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课标说教材课件
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体会、运用、提高
获得
获得适应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 必需的 数学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 本思想和基本生活 经验
了解、形成
课
程
了解数学的价值,
总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
知识的横
向联系
16章二次根式的学习 为17章勾股定理的学 习起了铺垫作用,在 此基础上又学习了平
行四边形
17章勾股定理和19 章一次函数用到了前 面所学的方程思想
螺旋上升 的逻辑思想
知识的纵 向联系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2、注重归纳、 比较、消化、理 解,解决问题注 重通性、通法 , 培养学生的学习
17.2 勾股定 力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判定
(二)教材内容
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 判定
2、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 与判定;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
5、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矩形
18.1平行四边形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正方 形
菱形
18.2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
八 年 级 下 册
义务教育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阿坞九年制学校:把多英
研 说 流 程
一、说课标
(1)课程总目标 (2)本册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编写体例 (2)教材内容 (3)立体整合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资源建议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 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
能力。
1、注重新旧 知识之间的 联系,降低
认知度
3、利用教 材习题的 同时结合 配套练习
教 学 建 议
4、充分 挖掘教材 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
方法
5、知识 形成的结 果与过程
(二)评价建议
2、重视对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评价.
1、关注学生的 学习过程
学生互评
自我评价
内容
考点:1、概念:常量、变量、函数、函数图象、正 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2、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象性质 4、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19.1函数
19.2一次函数
第19章一次函数
八 年 级 下 册
(二)教材内容
概念、有意义的条件 性质:
考点: 1、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概念 2、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3、二次根式的运算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16.1二次根式
第16章二次根式
八 年 级 下 册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教材内容
内容、证明、应用
17.1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互逆定理
第17章 勾股定理
八 年 级 下 册
家长评 价
4、情感态度的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记录
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 现,了解学生情感态度 的状况及变化.
评价 建议
(三)资源建议
阅读与 思考
问题
探究
实验与 探究
信息技术 应用
计算机网 络资源
数学课外 活动小组
教材资源
思考
数学活动
课外资源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报刊杂志
实物模型
建资 议源
考点:1、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会计算方差和极差 3、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意义 4、会用样本的结果估算整体的结果
20.1数据的 集中趋势
20.2数据的 离散程度
第20章数据分析
八 年 级 下 册
(二)立体整合
16章二次根式的 学习是以前面所学 的算数平方根和整 式的运算为基础为 基础 18章平行四边形 的学习以三角形和 四边形为基础
1会会9章函画数一一的次次意函函义数数,的
图形与几何
图象,理解其性
质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了解二次根式的 概念、利用二次
根则式进1的行6章性简二质单和的次法二根式
次根式的加减乘 除及混合运算。
四大领域 初 中 数 学
数学活动
课题学习
二、说教材
(一)体例安排和特点
知识结 构图
问 题
思 考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内容标准
探索并掌握勾股 定理和其逆定理
,并能17运章用它们 解决勾一股些定简理单的
实际问题
理解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 正方形的概念。
1掌8章握平它行们的四性边质形
和判定。
理解平均数、中 位数、众数的概 念、并会进行加
权方平2差0均章的数计、算极。差 数据的分析
结合具体情境体
探 究
讨 论
归 纳
回顾与 思考
正文
正文边空
综合性
小结
实践性
数学活动
开放性
节、习题
章前图、引言
体
例
安 排
练习
课上使用
习题
作业
复习题
复习巩固 综合应用 拓广探索
复习全章使用
(二)教材内容
第18章
第17章 平行四边形 第19章
勾股定理
一次函数
第16章
第20章
二次根式
八教
数据的分析
年材
级内
下容
(二)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