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word教案 (1)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word教案 (1)

合理利用机械能课题备课日期年月日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2)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动、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因素教学难点动、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斜面,力学小车,砝码,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1、动能的定义:P1842、动能的决定因素:质量、速度3、势能的定义:P1844、势能的决定因素:质量、高度、形变大小5、动能和势能的转化⑴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⑵弹性势能和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⑶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⑷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讲授新课:第1课时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9-36、9-37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

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

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

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

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

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

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9-42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

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

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

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第2课时(3)动、势能的相互转化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

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

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折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综述实验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下图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

实验可分两步做。

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

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

然后,依据下图,甲→乙图和乙→丙图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

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仍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有些事例比例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在黑板上画出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

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

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仍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

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

(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

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势能最小。

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动能向势能转化。

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势能最大。

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向动能转化。

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4)巩固新课通过“想想议议”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①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②动能的增减变化,要以速度增减来判断。

③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

④判断弹性势能的增减,要根据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

三、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6)动能和势能的转化①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弹性势能和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④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课堂练习:自主学习1、能量简称_________,是指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_________。

2、动能是指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能。

3、势能是指物体由于被__或发生___而具有的能,前者是指____能,后者是指___能。

4、机械能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称。

知识突破1、能量的形式判断(1)物体具有动能的条件是_________。

(2)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条件是_____。

(3)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条件是_________。

2、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2)悬挂着的日光灯_________ (3)正在降落的跳伞运动员_________ (4)被压缩的弹簧_________3、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抬高上游水位增加水的_________能,当闸门打开后水就会具有更大的_________能4、下列物体只具有重力势能的是()A.正在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B.被举高的杠铃C.拉长的弹簧D.抛出去的铅球5、能量的变化和转化(1)动能的影响因素有______。

相关主题