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经典好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经典好题附答案

1、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测得米,米,、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5米 B.10米 C. 15米 D.20米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A.21 B.22 C.23 D.24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则S△ABC的值为…………………………………………………………………()A.1cm2 B.2cm2 C.8cm2 D.16cm24、按照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或中线、或高)应是()A.射线B.线段C.直线D.射线或线段或直线5、如图,在△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6、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A.a>-5 B.-5<a<-2 C.-5≤a≤-2 D.a>-2或a<-57、如图,在△ABC中,AB=AC,BD是∠B的平分线,若∠BDC=72°,则∠A等于()A.16°B.36°C.48°D.60°8、如图,△ABC 中,,点D、E分别在AB、AC 上,则的大小为()A 、B 、C 、D 、9、如图,已知,∠1=130o,∠2=30o,则∠C=.10、如图,小林从点向西直走12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再走12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了108米回到点,则()A. B. C. D.不存在11、如图,在△ABC中,∠C=50°,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A.230°B.210°C.130°D.310°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ABC的平分线与∠BCD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P=A. B. C. D.13、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7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5 B.6 C.7 D.814、n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有()A. B. C. D.15、小明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粗心少计算了一个内角,结果得1345°,则未计算的内角的大小为() A.80° B.85° C.95° D.100°1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一个外角的和为,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5 B.6 C.7 D.817、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40,则它的边数是( )(A) 8; (B) 9; (C)10; (D)11.18、下列不能够镶嵌的正多边形组合是()A.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B.正方形与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与正方形D.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19、如图,下面四种正多边形中,用同一种图形不能无缝隙铺满地面的是()20、如图所示,在△ABC中,AB =AC,AC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 cm和30 cm的两个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试说明不等式AD+BD>(AB+AC)成立的理21、如图,已知:△由.22、动手操作,探究:(第⑴问2分、第⑵问5分、第⑶问5分,共12分)如图(1),△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研究(1):若沿直线DE折叠,则∠BDA′与∠A的关系是_______.研究(2):若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研究(3):若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BDA′、∠CEA ′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3、如图1,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个;(3)在图2中,若∠D=40°,∠B=36°,试求∠P的度数;(4)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之间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7-2-2-6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D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CD=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道理吗?25、如图,求的度数和。

(7分)26、如图,在⊿ABC中,∠B = 50º,∠C = 70º,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则∠EAD = 度。

评卷人27、如图,已知l=100,2=140,那么3=28、(1) 如图1,∠A=70°,BP、CP分别平分∠ABC和∠ACB,则∠P的度数是________。

(2) 如图2,∠A=70°,BP、CP分别平分∠EBC和∠FCD,则∠P的度数是________。

(3) 如图3,∠A=70°,BP、CP分别平分∠ABC和∠ACD,求∠P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29、如图,∠1,∠2,∠3的大小关系是.30、如图,小亮从点出发前进,向右转,再前进,又向右转,…,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时,一共走了 m.31、三角形纸片ABC中,,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图),则的度数为________。

32、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4个外角.若∠A=120°,则∠1+∠2+∠3+∠4= _________ .33、(1)如图1,O是内一点,且BO,CO分别平分,.若,则=__________;若,则=___________;(2)如图2,O是外一点,BO,CO分别平分的外角,. 若,求;(3)如图3,O是外一点,BO,CO分别平分,. 若,求.图1图2图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B;5、C6、B.解:由三角形边长关系可得5<1-2a<11,解得-5<a<-2.7、B解答:解:设∠A=x,则∠ABD=,∵∠BDC=∠A+∠ABD∴x+=72°,解得x=36°∴∠A等于36°.故选B.8、B9、20o10、B11、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以计算出∠A+∠B的度数,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算出∠1+∠2的结果.解答:解:∵△ABC中,∠C=50°,∴∠A+∠B=180°﹣∠C=130°,∵∠A+∠B+∠1+∠2=360°,∴∠1+∠2=360°﹣130°=23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 为整数).12、C13、A14、 C15、C16、A17、C18、B;19、C二、简答题20、分析:因为BD是中线,所以AD=DC,造成所分两部分不等的原因就在于腰与底的不等,故应分情况讨论.解:设AB=AC=2,则AD=CD=,(1)当AB+AD=30,BC+CD=24时,有2=30,∴=10,2=20,BC=24-10=14.三边分别为:20 cm,20 cm,14 cm.(2)当AB+AD=24,BC+CD=30时,有=24,∴=8,,BC=30-8=22.三边分别为:16 cm,16 cm,22 cm.21、△ABD中,AD+BD>AB,同理△ADC中,AD+DC>AC,所以AD+BD+AD+DC>AB+AC,又BD=DC,即2(AD+BD)>AB+AC,所以AD+BD>(AB+AC);22、(1)∠BDA′=2∠A(2)∠BDA′+ ∠CEA′=2∠A理由:在四边形AD A′E中,∠A+∠AD A′+∠D A′E+∠A′EA=360°∴∠A+∠D A′E=360°-∠AD A′-∠A′EA∵∠BDA′+∠AD A′=180°,∠CEA′+∠A′EA=180°∴∠BDA′+∠AD A′+∠CEA′+∠A′EA=360°∴∠BDA′+ ∠CEA′=360°-∠AD A′-∠A′EA∴∠BDA′+ ∠CEA′=∠A+∠D A′E∵△ A′DE是由△ADE沿直线DE折叠而得∴∠A=∠D A′E∴∠BDA′+ ∠CEA′=2∠A(3)∠BDA′-∠CEA′=2∠A理由:∵∠BDA′=∠A+∠DFA,∠DFA=∠ A′+∠CEA′∴∠BDA′=∠A+∠ A′+∠CEA′∴∠BDA′-∠CEA′=∠A+∠ A′∵△ A′DE是由△ADE沿直线DE折叠而得∴∠A=∠D A′E∴∠BDA′-∠CEA′=2∠A23、24、解法1:如答图1,延长BC交AD于点E,则∠DEB=∠A+∠B=90°+30°=•120°,从而∠DCB=∠DEB+∠D=120°+20°=140°.若零件合格,∠DCB应等于140°.李叔叔量得∠BCD=142°,因此可以断定该零件不合格.(1) (2) (3)点拨:也可以延长DC与AB交于一点,方法与此相同.解法2:如答图2,连接AC并延长至E,则∠3=∠1+∠D,∠4=∠2+∠B,因此∠DCB=∠1+∠D+∠2+∠B=140°.以下同方法1.解法3:如答图3,过点C作EF∥AB,交AD于E,则∠DEC=90°,∠FCB=∠B=•30°,所以∠DCF=∠D+∠DEC=110°,从而∠DCB=∠DCF+∠FCB=140°.以下同方法1.说明:也可以过点C作AD的平行线.点拨:上述三种解法应用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5、360°;三、填空题26、1027、6028、(1)125°(2)55°(3)35°,理由略29、∠2<∠1<∠330、31、32、300°四、未分类33、解:(1)(2)(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