋洗后抽干。 填料的装填松紧问题及填料的质量稳定问题,注意 填料的生产厂家及生产批次。
正相固相萃取
① 阴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② 阳离子交换
固相萃取填料
常用的正相吸附剂有硅胶、CN、NH2。 反相SPE 采用化学键合C18(硅胶上接十八烷
基) 、C8 等。
SCX(硅胶上接磺酸钠盐,阳离子交换)
固定相的选择将取决于分析物质和样品溶剂的性质。 选择极性相似的固定相。正相固定相如CN、Si、NH2 都是极性的,用来保留(萃取)极性物质。而C18、C8、 PH等是反相固定相,用来保留(萃取)非极性分析物。 当分析物极性适中时,正、反相固定相都可使用。 固定相的选择还受样品溶剂强度的制约,弱溶剂会 增强分析物在吸附剂上的保留,样品溶剂强度相对该固 定相应该较弱。 对于正相和反相来说,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或洗 脱直接与溶剂极性有关,溶剂的极性决定溶剂的强度。 在洗脱被保留组分时,强溶剂的用量比弱溶剂少。 对于正相固定相,溶剂强度随其极性增加而增加。 对于反相固定相,溶剂强度随其非极性增加而增加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ME)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 raction , SPE
• 固相萃取:是 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 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
相色谱技术结合发展而来 , 主要用于
应用举例:
样品预处理技术的革命 ——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
克服了以前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的缺陷,它无需溶剂和复杂装臵, 它能直接从液体或气体样品中采集挥发和非挥发性的化合物,可以直 接在GC,GC/MS和HPLC上分析。 有手动和自动进样两种。 属
于 非 溶 剂 型 萃 取 法
关键:石英纤维上涂高分子液膜 原则:目标化合物是非极性时选 择非极性涂层;目标化合物是极 性时选择极性涂层。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
比纸色谱法斑点的扩散作用小,斑点比较密集, 检验灵敏度较高。 适于分析小量样品(一般到微克级),也适于大 量样品的分离(可以分离出几毫克甚至几十毫 克组分)。 适于分析热不稳定,难挥发的样品。
方法原理
• 原理: 薄层色谱分离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
匀地涂在玻璃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 在固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 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 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一样而形成相互分开的 斑点从而达到分离。 • 操作方法:同纸上色谱法
5、透析法 6、色层分离法
顶空制样
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
纸层析方法原理
• 原理:纸上色谱分离法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 动相间的(溶解度)分配比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 固定相:滤纸——利用纸上吸着的水分(一般的纸吸着 约等于自身质量20%的水分) • 流动相(展开剂):有机溶剂 • 简单装置 如下图 • 操作:点样、展开、干燥、显色、定性和定量 原点愈小愈好,一般直径以2~3mm为宜。
食品伙伴网 / 仪器信息网 /
一、概 述 1、食品分析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