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人类已知的探险活动中,很多壮举都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很多人前仆后继才能完成。
B. 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周边时尚的大厦,在瑞雪里相得益彰,共同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C. “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拍山穷水尽”,想要实现目标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勇气。
D.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就需要附庸风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 D【解析】【分析】A.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使用正确。
B.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使用正确。
C.攻坚克难: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
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
使用正确。
D.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 A【解析】【分析】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句中用于形容剧情不恰当。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这里使用正确。
C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这里使用正确。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3.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江苏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B. 在人迹罕至的民林深处,奇异的原始森林风光,令人心旌荡漾,难以忘怀。
C. 三月的西溪,黄花灿烂,碧水悠悠,几只白鹭时不时掠过湖边垂柳,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 做任何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答案】 B【解析】【分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在整理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对象。
D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前面已经有了按照一定步骤,再用循序渐进,重复。
故答案为:B【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初春,乍暖还寒。
我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仍觉得不寒而栗。
B. 美国挑起贸易战,不择手段地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引起多国强烈不满。
C.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路一景”,城市色彩愈加丰富。
D. 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答案】 A【解析】【分析】A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B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含贬义)。
使用正确。
C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使用正确。
D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防疫春耕两手抓,一列列钢铁巨龙昼夜兼程,飞驰在大江南北,为广袤的田野带去无限希望。
B. 爱心人士高飞和她的朋友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广西山区,给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包”。
C. 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留连山水,俯仰古今兴废,感慨深沉,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浓烈情思。
D. 虽然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小婷获得了市作文比赛的冠军,大家得知消息后还是喜出望外。
【答案】 D【解析】【分析】A广袤:土地的面积。
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使用正确。
B崎岖:山路不平。
使用正确。
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使用正确。
D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和“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 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C.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D. 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答案】 A【解析】【分析】A.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不能用来形容景象。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 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D.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答案】 A【解析】【分析】A 歇斯底里: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这里不合语境。
B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里使用正确。
C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这里使用正确。
D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
形容临近死亡。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要想准确地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所给语境去判断正误。
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东台条子泥征文大赛,各地作家前仆后继,纷纷参赛,竞争十分激烈。
B. 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 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孜孜不倦地走到讲台前,开始讲课D. 他做事雷厉风行、不言而喻,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答案】 B【解析】【分析】A.“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B.“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
用在此处恰当。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用在此处形容老师上课不恰当。
D.“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用在此处形容一个人做事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鲁迅《孔乙己》)B.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味同嚼蜡,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马南邨《不求甚解》)C. 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
(刘绍棠,《蒲柳人家》)D.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答案】 B【解析】【分析】A.不屑置辩,意思是认为不值得分辩。
使用正确;B.味同嚼蜡,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不符合语境,应为咬文嚼字;C.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
使用正确;D.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
使用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